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2015-03-28 17:54:30□文/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常态升级

□文/张 敏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

□文/张敏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西安)

[提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是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新时期,我国不仅要吸取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经验和科技创新驱动的营养,不断转化为自身强力,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加速产业升级优化,推动经济发展。

新常态;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

原标题: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收录日期:2015年7月14日

新经济时代是全球化与一体化时代,是科技革命的时代,是产业不断升级的时代。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升级的关键,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升级,已被西方经济发展所证实,特别是科技创新是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根源,这是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值得探讨和学习的。本文就科技创新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状况,新常态下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分析。

一、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状况

科技创新是影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关键原因。一般说来,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战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其内部结构趋于合理。

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不是经济萎缩的表现,而是这些国家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表现。其一,虽然这些国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但是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部门,它不仅能充分满足本国对食品以及农业原料的需要,而且还有大量剩余可供出口;其二,农业的内部结构比较合理,种植业和畜牧业同等发达,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食品,丰富的谷物和肉蛋乳菜,而且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其三,农业的先导和后续部门都比较发达,不仅农业机械、化肥、良种等可以得到充分供应,而且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体系也相当完善。

(二)第二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新生。二战后在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条件下,许多传统工业变成了夕阳工业。各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主要是以技术改造为主,加速设备更新,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二战后各发达国家许多传统产业部门的名称虽然同过去完全一样,但是产业内容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概括地说,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由半封闭型转向全开放型;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智力密集型;由外延扩张型转向内涵集约型;由高能耗、高物耗型转向低能耗、低物耗型;由全能型、单干型企业转向集团化、专业化企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使产业有进有退,这是合乎规律的新陈代谢,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结果。

(三)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大。二战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第三产业化”趋势。在发达国家中,目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就业比重则达到70%以上。

第三产业之所以能获得蒸蒸日上的发展,主要的推动因素是科技进步。二战后特别是现在,科技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方面是向追求高速度、高性能、小型化、轻型化和在各种极限条件下的发展。这样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物质财富空前增长,使物质生产部门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技术和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关系更趋密切,即所谓转向追求生活质量。正是由于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发展,才使得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成为可能。而且科学技术还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许多新兴产业蓬勃崛起。二次大战以后,许多新的产业部门,如电子计算机、航天航空、石油化工、原子能、“高精尖”机器设备和仪表以及通讯设备等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这既是新技术革命的直接产物,也是新技术革命成果的集中表现。新技术革命还引起了原料和能源结构的深刻变化,改变了工业发展以初级产品为基础的传统产业结构。

二、新常态下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途径

如何在经济转型期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新时期如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技术和经济领域,无论哪个国家,他们必然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展状况之一,有可能是领先者,也可能是落后者;要领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不断向领先者学习,改变自己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到自我否定,自我创新,则必须首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有效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我国经济在新常态的状况下,政府对科技资源配置的调控,不是针对企业,而是面向市场。市场是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为了使科技创新能够在市场上真正获得自由活动的可能,政府要以强调市场的合理性为目标。所谓市场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科技资源的充分有效竞争。竞争是驱动市场经济高效运作的内在组成部分。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作为市场的主体,其决策的自由权最终要在市场活动中得到体现和保障。因此,在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情况下,政府要注重反垄断和消除市场竞争中的障碍因素,力求保障市场充分有效的竞争,从而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保证科技创新市场信号真实。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的调节作用,一般都通过市场主体(科研工作者、研究机构、企业)对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信号做出反应的过程来实现的。这就是说,市场调节科技资源配置的状况是否有效,取决于市场提供给其主体的信号是否真实。因此,新时期要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政府把尽可能使市场的信号真实作为自己的一项职责,力求创造一个能够产生真实信号的科技创新市场环境。

(二)抓好教育夯实基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给世界各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预示着挑战性在增强。国际竞争的实力是经济,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竞争的根基在教育,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下,更要注重抓教育,培养好人才,科技不断创新才有希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成为现实。

良好的国民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新时期要大力推行以国民教育为主的在职教育、企业教育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为达到这个目标,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要加大,学校的管理要强化,师资培养的力度要增强,这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创新,调整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关键途径。从而实现党在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科技创新驱动才能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借鉴国际经验。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在西方,发展在西方,西方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我们去学习。特别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由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转变为科技强国。结合我国经济的新常态,需要借鉴日本的做法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科技资源。培养全民的科技意识、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扩建科研机构,网罗科技人才。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在于,研究机构种类齐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召集各类人才;三是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大力投资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日本在科技方面的投资,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其科技投资处于领先地位;四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是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日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目标发展,往往是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江.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陈云彬.创新驱动发展促进转型升级[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赵大平.政府激励、高科技企业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F062.9

A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常态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14
回暖与升级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35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