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凯
《指导意见》重点指出:上海市科委决定不再认定市级孵化器,把孵化器的认定和评判权交给市场,而政府则发挥引导作用。
上海《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简称《指导意见》)于近日正是出台。与其他地区公布的“实施意见”不同,上海市政府把重心放在了“指导”二字上,而打造创业社区,也成了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一大亮点。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各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不断升温发酵,“市场”力量被屡次提及。但市场的位置该放在哪里?政府的定位和落脚点又在哪里?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即意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说,上海重点落在环境营造,政府的作用在于“倡导”,把具体实施举措交给市场。
随着《意见》的发布,本市众创空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众创空间的运营将围绕产业生态更为专业化、具有一定品牌度的众创空间迅速扩展,大企业平台模式将成为主流;众创空间与风险投资更加无缝对接;创业社区和创业社群会越来越成熟;众创空间的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平台化特征也将日益明显。
《指导意见》重点指出:上海市科委决定不再认定市级孵化器,把孵化器的认定和评判权交给市场,而政府则发挥引导作用。针对众创空间集中办公特点,落实集中登记、一址多照,采取单一窗口、网上申报、三证合一等措施。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居住证转办户籍年限可由7年缩短为3~5年。
翻看涉及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财税扶持、文化氛围营造等七个方面共二十六条内容的《指导意见》,“社会力量”“开放合作”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政府不做具体指导,推动、组织各界社会力量来参与大众创新创业。”陈杰表示,要满足大众创新创业的要求,优化完善现有的创业服务模式,形成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政府过多的指导反而会造成种种限制,不利于释放社会活力。”
“凡是市场机制能实现或有社会组织能替代的服务功能,一定要主动转型,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陈杰说,市科委正考虑把曾一度火热的创新屋都包给专业的创客团队来运营,由政府来购买他们的服务。
但少作为不等于无作为。一方面,减少对孵化机构的干预;另一方面,运用跟投、后补贴、奖励等投入方式,加强政府与市场资源的协同。同时政府的退出会否使上海的众创空间陷入无人监管状态,陈杰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说,尽管政府不再认定新孵化器,但会把这一职能交给有能力的行业协会来做。
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国际惯例,IEEE(美国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爱尔兰工程师学会等历史悠久的国际科技社团就是榜样,这些社团自身能力、认可度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都值得称道,比如IEEE认证的工程师证书在全球范围内都含金量十足。
削减或取消行政审批是盘活市场活力的切入口,也将成为政策制定的一大趋势。据悉,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正在研究将所有火炬园区的认定职能转移到中国技术创新协会,而现有国有孵化器中的国有成分也将逐渐“淡出”,更多引入社会力量。
今年3月,上海市科委向全市公开征集众创空间备案,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尚未享受过创业服务补贴的众创空间给予后补贴支持。3月底,全国首个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上海众创空间联盟将正式成立,成为上海市新型孵化器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引进外省市和国外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对于联盟成员单位,科委出资300万元,补贴其在2014年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活动。这类活动或免费向创业者开放,或低于市场价。补贴资金的分配将放弃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牵头、专家评审,而由联盟自行评审决定, “让最了解实际的人打分”。
到目前为止,上海已有创业孵化园区71家,孵化器149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125家,新型孵化器24家。 “以前,要被冠以孵化器名称,必须要经过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严雄说。
对不同等级的孵化器,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孵化面积、服务能力、服务种类等是考核的标准之一,如果评价达不到标准,还有被摘牌的危险。不过,随着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传统评价标准有些不够用了。
据悉,上海众创空间已经形成包括天使投资、产业链、创客孵化、大企业平台、咖啡沙龙、朋友圈、跨境合作等模式,再加上不断涌现的新模式,用老一套标准很难一一对应。比如,朋友圈的孵化模式主要是依靠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果套用老标准,仅孵化面积这一条指标,就将它拦在了孵化器的门外。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表示,新政策将降放低门槛,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孵化器建设中来,而政府将不再进行孵化器认定。门槛再低一点,让更多的社会机构有机会“进场”。
“上海将不再进行孵化器认定工作。”陈杰介绍说,众创空间更强调功能而非“物理形态”,能否更好地为创新服务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以后政府将打破以往传统孵化器“物理空间”的前置性条件,改以功能来衡量。
今年6月,上海市工商局发布 《支持本市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了众创空间法律上的“身份证”。紧接着,上海长宁区核发全市首家以“众创空间”为字号的企业——上海苏河汇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
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激发更多的活力。“一址多照”等商事制度改革也在此次的《指导意见》中重点提及。所谓一址多照,即允许使用商务楼宇办公场所分隔为独立空间作为办公场地。甚至在办公场所里只放一张办公桌,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
上海程汇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静说,“以前,我们集中注册,但每个企业必须保证有20平方米工作面积,现在,只需要5平方米就可以了,相当于可注册企业多了2至3倍。”
“创新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特别需要宽松、平等、自由、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陈杰表示,下一步上海市科委将遵循科技创新规律, “退、放、进”,做到相信市场、尊重主体、各司其职、多元共治,共同弹好创新创业这首曲子。
《指导意见》还提出,在孵化载体、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且生活配套健全的区域,打造一批创业社区,促进区内创业企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合作。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严雄解释说,所谓“创业社区”,是指众创空间集聚、创业服务组织众多、创业者活动频繁的区域。这些区域集聚效应显著,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进入,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地。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就是这样的高地。在上海,杨浦区五角场创业社区已初具规模,有望成为本市创业人气最高的区域。闵行区的交大、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带也有望形成创业社区,让创业者围绕产业链进行创新。
在建设创业社区过程中,所在地区的产业生态特色将发挥重要作用,使上海众创空间的运营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严雄指出,一方面,各个众创空间将越来越专注于某个领域;另一方面,众创空间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对某个产业有深入了解。位于张江的IC咖啡就是一例。这个众创空间瞄准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创业者提供服务。IC咖啡上海站总经理王欣宇表示,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发达,IC咖啡借助这一区域优势提供专业化细分服务,建立了机器人、智能穿戴、移动医疗等80多个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微信群,供创业者和行业专家交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与张江偏‘硬’的信息技术相比,杨浦区五角场社区的技术偏 ‘软’,更适合集聚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