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研究

2015-03-28 19:15林伟贤陈福刁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潮汕地区潮汕民俗

林伟贤,陈福刁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研究

林伟贤,陈福刁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以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及深度访谈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潮汕民俗体育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潮汕民俗体育的表现形式、参与现状及主要问题.其次分析了影响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政府体育发展观的影响、现代化的冲击.提出了潮汕民俗体育的发展思路: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行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实施潮汕民俗体育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将表演与竞赛相结合.

潮汕地区;民俗体育;发展

民俗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体育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一些民俗体育项目甚至陷入了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如何实现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是学术界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共性相比较而言,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地区的民俗体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由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组成.潮汕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化谱系.潮汕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移民文化、凝聚力、记忆文化、商业精神、主动性等方面[1],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潮汕民俗体育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本文以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潮汕民俗体育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潮汕民俗体育的健康发展.

1 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现状

1.1 潮汕民俗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

潮汕是一个民俗风味浓厚的区域,许多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承发展,其中就包括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潮汕民俗体育是人们为适应和改善生存环境而创造出来,并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提炼和形成的体育活动形式,深深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之中,具有类型性、继承性、传布性和非官方、非正式特征[2].潮汕民俗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民间体育舞蹈、营老爷、登高、舞龙、舞狮、赛龙舟、大锣鼓及各类潮汕拳种等.其中潮汕民间体育舞蹈有40多种,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动物舞蹈,如蜈蚣舞、双咬鹅舞、骆驼舞、麒麟舞、龙灯舞、鲤鱼舞、青狮舞、舞九鳄、布马舞、孔雀舞、啄鹤、水族舞等等;第二类是广场舞蹈,如有历史故事人物出现的英歌舞、车鼓舞、赞鼓三点金等等.此外,潮汕拳种形式多样,包括南枝拳、刘氏拳、厚枷拳、昆仑拳、勾(卷)枷拳、李家教拳、朱家教拳、连城拳、刘凤山拳、徐派拳、五梅拳、猛虎出洞拳、象形拳、醉拳、地躺拳等等.由于潮汕民俗体育活动形式众多,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几种在潮汕地区影响较广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潮汕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俗体育活动首推英歌舞.“普宁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英歌”兴起于明末清初,至今已传承300多年.英歌舞的道具是圆形木制短槌,表演人数没有绝对固定.英歌舞者扮演的是梁山伯英雄好汉,所以,舞者脸部化妆是根据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而定[3].布马舞源于宋末元初,是广东饶平的汉族传统舞蹈艺术.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布马舞艺术把汉族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新风采,被誉为粤东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朵绚丽山花[4].2006年潮州饶平布马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舞九鳄原为游鳄鱼灯,因“九”是奇数,为阳数中最大,故游鳄鱼灯为九盏.多年来,经惠来民间艺人的不断研究,改革创新,从游灯的舞蹈到持器具边行边舞,以人体姿态运动作为媒介艺术,形成群体共同参与的民间舞蹈.2007年6月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营老爷”,是一个潮州方言词组,在这个短语中省去主语即“百姓”,“营”字在这里是谓语,作动词“巡游”用,“老爷”是潮州人对神的一种俗称,其意思是百姓抬着神像巡游.通常的“营老爷”,分为“文营”和“武营”二种[7].

1.2 潮汕民俗体育参与现状

为了了解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情况,我们于2013年1-2月在潮汕地区四市(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各随机向居民发放《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200份,共计800份,收回问卷739份,其中有效问卷713份,有效回收率为89%.体育认知主要是指对体育的价值取向程度[8],我们将其操作化为潮汕居民对民俗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潮汕居民认为民俗体育很重要的占11.1%,重要的占30.2%,二者合计占41.3%,认为一般的占35.9%,认为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分别占14.2%和8.6%,二者合计为22.8%.可见,潮汕居民对民俗体育的认知程度总体一般.体育情感主要是指对体育的喜欢程度[8].调查显示,潮汕居民很喜欢民俗体育的占13%,喜欢民俗体育的占31%,二者合计占44%,喜欢程度为一般的占33.5%,不喜欢及很不喜欢民俗体育的分别占15.7%、6.8%,二者合计为22.5%.可见,潮汕居民的体育情感与体育认知情况比较相似,比例大致相当.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占41.8%,不参加的占58.2%.因为喜欢潮汕民俗体育而参加的最多,其次是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希望通过参加民俗体育促进身体健康也是重要原因,还有一部分居民是由于集体组织而参加民俗体育活动,基于休闲娱乐和健美体形目的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对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频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每周参加1次的比例最多,占25.7%,其次是每月1~2次,占23.8%,每周2次的占19.7%,还有19.1%的居民仅在节日才参加民俗体育活动,而每周能参加3次及以上的仅占11.7%.可见,在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居民中,每周都坚持参加的共占57.1%,偶尔参加的占42.9%.潮汕民俗体育活动种类繁多,我们对居民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选择率排在前三的民俗体育项目主要是:英歌舞(20.9%)、潮州大锣鼓(20.1%)、营老爷(19.1%).这三项是潮汕民俗体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潮汕地区影响较广,参与率相对较高.此外,潮汕地区的一些拳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居民的青睐,如南枝拳、李家教拳、地躺拳、朱家教拳等的被选率都在17%以上.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形式与一般体育活动的形式有较大的差别,调查显示,由村民小组组织和居委会组织的最多,分别占48.3%和36.8%,和家人一起参加的也较多,占32.4%,单独参加的仅占23%.由此可见,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活动是以集体的形式为主.此外,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组织的仅占15.3%,未参加民俗体育组织的占84.7%.可见,潮汕居民参加民俗体育组织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潮汕民俗体育组织较少的缘故,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潮汕居民对参加民俗体育组织的积极性不高.

1.3 潮汕民俗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潮汕民俗体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资金比较缺乏.资金不足是制约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潮汕民俗体育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团资助及群众出资,此外政府与赞助商也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总体而言,由于潮汕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民俗体育发展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无论是社团、群众自身还是政府或赞助商,投入民俗体育的资金都非常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俗体育的发展.第二,管理相对滞后.潮汕民俗体育主要是以群众自发组织管理为主,缺乏相应的民间组织,且政府宏观管理也显得不足,因此管理显得缺乏系统性、专门化和科学性,影响潮汕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开展模式单一.潮汕民俗体育开展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人们在喜庆节日自发组织的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的群众性活动为主.第四,参与程度不高.近年来,潮汕民俗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许多群众虽然喜爱民俗体育活动,但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作为一名观看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这可能一方面与一些民俗体育活动对参与者的要求较高有关系(如英歌舞需要具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人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的缘故.

2 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经济水平

体育依赖于经济发展的规律已为实践所证明,关系到老百姓身心健康的潮汕民俗体育同样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民俗体育也开展得相对较好,特别是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城乡发展差异也相对较小.总体而言,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现状还是不够理想,这与其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具有密切的联系.潮汕地区地处广东省东部,是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的总称,也是闽西南、赣东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广东省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潮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潮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省,产业发展水平仍很低,县域经济薄弱,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桃战[9].潮汕地区发展的现状问题是工业落后、农业不强、县域经济薄弱、创业环境不优、人口资源压力大[10].尤其是县域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潮汕地区现有十个县市,七个是山区县,当中又有两个是贫困县.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除了海丰县比较靠前外,其他县经济发展都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县一级普遍存在财政困难的问题,基本上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才能解决吃饭问题[9].广东虽然在全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但省内经济差异明显,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水平(以多项经济指标衡量)存在4~5倍的差距[10].由于潮汕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对体育事业尤其是民俗体育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相对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是会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盲区.毕竟体育不属于人的基本需要,而是层次相对较高的发展需要甚至是享受需要,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财政投入的重点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大力发展民俗体育事业.因此,潮汕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的现实是导致民俗体育发展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

2.2 政府的体育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根本观点,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近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发展观其实是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经济增长观,过渡到经济发展观,又转变为社会发展观,而后发展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最终形成了今天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充分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体育发展观也是关于体育发展的根本观点,是决定体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体育的政治任务,强调体育为国争光、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长期以来推行的是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大众体育发展的方针,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11].这种发展观可以概括为“重竞技轻群体”的畸形体育发展观,在这种体育发展观的指引下,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无疑是竞技体育,不断追求金牌的数量,并将其作为考核工作业绩的重要甚至是决定性指标,唯金牌论的观点占据了体育官员的头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关系到广大老百姓身心健康的群众体育.在群众体育工作中,许多地方都存在着说一套做一套、计划制定与工作落实完全脱离的现象,群众体育成为了可有可无、可大可小的工作.于是群众体育资源非常紧缺,尤其是人力、物力、财力更是捉襟见肘.民俗体育属于群众体育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潮汕地区,可以说民俗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群众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政府的体育发展观也是影响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3 现代化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步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许多传统的潮汕民俗体育活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甚至面临着濒临消亡的危险.随着休闲体育的逐渐兴盛,休闲运动项目开始成为民众新的追求方式.瑜伽、跆拳道、网球、太极拳、游泳、羽毛球、健身操等等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方式.潮汕民俗体育的作用也在逐步地被淡化,一些特色民俗体育活动在逐渐被同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骆驼舞,以前骆驼舞在潮汕地区是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项目,但是现在已经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因此,现代化无疑也是影响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3 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的思路

3.1 建立政府与社会联动的管理体制

目前潮汕民俗体育的管理基本上属于民间自发性的,而且民间民俗体育组织很不规范,一般都是举行民俗体育活动时临时成立的.这种管理现状不利于潮汕民俗体育的健康发展.为此,有必要对潮汕民俗体育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政府对潮汕民俗体育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方面,即制定相应的政策规章,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并对民俗体育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尤其注重促进民间民俗体育组织的发展.在政府引导下,潮汕民俗体育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即充分发挥非营利民俗体育组织的积极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潮汕非营利民俗体育组织非常重要.基于当前潮汕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体育管理体制背景,需要在政府主导下根据现实需要分项目(或类别)建立一批潮汕非营利民俗体育组织.非营利民俗体育组织的宗旨在于促进潮汕民俗体育的发展,其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制定该民俗体育项目(或类别)发展规划及发展策略、宣传推广该民俗体育文化、筹集该项目发展所需经费、组织该项目群体活动及竞赛、开展该项目相关的培训、发展组织会员或成员等等.

3.2 实行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

已有不少学者提出要将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发展[12,13].同样,潮汕民俗体育发展也需要与学校体育进行有机结合.现在潮汕地区的中小学校,至今还未开设与潮汕民俗体育活动有关的课程,而潮汕民俗体育活动的继承人——青少年,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民俗体育活动,甚至只是在大人们举办民俗体育活动时才对其有所了解,这样狭窄的传播渠道不利于潮汕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把潮汕民俗体育活动引入学校,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民俗体育活动的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民俗体育项目进入学校,并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潮汕民俗体育教材,促进民俗体育教育的规范化.同时,需要探索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必须制定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发展规划、制度安排,使民俗体育进入课堂,进入学生课外活动.

3.3 实施潮汕民俗体育的品牌化发展战略

品牌是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又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反映[14].潮汕民俗体育发展同样需要实施品牌战略,这有利于扩大潮汕民俗体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利于提升潮汕民俗体育的品牌价值,有利于扩大潮汕民俗体育的社会参与率,有利于促进潮汕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潮汕民俗体育品牌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其次应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优势潮汕民俗体育项目重点培养;最后需要研究制定潮汕民俗体育品牌战略[15].

3.4 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

潮汕民俗体育文化虽然产生、发展于潮汕地区,但她也属于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大家庭.在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潮汕民俗体育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潮汕地区,应立足潮汕、面向世界,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努力扩大潮汕民俗体育的影响力.潮汕民俗体育“走出去”策略的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政府搭桥,为潮汕民俗体育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与有关地区的政府洽谈合作等等.第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扩大潮汕民俗体育的知名度.利用各种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推广潮汕民俗体育项目,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制作专门的电视节目.第三,编制潮汕民俗体育书籍,介绍推广潮汕民俗体育文化.布马舞在“走出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霞西布马舞参加了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澳门回归文艺展演、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巡游,并荣获广东省首届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金奖.布马舞在立足本土发展的基础上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向世界展示了潮汕民俗体育的独特风采.

3.5 将表演与竞赛相结合

体育的一大特色就是竞赛,由此产生胜负,满足人们的好胜心理.潮汕民俗体育发展同样需要融入竞赛的因素,提高趣味性,从而增强吸引力.传统上,潮汕民俗体育活动都是以表演的形式举办.其实,某些活动的一些环节可以以竞赛的形式来开展.通过竞赛给优胜方适当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可以提高活动的吸引力,调动人们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舞龙、舞狮活动在潮汕地区的举行一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为主,但是完全可以进行适当改造,增加竞赛的元素.如在影片《黄飞鸿》中,就有类似的舞狮比赛,几十条狮,一起同台竞技.不仅舞龙舞狮,许多其他潮汕民俗体育活动都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开展.当然,这需要对潮汕民俗体育的竞赛形式进行认真研究,开发出一批既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又能够竞赛表演、活跃气氛的民俗体育项目.

[1]张颐武.潮汕文化的独特性[N].南方日报,2009-11-18(A14).

[2]潮汕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潮汕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百花彩印有限公司,1994.

[3]普宁英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EB/OL].(2006-05-20)[2015-09-15].http://www.wutongzi.com/a/ 229978.html.

[4]布马舞[EB/OL].(2013-06-18)[2015-09-20].http://baike.haosou.com/doc/6112011-6325147.html.

[5]潮州8个项目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2006-05-22)[2015-09-20].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chaozhou/shizheng/200605220545.htm.

[6]唐兹成.舞九鳄[EB/OL].(2009-12-18)[2015-09-13].http://www.jynews.net/Item/163977_1.aspx.

[7]“影像潮州之趣谈“营老爷”[EB/OL].(2013-05-16)[2015-09-13].http://wscz.chaozhou.gov.cn/whcz/whcz_detail.aspx?id=514.

[8]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9.

[9]吴丽莉.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审视粤东经济发展难题[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7(2):49-52.

[10]胡华颖,张力.粤东地区新农村建设浅议[J].广东经济,2007(11):41-43.

[11]周进国,张兴林.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公平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6):83-86.

[12]赵妤,雷世平.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理性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5):104-108.

[13]刘小平,陈红新.江苏省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引进民俗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 (12):91-94.

[14]余明阳,杨芳平.品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7.

[15]陈福刁,周进国,潘哲浩.对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12,19(4):121-124.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aoshan Folk Sports

LIN Wei-xian,CHEN Fu-di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Mainly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a research on Chaoshan folk sports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The form,participating situation and major problems of Chaoshan folk sports were expounded firstly.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aoshan folk sports we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idea of government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Chaoshan folk sports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establish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folk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implementing the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aoshan folk sports,implement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go out”,the combination of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on.

Chaoshan;folk sports;development

G 8-05

A

1007-6883(2015)06-0057-06

责任编辑 朱本华

2015-11-2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0XTY02);韩山师范学院科研团队项目(项目编号:WT201001).

林伟贤(1972-),男,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潮汕民俗
冬季民俗节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潮汕牛肉火锅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