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解说词的英译探析
全娜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外语系,广西 桂林541006)
摘要:为了更好地介绍和宣传中国革命历史,在进行中国红色文化史料英语翻译时,译者应遵循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原则。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解说词的翻译实例,进一步说明了红色文化史料翻译时应遵循的翻译原则。
关键词:跨文化;美国飞虎队;红色文化史料;英译
收稿日期:2015-04-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青年
作者简介:全娜(1979-),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特殊用途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中美军民肩并肩的革命友谊,缅怀历史,警示世人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更是为了让中美两国人民开创美好的明天,共同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于2015年3月28日在广西桂林临桂新区正式对外开放。
遗址公园的建设,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增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挖掘桂林抗战文化、丰富发展桂林文化旅游内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原则为:高度重视历史史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弄清楚每一个历史细节,尽量还原历史面貌,不能还原的,也要在原址竖立标志标识以示世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格外注重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尤其是每一处标志标识和解说词都用中英文双语标注,不仅方便外国朋友特别是美国朋友参观,也给红色文化史料翻译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一、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原则
中英文双语解说词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行为,具有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遵循“以西方受众认可接受的话语方式,达到宣传中国的目的”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策略,遵循必要的原则,努力建立原文信息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契合。
1.忠实原文
红色文化史料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历史,客观陈述事件,表达中国政治态度,应含有中国文化风味。翻译工作要遵循严复先生提出的“信、雅、达”翻译原则,[1]实现译语简明、通顺、体现原文风格,受众不需要太多费力就能看懂英文解说词所表达的意思即可。
2.以受众为中心
译语受众是英语国家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充分考虑到其在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下,受众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中国人存在的文化差异。翻译时,注意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减)、用语的对等或文化注释,译文的用词、表达方式等应尽量符合受众的生活习惯,受众看到译文有一种亲切感、熟悉感,并能很好地了解事件发生始末、缘由。通过译文能真正实现还原历史、文化沟通、增进感情的目的。
二、跨文化翻译的策略
1.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异化”认为,译者应以源语或源文作者为归宿,[2]用原文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提倡译文应尽量适应源语文化因素及原文作者的用词习惯,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异化在表达政治态度、介绍中国特色文化和词汇时使用,可以更好地向国际友人宣传中国,使其了解中国。“归化”认为,译文应以译语、译语受众为中心,充分考虑译语文化,用译语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有利于语言、文化理解和沟通。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译语受众理解译文。[3]100-104
2.“异化”表“志”
在记录中国政治事件、表达政治观点时,简明、顺畅地“异化”能较好地传递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如,在展厅第一章“历史天空”出现的内容: 9.18事变日本帝国主义鲸吞蚕食中国(Mukden Incident, the Japanese Imperialist Started to Swallow China),以及铁蹄下的抗战(Battles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under Cruel Oppression)这里的Imperialist,Swallow和Cruel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之情。
3.“归化”传“情”
通过使用受众熟悉的表达形式、术语,顺应受众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帮助受众理解中国特色文化,使译文与受众建立良好的感情。如:第一章“历史天空”介绍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然后再引出中国式记录事件的方式(The “July 7thIncident”)。如果直接先用中国式事件记录方式,受众未必能有深刻的记忆。但是用(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受众能从熟悉的记忆中想起: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在西方十分著名。当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后来,西方人都称卢沟桥为Marco Polo Bridge。这样的归化翻译,能让受众感到亲切、熟悉,引起对侵略者恶行的共鸣。又如,第三章“飞虎在桂林”中的小标题“日空军的眼中钉”(A Thorn in Japanese Air Force’s Flesh),其表达形式非常符合西方思维,是翻译的佳作。再如,在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展厅中,有不少中国人名和地名的记载采用了外文资料中文姓名音译通常采用方法,即威妥玛拼音。剑桥大学汉语教授威妥玛(1818—1895,英)在华任职期间,为方便外国人(主要是使用英语的人)学习和掌握汉语,由他根据北京读书音制订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1958年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文拼音方案》前,这个方案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拼音。人名,如,宋美龄(Soong Mayling);含地点的政治事件,如,9.18事件(Mukden Incident),1634年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Mukden是满语发音;南京大屠杀(Nanking Massacre)。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展厅里的处于同一时期的事件,在翻译时没有统一,有的用威玛氏拼音,有的用汉语拼音。如第一章内容:轰炸成都(Bombing in Chengdu)、轰炸重庆(Bombing in Chongqing),事件分别发生在1938.11-1941年和1938.09-1944.12,此时应也用威玛氏拼音表示成都(Chengtu)和重庆(Cheungking)。
三、翻译中尚存在的问题
1.标题书写不规范
标题书写规范不仅符合受众的表达习惯和生活习惯,而且能较好展示红色文化史料翻译的政治性和严谨性。仅仅从展厅四个章节的大标题为例,第一章“历史的天空”(Historical Sky),第二章“虎啸云端”(Tiger roaring in the sky),第三章“飞虎在桂林”(Flying Tiger in Guilin),第四章“永不磨灭的番号”(Indelible Designation),很明显,第二个章节的标题书写不规范。按照英文标题书写规则要求:题目的第一个单词要大写;冠词都不需要大写;普通实词(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首字母大写;超出5个字母的虚词(介词、冠词、连词、慨叹词)首字母大写。这样,“虎啸云端”的规范书写应该是(Tiger Roaring in the Sky)。标题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在遗址公园的示意牌、展厅等出现较多,应该尽快修正。
2.专有名词不统一
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中对“飞虎队”的翻译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翻译不一,让受众深感疑惑。如,2009年3月22日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开工庆典红色横幅:Guilin Flying Tigers Relics Park start working Pageant.,这里tiger用名词复数形式。2015年3月28日国家副总理刘延东参加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开园仪式时,照片中的红色横幅:The Opening of the Flying Tiger Guilin Heritage Park,这里tiger用名词单数形式。展厅里的前言配有飞虎队标志下方的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译为(USA flying tiger team the Guilin Ruins Park),这里tiger小写,用名词单数形式。遗址公园大门门坊上的名称为:The Flying Tiger Guilin Heritage Park,这里tiger用名词单数形式。1993年5月完成山洞上方的摩崖石刻,中文由伍纯道书写的“飞虎队指挥所旧址”译为(THE SITE OF THE COMMAND POST OF THE FLYING TIGERS OF THE 14thAIR FORCE US ARMY),遗址公园内的展板大多数飞虎队的英译为tiger名词单数形式。通过相关飞虎队书籍、维基百科词条和事件的查阅得知:“飞虎队”(Flying Tigers)由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创建的,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现有相关组织美国飞虎队历史纪念协会(Flying Tigers Historical Organization)和美国飞虎队协会(Flying Tigers Association)。[4]7由此,可以确定飞虎队的英译(Flying Tigers)较为准确。
3.译文引起误解
在翻译过程中,忠实原文是红色文化史料的首要翻译原则,但是由于中国文化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与受众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增加必要的修饰成分或说明,译文会使受众误解,难以很好地了解史料信息。如,第二章,小标题内容“空军之母——宋美龄”(Mother of Air Force- Soong Mayling),由于空军译文前面没有任何限定词,受众很难与原文达到共识,应译为Mother of Chinese Air Force。加上中国来修饰空军,翻译更为准确,受众较容易接受。
再如,第二章,空战之王——陈纳德(King of Air Force- Chennault),中文在表达时,深深地烙上了中国文化思维的痕迹。但单独看译文,很难把陈纳德和空战之王联系起来,这里建议译为“The Old Man”[5]。通过史料参阅发现,因为陈纳德将军年长和常年飞行而练成刀刻般的面庞,当时飞虎队员们昵称陈纳德将军“老头”。这样,受众更能感觉到陈纳德将军是活生生的英雄,拉近与历史的心理距离。
四、小结
红色文化史料翻译工作,不仅是中国政治宣传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国际友人对中国特色文化求知欲的需要。作为翻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来完成日常具体的翻译工作,而且要求提高个人素养,养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严谨的翻译态度,让译文通俗易懂,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守宏.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11).
[2]边鑫.跨文化视域下的旅游外宣翻译[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7) .
[3]邓显奕,邓大飞.广西红色旅游区纪念场馆解说词翻译概述[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4]彭光谦,彭训厚.援华抗日的美国飞虎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5]Daniel Ford. Flying Tigers:Claire Chennault and the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M]. 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1991.
责任编辑: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