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2015-03-28 22:12□文/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常态主体政府

□文/张 敏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文/张敏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

[提要]经济新常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密切,是新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在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路径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9日

世界金融危机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世界经济发生较大变化,处于再平衡的恢复之中。对此,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经济增长的风险有哪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在何方?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究。

一、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

在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态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抓住和利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对国际环境和竞争的挑战,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较快发展,顺利实现中国梦。新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经济目标上讲,实质上是从以高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是从以速度为中心转向以效益、质量为中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对单个企业来说,以效益为中心也就是以资本增殖为中心,要求以等量资本投入带来更多的资本回报。对整个社会来讲,以效益为中心就是以经济净福利为中心,要求以等量的资源投入带来更多的效用、享受、福利和社会进步。

现在,我们对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结为中心目标的转变这一点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是在中心目标未转变的前提下更多地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兜圈子。如果中心目标不转变,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是永远处理不好的。因此,问题的关键是中心目标的转变,即从以速度为中心转向以效益为中心。是否已经转变的一个直接标志是,以充分体现经济效益的统计考核指标取代偏向速度的统计考核指标。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体制架构上讲,实质上是从以政府机构为主体转向以企业或民间机构为主体。两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两种不同的体制为基础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所谓以政府机构为主体,就是国家不仅把资本和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政府手里,而且国有的各种产业均采取国有国营的企业形式。在这种体制架构下,关系提高经济效益的机制体系不可能形成。在微观(企业)层次上,由于没有资本增殖的动力机制和产权约束机制,普遍产生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低效率;在宏观层次上,各政府机构以各种非经济手段争夺国家所有的资源。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根本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体制架构,即由以政府机构为主体转向以企业或民间机构为主体。真正的市场经济决不是以政府机构为主体,而是以企业或民间为主体。所以,经济主体的转变和经济形式的转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所强调的是产权基础,后者所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

二、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经济开始由高增长转入中高增长。我国经济在进入“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整体呈现下降状态。GDP的增长率由2011年的9.3%,回落到2012~2013年的7.7%,2014年的7.4%。就我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的三大渠道,即消费、出口、投资分析看,2015年的经济增长将由降转稳,全年GDP增长率预计高于7%,经济增幅基本到位。中国经济处在换挡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反应,在经济增速切换的过程中,存在经济停滞的风险。

(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依靠消费、出口、投资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未形成。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出口、投资拉动经济的动力在减弱,消费为主的推动力不足。我国经济在旧的拉动经济的动力发展方式向新常态的转化过程中,其核心问题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动力的换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将会对中国经济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动力转换的风险所在。

三、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适应新常态的过程,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过程;是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的过程。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企业转化,产业转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重建新的基础发展过程,如何有效控制和不断化解风险,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体制机制全面完善,是一项重大而系统的工程。目前,我国在新常态下,要做到稳中求进的工作步伐,领会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好稳增长、促改革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力图构建一条适合现阶段国情的转型路径。发展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质量为支撑,以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有充分的竞争市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控,不是针对企业,而是面向市场,政府要强调以市场的合理性为目标。所谓市场的合理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充分有效的竞争。市场要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来体现供求关系变化,从而引起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竞争。竞争是市场体制的内在组成部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决策的自由权最终在市场得到体现和保障。因此,国家政府要注重反垄断和消除市场竞争中的障碍因素,力求保障市场充分、有效竞争;二是保证市场信号真实。市场机制对企业的调节作用,一般都是通过企业对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信号做出反应的过程来实现的。可见,市场调节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市场提供给企业的信号是否真实。因此,政府要尽可能将市场信号真实作为自己的一项职责,力求创造一个能够产生真实信号的市场环境,以充分的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二)要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的基础离不开社会活力的增强。社会活力的增强体现在,能否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尽快扭转高排放、高污染的状况,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行严格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生。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的方针,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三)要调动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政府、企业、个人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在新常态经济运行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政府的作用,要强化企业的责任以及公民的权利义务。在经济的有效运行中,要特别注重平衡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合力。首先,要发挥政府作用。从宏观经济发展的层面,政府要强化规划部署,对重点产业,新兴行业要给予财政、金融等政策上的扶持;其次,突出企业的责任。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在企业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尽快促进企业生产的规模、速度、效益、质量、品种、环保的有机统一。从而,使企业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理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第三,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要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增强公民价值观念,提高公民的认知水平。创造劳动者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同时要建立劳动者公平分配体系,让全体公民分享改革带来的发展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厉以宁,吴敬琏,周其仁.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郎咸平.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3]邱晓华,管清友.新常态经济:中国经济新变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F12

A

猜你喜欢
常态主体政府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