□文/葛瑶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罗马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文/葛瑶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提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蓬勃兴起,意大利的罗马是西方国家城市生物圈建设的典型代表。在城镇化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借鉴罗马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对于我国城镇化新常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罗马;城市生物圈;城镇化新常态;启示
收录日期:2015年9月6日
罗马城市生物圈是由城市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农村地区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区域。其特点:一是连接性。注重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将农业区同工业与商业区恰到好处地连接在一起;二是再生性。居民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便捷电网输送到各个地区;三是开放性。城市中心空间的开放和道路的畅通,使居民享受到交通便利和历史建筑的韵味。罗马把地区改造成一个经济政治协调,社会资源共享的城市生物圈,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推动罗马经济发展。第一,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使罗马成为意大利经济复苏的排头兵;第二,振兴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商业园区,使罗马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第三,创建大批科技工业园区,造就大量高科技创新企业,使生物圈成为罗马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为居民造就成千上万就业机会。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首先,将数以万计的土地改造成为绿地,把工商业区建设成为绿色区域,使罗马成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其次,实施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通过一体化设施集中提供能源,使罗马成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最后,推进新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园区遍布城乡地带,很好地融入整个生物圈之中,使罗马率先进入后碳时期。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使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为工商业以及居民提供物资保障;其次,通过引进数百种水果、蔬菜和谷物等有机农业,增强罗马生物圈的活力;再次,农业地区采用生态耕作方式,建设露天市场、乡村旅馆和餐馆,突出当地美食特色和地中海饮食的丰富营养。
(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一,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减少碳排放数量,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创建可再生能源园区,建设绿色项目,使得罗马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提升;第二,改善社区公共设施,充分利用古罗马建筑特色和建筑技术,保留罗马历史建筑特色,将其改造成为环境良好和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第三,开放城区空间,保证道路畅通,使居民回归街道并享受历史环境的优美和历史建筑的韵味。
(一)树立城市生物圈意识。首先,树立生态关联意识,即人类社会彼此是密切相连的,其生存与发展存在不可分割的生态关系;其次,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即地球资源能源是有限的,也是可以而且能够共享的;再次,树立团体共建意识,即城市生物圈创建是社会共同的目标,社会成员是创建城市生物圈的主体,只有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生物圈建设目标。
(二)确立社会信任关系。罗马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小生物圈与大生物圈的关系。一是在资源共享理念下,确立人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资源共享的生态关系,这是建立社会信任关系基本前提;二是改善社会环境,确立城市生活新概念,把城乡有机结合起来,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坚持通信和能源的科技革命。罗马人特别注重通信和能源技术的革命与创新。首先,将通信与能源技术革命相结合,实现节能减排战略。在城镇建筑改造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其次,创新新能源与新通信机制,使能源新和新通信机制成为构建、组织和管理社会文明的指挥中心和控制手段;再次,建立科技能源技术革命,增强罗马生物圈的活力。
(四)倡导都市慢餐生活。慢餐生活是指因抵制快餐及超市文化冲击而得名并兴起的。其实质是主张享受美味、清洁和公平的食品。慢餐运动是罗马城市生物圈的重要标志。首先,注重倡导慢餐运动理念。主张蜗牛式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虽然制作速度慢,但食品味道好,生活质量高;其次,创办有机农场,开发种植数百种当地水果、蔬菜和谷物,以满足慢餐运动的需要;再次,改造市场、乡村旅馆和餐馆,突出当地美食特色,宣传地中海饮食的丰富营养。
城镇化新常态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宗旨,适度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状态。它是社会经济常态化的伴生物,也是城镇化发展的最新阶段。
(一)我国城镇化新常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城镇化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挚引,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伴生物,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必然由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与制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受社会经济新常态决定和制约的城镇化,也将随之进入新常态时期。
(二)城镇化新常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城镇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并且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过建国初期停滞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新常态是城镇化停滞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城镇化新常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能是城镇化发展的最终完成阶段。
(三)城镇化新常态有别于传统城镇化
1、有明确的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到2050年,城镇化率将达70%以上,建成为现代化城镇化国家。推进经济社会快速进步,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与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
2、有均衡的发展状态。城镇化新常态期要实现城镇化均衡发展状态。首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均衡发展;其次,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均衡发展;再次,城乡之间居民权益、生产要素、空间分布、产城关系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
3、有鲜明的社会属性。第一,城镇化是一场社会变革。随着城镇化新常态发展,城镇经济、社会、区域、环境随之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制度发生变化;第二,随着城镇化新常态的推进,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农民阶级分化为市民、农业工人和新型农民;第三,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新常态推进,农村管理模式城镇化。因此,城镇化新常态期社会属性鲜明。
(一)坚持以人为本。城镇化新常态的本质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首先,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农村进城人口提供制度保证;其次,推进工业革命,提升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增强城镇活力,广阔就业门路,为改善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再次,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坚持走资源节约、效率优先,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完善城镇功能,建设美好城镇。
(二)坚持城乡统筹。首先,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居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同分享城镇化成果;其次,推进工业化革命进程,为城镇化新常态奠定坚实产业基础;再次,加快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革命,为促进城镇化新常态提供技术支撑。另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城镇化新常态的制约。
(三)坚持科技兴城。首先,坚持走智能化发展道路。智能化是城镇化新常态的核心,要把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建设适应城镇化新常态需要的信息化;其次,培养适应城镇化新常态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建立健全科技队伍,为城镇化新常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再次,城镇化新常态是高科技含量的城镇化,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形成更多的原发性创新技术,为城镇化新常态建设提供先进技术支持,最大限度提高城镇化新常态的科技含量。另外,建立适应城镇化新常态要求的科技研发与创新体制机制,创建产、学、研结合以产业为主的科研体制,形成良好创业氛围,为科技兴城提供体制保证。
(四)坚持低碳发展。城镇化新常态是低碳城镇化。首先,坚持用地低碳化。坚持新兴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产业用地优先原则;其次,坚持金融低碳化。加大对城镇低碳经济投入,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融资模式,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城镇低碳产业发展;再次,坚持城镇低碳化。切实加强科技对低碳城镇化新常态建设引导作用,转方式、调结构、走低碳发展道路。
(五)开展慢餐运动。城镇化新常态是人们生活方式更趋自然的城镇化。首先,倡导自然生活方式。慢餐生活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应对世界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学会“慢饮食”。通过开展慢餐运动达到节食减肥的目的;其次,鼓励居民开展慢餐运动。通过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的加速放缓,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再次,积极参与慢餐国际化。树立国际慢餐生活理念,加强与国际慢餐组织合作,充分发挥在国际慢餐组织中的作用,提高在国际慢餐组织中的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森.新型城镇化也应进入新常态[J].人民政协报,2014.10.31.
[2]潘家华.中国城镇化不走发达国家老路[N].人民日报,2013.1.30.
[3]李小建.全面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J].人民日报,2014.12.18.
F292
A
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规划研究办课题:“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研究”(课题号:JG14003);2014年全国供销总社课题:“新型城镇化与高等商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课题号:GX 1410)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