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探微
任菊香
(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大同037004)
摘要: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节奏训练是最基础的环节之一,节奏训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视唱练耳和后续音乐学习的效果。针对现有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不足,教师要积极寻求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与内容,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音乐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节奏要素;必要性;相关措施
收稿日期:2015-04-12
作者简介:任菊香(1969-),女,山西山阴人,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G420文献标识码:A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只有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够建立起音乐的基本知识体系,牢牢把握住音乐的脉搏。节奏不仅将各个乐音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有序发展的音乐,更赋予了音乐强大的生命力。[1]162-164因此掌握节奏是声乐学习者的重中之重。
1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概述
节奏、节拍与速度是组成音乐艺术的三大要素。节奏的快慢通过速度来体现,节奏的长短则通过节拍来体现,由此可见节奏在声乐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节奏,则完全难以把握音乐。目前对学生的节奏训练主要是单声部的节奏训练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让学生获得对于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节奏感的建立,是学生踏入音乐的艺术殿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了让学生对于节奏有更明确的认知,让视唱练耳课程更好地进行,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基本要素。节奏要素指的是节拍认知、节奏形态认知以及节奏形态命名。
节拍认知指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各个节拍循环往复的强弱规律。最基础的节拍是2/4拍,而后还有3/4、4/4、3/8、6/8等较复杂节拍。首先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片段来获得对于节拍的初步体验,对不同的节拍形成大致的印象,随后再向学生具体讲解各个节拍的内在规律,让学生清楚各个节拍循环往复的强弱规律,为熟练掌握并使用各种节拍打下坚实的基础。
节奏形态认知指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节奏。音乐的殿堂宏伟而壮丽,不同的乐音之间拥有灵活的搭配方式,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搭配方式则是节奏的形态。依据不同的乐音搭配,想要对节奏形态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将节奏形态进行一定的分类,如:基本型、附点型、切分型以及连音型等。
节奏形态是根据不同乐音组合的特点来命名的。附点型就是有附点音符组合起来的节奏,切分型、连音型同上。对于节奏的掌握,在了解了基础理论之后,接下来就是练习了。初学者对于较复杂的节奏难以掌握,不妨先从简单的开始,多听、多读、多练,对于较为复杂或者自己较为陌生的节奏反复地听,也可把较难的节奏简化一下再进行练习。要能掌握各种节奏,除了必须首先掌握节拍外,还必须认识各种节奏时值的组合,明确各种节奏的特点,并能随时将各种节奏进行分析、比较,反复练习。通过分析才能认识各种节奏的组合;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各种节奏的区别;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对各种节奏熟练掌握。
2视唱练耳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必要性
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视唱练耳是通过节奏、音准、和声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对音乐要素听、唱、写的能力,获得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而节奏训练,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对于音乐要素听、唱、写的能力,获得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的必要过程。
节奏就是不同的单音通过某种规律组合起来,我们将这种形式称作L:I,而节奏感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单音组合的感受能力。节奏训练在增强学生记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乐谱的读写能力以及对于乐曲的鉴赏能力。有节奏地读谱比单音读谱更能够带给人以心灵上的享受,学生能够通过节奏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与原曲的作者取得心灵上的共鸣。作为声乐学习者,首先就要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就像我们听到老房子屋檐上的水珠滚落的声音,就会产生“叮咚”的联想,而听到琵琶声,白居易就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慨一样。节奏训练就是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3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若干方法
3.1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想要让学生掌握节奏感,首先应该让学生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节奏感的存在。具体地说,风从树枝之间吹过的声音、水从高处滴落的声音、敲击瓷器的声音,各种声音都带有一定的节奏。因此在引导学生声乐入门时,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节奏的耳朵。学生声乐节奏感的培养最终也会反馈到学生自身,让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甚至能够通过生活中非乐器的东西来创造音乐,这正是我们常见的通过敲击玻璃杯等获得音乐的原因。[2]146从生活出发,能够避免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产生枯燥的印象,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作为一名声乐教学的老师,应该积极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出学生对于节奏的感受力。
3.2简单节奏与复杂节奏结合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乐曲,复杂的节奏与简单的节奏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节奏掌握能力的提高。声音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想要学生在掌握了简单的节奏之后一下子掌握复杂的节奏是不可能的,由简单到复杂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挑选具有过渡能力的曲目给学生欣赏。简单的节奏能够让学生尽快投入到音乐意境之中,了解作曲人的所思所想。复杂的节奏则是对学生节奏感的一种提升,毕竟简单的节奏是无法演奏出所有音乐的,音乐的殿堂不是靠简单节奏就能搭建的。
3.3鼓励学生进行节奏创作
音乐的发展是由创造力来推动的,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是加强音乐学习的一个可行的方式。通过创作,学生能够很快地了解什么样的单音之间能够进行搭配,什么样的单音之间不能进行搭配,什么样的单音搭配起来好听,什么样的单音搭配起来难听。创作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尤其对于节奏感的掌握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3.4运用多元化的音乐素材
我国的音乐教学多是接受西方教学方式的影响,甚至连教材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虽然西方音乐各种节奏都很丰富,但是从整体来说其实仍旧属于同一个音乐类型,长此以往,教学难免出现同质化现象,学生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影响节奏培训的进程和效果。针对这种现象,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时不妨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材,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受。
我国传统民歌和流行歌曲的引入就是很好的方法。纵观我国各学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在教材中民族本土音乐占的部分都很少,有的甚至没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一直存在着西方音乐是“阳春白雪”,民族本土音乐是“下里巴人”的看法,这种看法到如今也没有很大的改变。学钢琴的比学古琴的多。这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很不利的。在教材中加入传统民歌,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各种节奏类型的掌握,培养良好的鉴赏能力,更能够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本土音乐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让民族本土音乐不至于断了传承。
流行歌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不小,很多营业场所中都会播放一些流行歌曲,或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或活跃气氛。教学中,教师可恰当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奏类型,进而让学生感受节奏在不同类型音乐中的表现和作用,从而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了解。
3.5采用不同的乐器来加强学生对于节奏的区分能力
一般来说,一种乐器能够演奏出很多种节奏,但是在艺术创作中,一种乐器最常用的节奏其实并不是很多,因而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利用不同乐器的不同音响效果来强化学生对于不同节奏的认识,训练学生对于节奏的记忆。让学生亲手操作乐器,能够将动作和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之中,不至于转移注意力。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听曲子来辨认不同的演奏乐器,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声音的感受。同时,也能够掌握乐器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节奏感。[3]178-179
3.6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今网络已经很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辅助节奏训练。例如,教师想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节奏的体验,并不意味着非要带着学生到户外去亲身实践,也可以在教室中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中寻找相应的素材。即使是晴天教师也能够播放雨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让学生探寻其中潜在的节奏感。
4小结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踏入音乐殿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其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在声乐方面发展的高度。[4]141-142想要提高节奏训练的质量,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感、将简单节奏与复杂节奏结合进行训练、鼓励学生进行节奏创作、运用多元化的音乐素材、采用不同的乐器来加强学生对于节奏的区分能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法的运用等等,教学中重视并积极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化音乐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应玫.浅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2]单玲玲.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数值节奏训练法[J].青春岁月,2013(7).
[3]史萍.浅谈职高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2014(2).
[4]徐静.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才智,2011(26).
责任编辑: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