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
识人有成本
□罗通
小孙女入学那天,学校搞了一个入学仪式,小孙女荣幸地成为学生代表,上台代表全体一年级学生讲了几句话。当然,那些话是老师拟的,小孙女花了一天时间背下来。还好,不仅没有磕巴,结尾还挺有激情。操场边观摩的家长议论纷纷,“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这么幸运”;“是不是给老师送礼了,要不为什么偏偏选她呀?”等等。
说实话,我们跟老师认识倒认识,但绝没送礼。学校教导处主任是我儿媳妇的大学同学,她知道我小孙女挺活泼的,口齿也算伶俐,就选中了她。这些,家长们当然不知道。
由此我陷入思索,面对几百名一点都不了解的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学校该如何从中选一个学生代表呢?一个一个地了解测试吗?或者让每位家长送一个孩子这方面的视频过来?那样成本太大了!学校哪有时间和精力看完几百个视频啊?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从熟悉的孩子中寻找,像我小孙女这样,基本条件具备,就可以了。这叫减小识别成本。
识别成本在各个领域都会发生。比如一个国家的新首相上台,他要组阁。怎么组?从全国选吗?一个国家少则几千万人口,多则几亿人口,选起来得花费多大的识别成本啊!新首相只能把目光落在他了解的几个人身上,依据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从中任命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内务大臣等等。用这种方法选出的大臣,或许不是最能干的,但也不大会是草包。而且从识别成本这个角度看,于新首相和政府来说,也是最快捷、最合算、最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