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对浙江的辐射效应

2015-03-28 23:29严皎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1期
关键词:浙江效应上海

□文/严皎婕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一、上海自贸区现状分析

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中国起始于加入WTO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转型。随着原有开放红利的递减和开放瓶颈的到来,亟待寻求新的突破口。通过自贸区建设,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逐步提高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层次与水平,也能倒逼体制机制的改革,以竞争带动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上海自由贸易区正是当今中国开放与改革的最高层次和最新形态,为中国的下一轮改革开放树立了新的标杆。上海自贸区自设立以来就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海自贸区主要体现为三大自由:首先是贸易自由。在海关监管方面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在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上没有限制;其次是投资自由。建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新体制;最后是金融自由。自贸区先行先试区内企业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人民币自由兑换、境内资本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放、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等等。自贸区的建立是新形势下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试验区承担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方式转变、深化金融创新与开放的使命,享受着更大程度的开放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自贸区的建立在巩固上海中心城市的地位的同时也会对上海周边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据统计,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共新增外商投资项目2,015个,比2013年猛增4.5倍,其中九成项目是按照负面清单通过备案设立的;自贸区新增外资项目的合同外资达92.35亿美元,占当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总量的近三成。在2015个新增外资项目中,两成集中在金融、文化、专业服务、社会服务等开放新领域,显示出自贸区独特的吸引力。强大的自贸区效应带动上海2014年吸引外资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吸引合同外资316.0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81.66亿美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26.8%和8.3%,其中实到外资实现了连续15年保持增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上海外资企业效益总体情况保持良好的发展水平。

二、上海自贸区对浙江的影响:机遇与挑战

浙江是一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外向型经济省份。浙江的外贸、外资和境外投资发展速度都远高于同期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更远高于浙江人均收入发展水平。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必将会对浙江的发展产生很强的辐射作用。上海先行示范的政策,因为地域关系,浙江必定能够享受到,一些创新举措也有利于促使浙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产业。同时,上海和浙江在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资源的流动和竞争,这对浙江经济来说也造成一定的压力。上海自贸区既会给浙江带来诸如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等机遇,也会带来虹吸效应和竞争效应等挑战。

(一)机遇

1、示范效应。上海自贸区对浙江的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创新的示范效应,主要包括培养市场主体、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市场结构和体系等方面;二是政策创新的示范效应,主要包括政府所制定的有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创新型政策和企业所制定的有助于微观组织发展的创新型政策。这也反映出当前改革开放的两大特点:强化市场和放松管制。强化市场强调政府并非游离于市场之外,而是市场中重要的主体,放松管制强调尊重市场,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政府减少微观干预,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

2、溢出效应。上海自贸区对浙江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辐射的溢出效应。上海自贸区的贸易、投资、金融便利化自由化措施为浙江的企业“走出去”、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便利。同时,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国际化建设会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并为其投资浙江提供便利;二是要素集聚的溢出效应。上海自贸区充分自由的特征使得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区内自由流动,并为国内外要素转移提供了高效的平台,为浙江吸引国际投资、知识、人才等创新要素提供了便利。

(二)挑战

1、虹吸效应。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无疑会对资源要素产生虹吸效应,使得资源要素流向上海。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使得一些民营企业本不能进入的行业对所有企业开放,再加上自贸区内的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便利化等优惠政策,将对浙江的优质企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在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基于市场和政策上的优势将会削弱浙江对资本的吸引力,尤其是对浙江招引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等优质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2、竞争效应。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必然导致各地为接轨上海自贸区的激烈竞争,其不仅体现在对上海转移产业吸纳上的竞争,还体现在对要素资源吸引上的竞争。

三、浙江应对措施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来看,自贸区给浙江经济带来的机遇应该大于挑战。浙江应该借力上海自贸区,营造腹地功能以经济中心为依托,利用其辐射能力来发展自身经济,并以其自身的发展来提高为经济中心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经济中心的发展。浙江应该借力上海自贸区,提高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在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方面,依托浙江现有出口加工区、空港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就地升级,利用区内企业享受免税、保税和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和保税物流、进口平台等功能推进外贸便利化。浙江应该借力上海自贸区,发挥浙江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一方面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与上海自贸区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产业链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上的无缝对接机制,培养承接上海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培育竞争优势为目的,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优化浙江的产业结构,为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浙江应该主动与上海自贸区进行对接,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潜力的基础上,密切跟踪正常制度的创新,形成错位发展,寻找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一)打造特色海洋经济。相比上海自贸区的“全球性、综合性”定位,浙江经济应侧重“区域性、专业性”界定,突出海洋特色,以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为主线,以港口物流、实体经济、金融贸易为重点,注重错位发展。在大力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开放,谋划打造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的同时,应更加贴近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突出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生物产业,着力实现与产业发展与转型的有机结合。

(二)合理复制金融改革试点成效。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他们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很旺盛,中央在温州设立金融改革试点区,意在推动民营资本的金融改革。而上海自贸区最大的特色恰恰也在金融改革上,主要表现在:允许在自贸区内实行公平竞争,即所有金融机构在机构注册和业务上与国有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取消对国有银行的优惠政策,支持外资银行入区经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鼓励跨境投融资服务、简化准入方式等。到目前为止,温州率先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私募融资、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和“幸福股份”“、蓝海股份”发行试点,为拓宽民间融资渠道探路。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放37.8亿元资金,并率先试水定向集合资金,登记备案发行6.05亿元,为“大项目”提供小资本对接平台。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定向债4亿元,为资本金补充提供新渠道,有助于提升小贷公司服务“三农”的能力与质量。创新发行“幸福股份”“、蓝海股份”,探索民间资本对接重大项目的新模式。《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成为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

[1]黄先海,陈航宇.上海自贸区:战略意义及浙江的机遇.浙江经济,2013.10.

[2]许红军.自由贸易:上海启动与浙江行动.话题,2013.11.

[3]秦诗立.上海自贸区对浙江提出更高转型要求.经济,2013.9.

猜你喜欢
浙江效应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懒马效应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