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升级改造中拆迁劳动力安置问题

2015-03-28 16:34黄文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补偿款被调查者劳动力

□文/黄文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中小城市升级改造中拆迁劳动力安置问题

□文/黄文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提要]中小城市升级改造中,要做好对拆迁劳动力的安置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升级改造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探讨在中小城市升级改造背景下居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中小城市升级改造拆迁中的劳动力安置问题提出建议。

城市升级改造;劳动力安置;探析

收录日期:2015年5月18日

一、居民对城市升级改造效果的评价

(一)多数居民支持城市升级改造。城市升级改造不仅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对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等方面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拆迁居民对城市升级改造表示支持,对升级改造的效果表示肯定。调查显示,居民对城市升级改造的支持率高达95.4%,主要支持因素是城市升级改造能够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居住环境、就业状况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其中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是最主要的支持原因,74%的被调查者认为城市升级改造能够达到这一效果。仅有4.6%的被调查者不支持城市升级改造,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升级改造后居民在缴纳保障金、物业费等方面的生活成本有所增加。可以看出,总体上拆迁居民对城市升级改造的支持率非常高。

(二)拆迁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明显。都匀市为使棚户区拆迁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加大工作力度解决拆迁居民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高拆迁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调查,81.3%的拆迁居民认为拆迁后的生活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教育和收入三方面,其中54.6%的被调查者认为拆迁后生活环境较以前更加舒适,23.1%的被调查者认为拆迁后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42.5%的被调查者感觉到拆迁后收入水平有所增加。

(三)定向安置小区的居住条件较拆迁前有明显改善。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条件,都匀市在新建定向安置社区内合理配套各类城市公共设施,努力营造新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与之前房屋低矮破旧,基础设施缺乏的情况相比,拆迁居民的居住条件有明显改善,这一成果也得到居民的普遍认可。91.7%的被调查者认为拆迁后的居住条件较以前有所改善,居住条件改善主要表现在卫生环境、社区活动、社区安全感等方面。70.2%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入住的定向安置小区在卫生环境方面较以前的居住条件有明显改善,45%的被调查者认为新的社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40.9%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居住条件下社区安全感较以前有所增强。

(四)拆迁居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较高。都匀市在拆迁安置过程中注重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打造更加紧密的区域医联体,为居民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对目前该市在居民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为94.3%。被调查者在养老和医疗保险方面参保比例较高,其中,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比例为95%,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59.3%,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21.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11%,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的有2.9%。被调查者中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的比例为95.1%,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56.9%,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8.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9.8%。

(五)拆迁居民对当前就业情况和政府就业指导的满意度不高。城市升级改造使拆迁居民就业环境发生变化,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都匀市虽然对拆迁劳动力特别是拆迁农民的进行就业指导和安置,但目前拆迁居民仍有部分处于无业状态。从调查数据看,居民对当前就业状态满意度不高。总体上,被调查者对目前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47.4%,其中有工作人员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65.8%,无工作人员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7.5%。在政府就业指导方面,32.7%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较为满意。可以看出,拆迁居民对当前就业情况和政府就业指导的满意度不高。

二、城市升级改造背景下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因素成为对城市升级改造的主要担忧。城市升级改造使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新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带来的一些不适应也让部分拆迁居民感到担忧。调查显示,房价、生活成本提高等问题成为居民对城市升级改造的最大担忧,被调查者中有69.3%对此表示担忧;另外,有41.9%的被调查者表示工作、发展竞争压力大也是其担忧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城市升级改造对部分拆迁居民就业产生一定影响。被调查者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情况受到城市升级改造影响的占31.8%,影响因素主要是住宅变迁导致上班交通不便,或原单位地址变迁,或拆迁之后因就业能力弱而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住宅变迁影响就业的群体主要为拆迁的城镇居民户,因就业能力弱而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影响群体主要集中在拆迁农民户。

(三)无业人群的工作意愿不强。被调查的拆迁居民中有54.3%处于无业状态(不含离退休人员),在无业人群中,有意愿参加工作的占51.6%,无意愿工作的占48.4%。工作意愿不强烈,习惯安于现状是针对这部分人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不愿意就业的集中在中老年劳动力,一方面由于这部分人年龄偏大,适应新的工作存在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拆迁得到补偿款和安置房,补偿款和房屋出租金足够应付生活支出,因此这部分人虽然处于无业状态,但就业意愿并不强。

(四)拆迁居民理财能力偏弱。部分拆迁居民在得到拆迁安置房之余还能够获得一定额度的补偿金,根据家庭拆迁补偿款的投向调查,大额消费和储蓄是居民拆迁补偿款的主要投向。从调查情况看,愿意将拆迁补偿款用于储蓄的居民占61.9%,愿意将补偿款用于消费的居民占52.2%,这两项比例均高于投资。由于缺乏理财知识与投资途径等原因,往往难以保证补偿款的合理运用,甚至出现由于过度消费导致后期生活陷入贫困,这不仅不利于保障拆迁居民的长久生计,也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拆迁居民对投资理财普遍存在困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理财意识不强,部分拆迁居民在拿到拆迁补偿款后,除购买房产用以居住或投资外,少有进行有益理财的计划,或者有理财意识但因理财不当导致财富缩水,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针对投资理财,被调查者最大的困惑集中在对理财知识不了解,对其他金融投资品种不熟悉,以及缺乏理财安全感等方面。57.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对理财知识了解少限制了将补偿款用于投资的意向,63.4%的被调查者表示由于对金融投资产品不熟悉,补偿款只能用于储蓄,52.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投资产品缺乏理财安全感。从首选的投资困惑看,48.7%的居民认为自己对其他金融投资品种不熟悉是导致补偿款无法用于投资的最主要的原因,希望政府能够在投资理财方式上加强指导。

三、合理安置拆迁劳动力的建议

针对城市升级改造过程中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居民对拆迁后新的生活方式不适应的担忧;提升城乡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大力开发适宜的就业岗位,实现拆迁劳动力充分就业;合理引导居民理财,防止拆迁居民因过度消费或理财不当等原因返贫,避免其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生活成本提高、发展竞争压力大等问题成为居民对城市升级改造的主要担忧。居民拆迁补偿款偏向于储蓄的主要目的为养老、防病和教育,储蓄的首选目的集中在养老和“为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支付教育费用”两方面,可见养老、防病和教育支出是拆迁居民最关注的生活问题。应从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两方面入手,解除居民在城市升级改造中的主要担忧。一是做好拆迁安置社区的配套建设,降低社区居民的生活成本。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拆迁安置小区的需求落实好卫生服务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高新建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等工作,维护拆迁安置社区的公共安全。对于已经建成的暂时没有服务中心的拆迁安置小区,区、街道应该采取区域化覆盖的办法,将周边几个拆迁安置小区的公共服务纳入覆盖范围;二是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将政府管理职能和各类服务融入到网格当中,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通过网格化全面准确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精细化的服务,着力解决环境综合整治、新入驻小区服务管理、公共服务全覆盖等难点热点问题。通过网格化进一步落实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使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便民利民服务和公益互助服务。要发挥好网格的“预警”功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提供个性化服务,特别要关注本网格内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二)构建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劳动力市场。都匀市处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而拆迁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不能适应新兴岗位的要求,尤其是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发展方式可能使已经就业的存量部分被淘汰,形成新的失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出发,增强劳动力的自主就业能力。

构建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是解决当前劳动力培训困境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准市场机制是一种新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它寻求打破以往由政府垄断性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一格局,通过多元服务供应者的参与,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公共服务提供中,形成服务供应的多元参与和竞争格局,以求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中,政府成为培训项目的购买者,直接向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或者以凭单形式把培训券直接发给培训对象,由其自行选择培训服务。培训机构由各类公共就业培训中心与各种私人培训机构及各类技工学校共同竞争来提供。通过构建政府购买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可以加快对现存劳动力素质的培养,使其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自主就业能力。

(三)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供给,鼓励自主创业。从调查对象所在家庭情况看,除学生以外,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中45.7%有工作,54.3%无工作,拆迁居民家庭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居民拆迁后在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上都有明显改善,虽短期不需要救助帮扶,但长期来看,如果不解决好就业问题,可能造成“返贫”,引发社会矛盾。对政府在引导就业安置的建议方面,半数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增加就业岗位供给,是促进拆迁地区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地区农民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

结合劳动就业的选择倾向,应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开发适宜的就业岗位。一方面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大力招收被征地人员和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人员,积极推进大龄、就业困难的被征地人员、农村“低保”人员等就业工作。提供岗位主要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社区文化教育、托老托幼等社区公益性管理和服务岗位,以及城市交通协管、公共环境和设施管理维护等社会公益性岗位。按照引导与扶持相结合和岗位开发市场化的原则,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购买办法,并制定相应购买标准。对不产生经济收益以及非盈利性的公用设施维护,治安联防巡查、公共环境保洁等公益性就业岗位,采取全额购买方式;对能够产生部分收入的清洁清扫、修理维护等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采取补贴购买方式;另一方面要鼓励城乡劳动力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都匀市棚户区的大面积拆迁改造,大批拆迁安置房社区的建立,对配套服务的就业缺口很大,应鼓励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等社区服务业,拓宽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

(四)合理引导投资理财方式,解决投资困惑。拆迁居民因为普遍缺乏投资理财意识,面对突然到手的财富很难做到合理消费、理性理财,居民拆迁补偿款主要用于大额消费和储蓄。拆迁居民的理财方式单一,对投资理财存在困惑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调查发现,居民理财倾向于储蓄,主要是为养老、防病和教育支出做准备。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在这几方面的后顾之忧将逐步减少,有助于释放居民手中的拆迁补偿资金活力。应努力拓宽广大拆迁居民的理财渠道,在投资理财方式上加强指导,推出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投资,在鼓励投资的同时,还应跟进相应的理财知识宣传和风险教育。

总之,随着我国各地中小城市升级改造步伐的加快,大量城乡劳动力生活环境发生转变,做好对拆迁劳动力的安置工作,微观上有利于保障拆迁劳动力的长远利益,宏观上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熊灿平.对城镇化进程中拆迁难问题的思考[J].乌蒙论坛,2006.4.

[2]章小琴.城市建设要促进就业[J].城乡建设,2004.3.

[3]张军涛,刘建国.城市房屋拆迁改造对居民生活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1.

F24

A

猜你喜欢
补偿款被调查者劳动力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谈特殊人员是否有权获得征地拆迁补偿款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保障农民土地补偿费足额发放的对策分析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张某:虚报冒领补偿款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