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忠,毛国军,杨晓风,李蔚传,陈恩发
(1.贵州省大方县农牧局,贵州大方 551600;2. 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大方县马铃薯主栽品种晚疫病的抗性监测
罗文忠1,毛国军1,杨晓风1,李蔚传1,陈恩发2*
(1.贵州省大方县农牧局,贵州大方 551600;2. 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
[目的]筛选出适合大方县气候特点且具有较好的晚疫病抗性和丰产性的马铃薯品种,为其在大方县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4年对大方县6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威芋3号、威芋5号、会-2号、宣薯2号、毕引1号、米拉)进行晚疫病抗性监测。[结果]威芋5号、毕引1号和会-2号的抗性表现为中抗(MR),比较稳定,且丰产性最好;宣薯2号和威芋3号均表现为中感(MS),丰产性一般。[结论]威芋5号、毕引1号和会-2号适宜大方县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抗性和丰产性,适合在大方县推广种植。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
马铃薯是大方县的主要夏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万hm2左右,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善,需求量还在逐年增加。近年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方县马铃薯晚疫病逐年加重,目前晚疫病已成为大方县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大方县由晚疫病所造成的损失常年保持在20%~30%,重灾年份高达60%~70%,甚至绝收,严重制约着大方县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及时筛选出抗性强、丰产性好、气象因子影响较弱、适合本地大面积推广的优良薯种,具有较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笔者通过开展现有马铃薯主栽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对晚疫病抗性的研究,筛选出适宜大方县气候特点并具有较好的抗性和丰产性的品种,以期为马铃薯在大方县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1.1 试验材料
1.1.1 威芋3号。由贵州省威宁县农科所经克1实生籽系统选育而成,属于晚熟种,株型半直立,黄皮黄肉,芽眼深,食味品质中上等,抗逆性强,耐贮藏。
1.1.2 威芋5号。贵州省威宁县农科所和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用威芋1号×威芋3号组配后选育而成,属于晚熟品种,株丛半直立,薯块扁圆形,芽眼中等深数目中等,表皮光滑,黄皮黄肉,薯块大小中等,薯块整齐度中等。
1.1.3 会-2号。由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印西克为母本、谓会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于晚熟品种,植株直立,薯块椭圆至长椭圆,芽眼浅,白皮白肉,结薯大而集中,适口性中等,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
1.1.4 宣薯2号。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引进的杂交实生籽选育而成,属于中晚熟,株型扩散,结薯集中,块茎大小整齐;薯形为椭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少,蛋黄皮、蛋黄肉。
1.1.5 毕引1号。由毕节农科所从白俄罗斯马铃薯研究所引进试管苗,繁育筛选出的,属于中晚熟品种,株型比较扩散,结薯集中,薯块比较光滑,椭圆形,芽眼浅少,黄皮淡黄肉,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抗旱性强。
1.1.6 米拉。由德国育成,1956年引入我国,属于中晚熟种,株型开展,天然结实性弱,块茎长筒形,皮黄肉黄,表皮较光滑,芽眼较多、深度中等,块茎大小中等,结薯较为分散,抗晚疫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选择在大方县凤山乡凤山村花树组马铃薯主栽区,海拔1 700 m,土壤肥力中等,连年重茬,常年晚疫病发病较重。每年选在3月播种,按照近年推广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管理,整个生育期不施用任何防病药剂。
采用小区试验,每个品种设1个处理,共6个处理,以品种米拉为对照(CK)。采取随机区组,按1.1 m开厢,大垄双行种植,宽行距60 cm,窄行距50 cm,窝距24 cm,小区面积22 m2,小区走道50 cm,3次重复。
1.3 试验方法
1.3.1 气象资料收集。2012~2014年4~7月从气象部门收集与马铃薯长势密切相关的温度、光照和雨量资料,通过各气象因子的发展状况综合分析品种间晚疫病的发生差异。
1.3.2 调查方法。各品种齐苗期为4月,为便于掌握晚疫病中心发病株发生时间,齐苗后每3 d实地调查1次,出现中心发病株后每5 d调查1次病情,直至马铃薯植株叶片全部枯萎时结束调查。发病后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标记调查10株,共调查50株。记载发病株数和发病级别,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1.3.3 抗性监测方法。
1.3.3.1 病情分级标准。病情分级标准参照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规范DB52/T 568-2009。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个别小病斑;5级:全株1/4~1/2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秆有典型病斑;7级:全株1/2以上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中下部茎秆上有较大病斑;9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1.3.3.2 抗性评价指标[1]。采用相对抗病性方法评价各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程度。抗病程度分为免疫(I)、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5类。用1.00、0.80~0.99、0.40~0.79、0.20~0.39和0.20以下进行评判。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相对病情指数和相对抗病指数:
相对病情指数=鉴定品种发病高峰期平均病情指数/对照品种平均病情指数
(1)
相对抗病指数=1-相对病情指数
(2)
2.1 参试品种的抗性表现
由表1可知,大方县引进的马铃薯主栽品种没有免疫(I)和高抗(HR)品种,监测到的中抗(MR)品种抗性较好的依次为威芋5号、毕引1号和会-2号,3个品种的抗性表现在不同年份都比较稳定;品种宣薯2号和威芋3号均表现为中感(MS),不同年份2个品种感病情况没有较大差异;米拉(CK)在不同年份均不抗晚疫病,为高感(HS)品种。
米拉品种每年均在5月中旬率先发病,随后其他品种先后发病,发病先后次序为威芋3号、宣薯2号、会-2号、毕引1号、威芋5号,间隔时间为2~3 d。
表1 参试品种的播种、出苗及发病时间
2.2 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平均年产量达15 000 kg/hm2以上的有威芋5号、毕引1号和会-2号,以威芋5号的丰产性最好,平均产量达22 676.25 kg/hm2;其次为毕引1号和会-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19 327.50和16 692.30 kg/hm2;宣薯2号和威芋3号的产量表现较差,平均产量分别为19 327.50和16 692.30 kg/hm2;米拉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仅为9 298.50 kg/hm2。威芋5号、毕引1号和会-2号的产量与米拉(CK)存在较大差异,宣薯2号和威芋3号则与米拉(CK)差异较小。
2.3 气象因子对参试品种抗性的影响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因子关系极为密切,属于典型的气候性流行性病害,适宜气候条件下病害迅速暴发。池在香等[2]研究表明4月下旬开始,当连续降雨日数超过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3 ℃、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4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发生。5月下旬开始,当日降水量≥0.1 mm连续5 d,日平均温度低于17 ℃、日平均日照时数不足3 h时,马铃薯晚疫病即将暴发流行。从表3可以看出,2012~2014年4~5月大方县降雨日数、降雨量、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日照数均满足晚疫病即将暴发流行的要求,因此马铃薯晚疫病容易在大方县发生、蔓延和流行。6~7月大方县正值雨季,气温冷凉、湿度高和日照稀少等气候条件,导致马铃薯晚疫病极易暴发、流行,因此晚疫病在大方县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生。主栽品种中,温度、光照、湿度等气象因子对宣薯2号、威芋3和米拉的影响较大,品种易感,晚疫病发病较重;气象因子对威芋5号、毕引1号和会-2号的影响较弱,品种抗性较好,发病较轻,比较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条件下推广种植。
表2 参试品种的晚疫病抗性表现及平均产量
表3 大方县2012~2014年4~7月温度、降水及日照条件
综合各参试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产量和气象因子对抗性的影响,威芋5号、毕引1号和会-2的抗性较强、产量较高、气象因子影响较弱,可在高产栽培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尤其威芋5号的表现最好,可作为重点推广。宣薯2号、威芋3号和米拉抗性较弱、产量较低、气象因子影响较强,可能需要较高的栽培管理水平,不适宜在大方县粗放栽培条件下大面积种植。同时,晚疫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晚疫病菌变异效率较高,对马铃薯抗性的攻克非常快,生产上抗性较好的品种几十甚至几年以后很可能就不再有抗病性;对照品种米拉在引进审定之初,对晚疫病具有较好的抗性,而目前晚疫病抗性已经变得非常弱,在各参试品种中是最易感品种。因此,引进筛选抗性资源和选育新的抗性品种是马铃薯产业发展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大方县马铃薯主推品种中还没有高抗晚疫病的品种,为此积极开展引种试验和抗性鉴定研究,以便能及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1] 刘红梅,冯明义,龙玲,等.毕节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92-93.
[2] 池在香,卢瑶,肖均,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69-71.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Late Blight Disease of Mainly-planting Cultivars in Dafang County
LUO Wen-zhong1,MAO Guo-jun1,YANG Xiao-feng1,CHEN En-fa2*et al
(1. Dafang Agriculture and Husbandry Bureau, Dafang, Guizhou 551600;2. Potato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creen out potato cultivars with good resistance to late blight disease and prolificacy for the climatic characters in Dafang County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population of potato in Dafang County. [Method] The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late blight was made on 6 mainly-planting cultivars(Weiyu No.3,Weiyu No.5,HUI No.2,Xuanshu No.2, Biyin No.1 and Mila)in Dafang County during 2012-2014. [Result] The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Weiyu No.5, Biyin No.1 and HUI No.2 are medium-resistant and stable, and their prolificacy was the best. The resistance of Xuanshu No.2 and Weiyu No.3 were medium-sensitive and they had common prolificacy. [Conclusion] Weiyu No.5, Biyin No.1 and HUI No.2 are suitable for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Dafang County. They have better resistance and prolificacy, so they are suitable for being planted in Dafang County.
Potato;Late blight disease;Resistance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6B04);贵州省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GZCYTX2013-0402)。
罗文忠(1969-),男,贵州大方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薯类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
2015-11-13
S 435.32
A
0517-6611(2015)35-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