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在红
(河南电力医院 放射科 河南郑州 450000)
股骨头坏死多是由于股骨头血供障碍,造成骨细胞以及骨髓成分死亡等,继而产生股骨头结构改变或者股骨头塌陷以及关节障碍。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包括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由创伤、药物以及酒精造成的股骨头坏死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臀部以及腹股沟持续性或间接性疼痛、酸麻、畏寒、自由活动困难以及下肢无力,如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残疾[1]。现今CT与核磁共振是我国医疗机构在股骨头坏死领域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本文以收治的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河南电力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8.0±2.5)岁。血液系统疾病17例,酗酒32例,髓关节创伤23例;以关节疼痛、间歇性跛足、股骨头变形、破碎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1.2 研究方法 对90例患者均采用两种诊断方法。①CT:扫描时为更好地观察骨性病变和位置,常常需要先拍摄双髋关节正位数字化平片,从而确定扫描平面。取仰卧位,扫描基本参数是115~120 kV,距层厚和层间距离均为10 mm。②核磁共振:取仰卧位,使用低场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器,快速自旋回波和T2抑制成像。
1.3 判定标准 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Ⅰ期:CT扫描与X线扫描均正常,但是核磁共振出现异常;Ⅱ期:X线显示正常,核磁共振以及CT均出现异常现象,但是其股骨头形态未发生改变。Ⅲ期:在X线扫描中可发现股骨头形态出现轻微坍塌变形;Ⅳ期:均可发现形成坏死骨以及髓关节的破裂变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共涉及169个髓关节,其中CT检测出137个髓关节,占总数的81.06%;核磁共振检测出160个髓关节,占总数的94.67%。核磁共振检出率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CT分期检测结果:CT扫描共确诊137例,其中有37个部位发生在Ⅰ期,以骨小梁增粗、变形为主要表现;63个部位处于Ⅱ期,出现骨板壳中断以及骨质增生;33例处于Ⅲ期,出现股骨头骨质破碎现象;4例处于Ⅳ期,表现为关节面塌陷变形。②核磁共振分期检测结果:核磁共振扫描确诊160例,54例处于Ⅰ期,出现双线征;67例处于Ⅱ期,在T1和T2加权图像中均显示为高信号;35例处于Ⅲ期,在T1加权图像中显示为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中显示为高信号;4例处于Ⅳ期,在T1和T2加权图像中均显示为低信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股骨头坍塌变形。
根据病因情况的不同,可将股骨头坏死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种。对于外伤、严重酗酒、长期应用激素、全身性病症、骨质疏松以及减压病等发病基础,多为骨骼血供出现了受阻或者中断,可引起轻微血栓,造成骨内压升高,使骨髓细胞发生死亡,最终导致骨质发生病变[2]。CT检测可以清晰地显示骨小梁的变化,如若CT横断图中的星芒发生改变或者消失则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对于股骨头的特异性表现CT并不能够准确显示,如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对于水肿以及渗出与部分关节囊积液,均不能显示,难以确诊,但是核磁共振不仅能够使关节面上的各种症状以低信号展示,而且对骨髓的各类病变具有高度敏感性,此外核磁共振对于软组织分辨力较高,能够快速明确显示出关节积液的多序列以及多方位的表现,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发现具有明显优势[3-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的前期诊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1]解培高.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1):135-136.
[2]张多,李鹏.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1,4(12):1378.
[3]高山.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7(10):376-377.
[4]刘伟平,贺新朱,雷勇松.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1(3):257-258.
[5]张绍金,唐成,徐其显,等.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学价值[J].医学与法学,2013,10(11):76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