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奶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研究

2015-03-28 15:49周晓辉邓郁岳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2期
关键词:牧场规模化河北

□文/周晓辉邓郁岳坤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河北省奶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研究

□文/周晓辉邓郁岳坤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因此奶牛养殖业一直以来被作为河北省重点扶持的产业。近年来,河北奶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稳步增长,目前均居全国第三位。

奶牛养殖小区是当前河北省主要的奶牛养殖模式。奶牛养殖小区在解决牛奶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和推动规模化养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4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料奶价格不断走低,部分奶牛养殖小区陷入困境,甚至出现倒奶杀牛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奶牛养殖牧场纷纷建立,河北省奶牛养殖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动奶牛养殖小区的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河北奶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对于我国其他奶牛养殖省份走出当前的困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奶牛养殖小区的产生

河北乳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乳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且经济效益较高,很多农民把资金投向该行业,因此乳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奶农经济实力有限,多数奶农无法投资建设大规模的牛场,也造成了河北省传统的奶牛养殖以农户散养为主的模式。进入新世纪以后,河北奶业高速增长,2000年奶牛存栏量为61.2万头,2005年达就到196.61万头。在存栏量和牛奶产量都不断提升的同时,却忽视了乳品的质量安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乳业遭受重大打击,而河北省又是此事件的重灾区。这体现出长期以来,河北乃至我国牛奶产业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卫生安全意识薄弱的缺陷。

农户散养模式是造成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根源,也是奶源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乳企不再收购散户的原奶,奶牛散养模式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奶牛养殖小区的基本模式为小区提供养殖奶牛所需的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吸引奶牛养殖户入驻。奶牛养殖小区实现了向规模化养殖的过渡,能够做到集中生产和销售,便于监管,保证了奶源的质量。自从河北省推广奶牛养殖小区以来,迄今已经连续6年保持三聚氰胺、皮革水解物的零检出记录。

二、奶牛养殖小区模式是规模化养殖的过渡阶段

奶牛养殖小区相对于传统的散养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奶牛的饲养环境、科学饲喂、疾病防治、挤奶及冷藏设备等各方面都有进步。但是,当前很多奶牛养殖小区只是奶农将奶牛聚集在小区,分户饲养,没有统一的管理措施,没有做到标准化生产,只是单纯的使用小区的硬件设备,统一挤奶、交奶,这是一种变相的集中散养,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规模化养殖。这类奶牛养殖小区虽然价格较低但产品没有竞争力,部分奶农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本次出现的倒奶杀牛事件中,损失较大的多是此类养殖户。

与此同时,一些大规模的奶牛牧场纷纷建立。目前,河北省共有奶牛养殖场(小区)1,550个,拥有千头以上大中型牧场400余个,涌现出张家口塞北现代牧业、唐山玉田恒天然牧业、三河市华夏牧业、首农定州牧场、君乐宝牧场等一批大型奶牛养殖企业,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奶牛牧场正在规划筹建过程中,原有的奶牛养殖企业也纷纷推出规模扩张的计划,这些牧场的新规划普遍在万头以上。一些奶牛养殖重点市纷纷采取措施,推动奶牛小区的转型升级。例如,石家庄市为了推进现有奶牛小区饲养方式转变,鼓励小区通过买断、控股、入股等方式向规模养殖场转型,对于暂不具备转型条件的小区采取“四统二分”养殖模式(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统一挤奶、分牛计量、分户核算)。

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奶牛小区向规模奶牛牧场模式转变,这是河北奶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奶牛牧场取代养殖小区既符合奶牛养殖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是市场的选择,事实表明,规模化奶牛牧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奶牛养殖模式的转型,将推动河北从奶牛养殖大省向奶牛养殖强省的转变。

三、推进奶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建议

1、相关部门应当着手制定奶牛小区转型升级具体实施意见。利用“倒奶”事件加快小区转型升级改造,重新布局奶牛养殖业。坚持分类改造、分步推进原则,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奶牛养殖小区通过收购、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小区转变为奶牛牧场,同时建议规模小、效益差的奶牛养殖户转让奶牛,以积极稳妥的方式退出市场,避免杀牛现象出现。

鼓励乳品加工企业以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协助奶牛养殖小区实现升级。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牛奶生产者与乳品加工企业的矛盾,使双方成为利益和风险共同体,同时也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

2、奶牛小区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多数奶牛小区在转型过程中会面临资金的困难,应当鼓励金融企业为奶牛养殖小区的转型提供贷款,鼓励金融企业制定针对奶牛小区贷款的专项优惠政策。

对转型升级的奶牛小区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为了提高补贴效率,应当对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对补贴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管。

3、关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牧场养殖规模。奶牛的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做好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追求扩大规模,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鼓励奶牛养殖企业发展牧草种植,种植的牧草可用于制作青贮饲料,而奶牛产生的粪污可用作种植牧草的有机肥料,该方案既可以降低成本,免去了购买奶牛饲料与牧草肥料的费用,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效果。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奶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2015031251)

猜你喜欢
牧场规模化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海上牧场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叮当牧场
海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