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瑞睿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
对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思考
□文/邹瑞睿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
[提要]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一部分。如何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本文主要从谋划发展、促进发展、保证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株洲;发展升级版;思考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4日
2013年8月9日,在株洲市委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贺安杰发表了《加快转型升级,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主旨讲话。他提出:“着力推进统筹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株洲经济的转型升级,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
株洲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2013年株洲市GDP增长10.5%,财政收入增加10.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1%。尽管是维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从总量看,武汉、长沙GDP是株洲的4.5倍和3.6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先后被衡阳、郴州超过,下滑到全省第六;从人均看,经济总量只有4.4万元,是常州的40%、苏州的37%,长沙的49%。标兵很远,追兵很近,压力很大,形势严峻,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刻不容缓。
发展是硬道理,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发展。
一是在发展动力上,要由资源环境消耗型、外在拉动型发展转变成科技创新型、内生驱动型发展。多年来,“东亚式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典型模式。这种经济增长带有鲜明的外在拉动型特点,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于资金、土地、劳动力三个要素的粗犷投入,产品最终的去处有很大比例依赖于对外出口。两者形成相互助长的恶性循环,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消耗。科技创新型经济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拥有自主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为着力点。科技创新型经济是凸显质量和效益的内生驱动型经济。
二是在发展路径上,要由线性式、摊大饼式发展转变成循环经济型、资源集约型发展。作为二战后“非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经济成长阶段论》中最早概括出“线性发展模式”。线性发展与尚不完善的政绩和经济考核机制相结合,就形成许多地方“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大目标、大规划、大手笔,依托城市和经济极点向外一圈圈进行摊大饼式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业趋同、竞争恶性等问题异常突出。循环经济的理论认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行进路径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原则,才符合我们的发展需求。
三是在发展规制上,要由政府全能型、企业包办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政府遵规守底型发展。要统筹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在上一轮政企改革基础上,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和运用财税、货币、金融等杠杆促进企业发展的问题。政府尊重和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守住生态环境和道德良知的底线,集中力量在民生保障、国家命脉、公共服务等基础性战略性领域,回归市场经济本源,是今后发展规制的努力方向。
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始终是第一位的责任。应加快转型,形成产业拉力。经济下行未必不是好事,产业转型是必然趋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萝卜好卖不洗泥”,产业没有创新、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马克思说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契机,借助于市场机制,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转型,就是要处理好“长板很长,短板很短”的关系,从经济增长依靠二产为主,要向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就是要将株州市工业发展做优存量和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是指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增量就是依托一些资源、政策和其他一些优势来积极培育和发展一些新兴产业。20世纪最受推崇的经济学家之一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认为创新催生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引领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就是要科技创新在老旧工业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上做大市场。
优化环境,聚集株洲引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从外部环境建设入手,着力增强经济吸引力,用生态改善的硬环境和行政效能提升的软环境聚集起经济发展的引力场。打造“四个环境”,生态环境、民生环境、社会环境、效能环境。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抓好湘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当绿色成为主色调,生态也将成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本。深化改革,切实服务民生,围绕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提供一系列民生服务,打造优良的民生环境。继续创建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保持国家卫生城市、旅游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城市名片,提升治理能力,树立好的口碑、好的品牌、好的印象。开展效能革命,深入推进“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专项活动,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大发展。一座生态环境优越、城市功能配套、产业结构优化、交通条件便利、具有现代气息的崭新城市显现“环境经济”魅力。
招商引资,加大项目推力。重点抓招商,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是创新招商方式方法。不能搞“一窝蜂”,要突出企业主体,抓好园区招商,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抓好专业招商、专门招商、专人招商,推动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要有亲商富商的思想,让企业盈利;二是突出重点项目招商。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主动出击,深入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蹲点式、跟踪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不能“赔本赚吆喝”,要提高招商效果,不能“只管落地,不管发芽”,要有安商助商的行动,让企业“开花结果”;三是突出比较优势招商。把招商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以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重点引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开发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转型标杆项目,采取私人定制、特殊服务的方法,逐步实现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使招商引资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城乡就业的第一推力。
统筹城乡,增强市场活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关键。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实践相结合,敢于大胆闯、大胆试,正视阻碍,勇于突破。既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决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解放农业生产力是核心。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是重点。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两型引领,造就持续张力。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论述,“在许多工业中,在某个时期,基本的技术条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个时代就开始了。”两型社会的建设注定一个时代的开始。加快实现三个突破,加快先行先试,在两型体制机制、两型产业建设、清水塘老工业区改造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云龙、天易两个示范区的建设,要有新突破,打造高端服务业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加快成为“两型化”企业,要有新突破。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双高型”粗放经营模式,实施节能减排战略。
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做硬生产要素保障。企业是市场主体,是财富创造者,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健全推进三项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加强服务企业的水、电、煤、气、路等基本要素保障;推进政府效能改革,树立“企业至上”的理念,精简审批、缩短流程、规范执法,提高办事效率,解决“用地难”、“拆迁难”、“落地难”的问题;健全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解决特别是微小企业、民营企业、新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做活人力资源保障。株洲拥有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平台29家,占全省1/3,各类科技人才22.7万人,拥有中南地区最大职业教育基地,每年输送职业技术人员1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212家,用活用好这些资源,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把“要素红利”变成创新红利,把“汗水经济”转变成“智慧经济”。
坚持三个导向。以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一批干部,带动一方发展;以风清气正为导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工作作风大转变,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发展环境;以重视基层为导向,关爱基层干部,支持他们创造性开展工作,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激情,扎实推发展。
做强工作机制保障。建好三个机制:一是责任机制。每一项工作确保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每一个任务都有目标、有计划、有时限、有验收;二是推动机制。决策有跟进、措施有部署、安排有反馈、效果有考核;三是追究机制。让精神懈怠者、表面文章者、不负责任者没有市场、没有机会、没有位置。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安杰.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的几点思考[EB/0L].http://www.hn.chinanews.com/hnj j dy/gzyj/2013/1022/3177. html,2014.10.15.
[2]刘彦弘.关于打造株洲工业升级版的几点思考[EB/0L]. http://www.hnt j.gov.cn/sxfx/zzfx/201306/t20130624_101 696.htm,2014.4.20.
[3]李必农.坚持绿色GDP为核心全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J].环境保护,2013.17.
F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