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维,何 芳
(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中文开始慢慢成为英语新词的发源地,尤其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汉语新词。根据美国德克萨斯州全球语言监测机构主席保罗·帕亚克所说,牛津英语词典中目前已大约收录了1000个左右含有中文渊源的词,其中有不少词语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汉语新词。教育部与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中央八项规定”、“老虎苍蝇一起打”等反腐词汇成为年度流行词,“Dama”、“Tuhao”走出国门[1]。2013年11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曾制作了一个短片,专门介绍中国流行的汉语新词语“Tuhao”(土豪),包括介绍其词源、词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原因等等。早在2013年初,汉语新热词“Dama”(大妈)就登上了《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如何翻译这些词语使之在跨文化交际中达到最好的效果成为我们翻译研究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言情景和文化背景,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出语言情景的不同,其根源是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译者吸收说话人信息的同时,要把文化背景知识,即语境信息与之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方位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译者作为交际双方的纽带,为了保证交际双方的顺利交际,就要使说话人的语言和译文语境之间达成最佳关联[2]。本文试图运用语用学的的理论对汉语新词“土豪”和“大妈”的英译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希望对汉语新词的翻译实践与汉语新词的翻译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语用学(pragmatics)的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Morris在1938年提出的,其目的在于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使用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说话人在所处语言环境下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二是听话人吸收和理解说话人所讲语言的过程。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表情达意和吸收理解关键在于翻译工作的质量优劣。而翻译研究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是探讨译者如何解读原文,即准确解读说话人在当时所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义,如何汲取核心思想,并把原文准确翻译出来,表达的结果是使听话人在自身所在交际环境下准确地理解原说话人的意义[2]。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称之为语用翻译,其具体研究内容是如何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实践中对问题的理解和重构,在使用语言所处的环境和交际双方所在的文化环境中处理翻译的内容,说话者所表达的语用意义的转达过程及其在译文中得失问题。语用翻译的核心问题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3],同时,外国学者也指出,这要努力达到等效而非本身字面意义[4]。纽马克(Newmark)在《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了语用翻译的一个重要理论,即语义翻译。他认为语义翻译所面临的翻译对象只能有一个权威定义,不能有不准确的翻译方法[5],如果翻译以后造成了语用意义和认知意义的丢失,那就不能准确表达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这是交际翻译的语用等值。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一方的信息发送者(说话人)根据自身所处语境表情达意,译者要把自己置身在说话人的语境之中,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分析,对说话人的核心意义进行全面认知,然后融入交际另一方(听话人)所处的语言环境,进行准确地传递信息给听话人。译文要与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即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Gutt,2004:107)[6]。也就是说交际过程不是简单的保留原文并进行语言解码的过程,而是结合语言使用者所处的语境信息对原文进行解码和重构。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出语言情景的不同,其根源是各自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在译者吸收说话人信息的同时,要把文化背景知识,即语境信息与之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方位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2]。
译者作为交际双方的纽带,为了保证交际双方的顺利交际,就要使说话人的语言和译文语境之间达成最佳关联。从语用翻译的角度看,翻译活动早已不仅仅是对原文直接进行语码转换,而是从交际双方的语境信息入手,兼顾双方在各自语境下的认知能力以确保语码转换的有效进行[2]。
接下来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理论主要对汉语新词“土豪”和“大妈”的英文译法进行研究,希望对汉语新词的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在中国,“土豪”被中国人所熟知,原指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土豪”与土改和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有关。那时的土豪,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因为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等是他们的标签。可以看出,“土豪”这个词在汉语当中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延伸出了新的含义。现在“土豪”成为了一个流行的汉语新词,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摆阔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有些人把比自己肯花钱的人都称做“土豪”。“土豪”中的“土”意味着土气和粗野,“豪”意味着奢华、霸气。汉语流行新词“土豪”类似于美国著名情景喜剧Beverly Hillbillies(《贝弗利山人》)中的暴发户。“土豪”们是一个在中国迅速壮大的群体,据初步统计目前人数已经超过了3亿。随着中产阶级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对炫富习气的鄙夷也越来越普遍。许多中国人会说自己是土豪的反面:有文化、很时尚,鄙视挥霍消费。
目前还有一句相关流行语“土豪,让我们做朋友吧”。这句流行语反映了不少国人都想和“土豪”成为朋友,但是没人真的喜欢“土豪”。“土豪”在全球范围内无处不在,他们挥霍钱币、刷爆借记卡和信用卡;同时又行踪诡秘、躲躲闪闪。他们喜欢亮闪闪华丽奢侈的东西,这种嗜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同时又品味极差,并且因此遭到鄙视、嘲笑和抨击。尽管如此,一些跨国公司认为迎合“土豪”趣味是有利可图的,比如2013年9月20日这一天,苹果公司推出了金色的新型号苹果5s智能手机。人们起初不敢相信苹果会如此张扬俗气,然而这款镀金手机很快在中国受到疯抢。在中国媒体的头版头条新闻上,这款手机被称为“土豪金”。这一手机的出现让“土豪”们竞相追逐,并觉得扬眉吐气。
“土豪,让我们做朋友吧!”这句被不少中国网友津津乐道的话语还登上了英语广播公司(BBC)的电视节目,BBC专门为“土豪”这个词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这档节目播出后,“土豪”一词曾一度受到《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2013年11月14日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tuhao”暂时还没有被正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但是例如“dama”和“hukou”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这个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加入词典之中。
语用翻译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该再现原文的语境,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力,尽量为读者理解译文创造最佳语境,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像““tuhao”(土豪)”这样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出现在西方媒体中,之所以以“直译”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考虑到“意译”可能存在的缺陷。很多新兴词汇(比如土豪)带有双关语或俏皮话的意味,但是这些词语被意译成英文之后可能会丧失其原有的俏皮意味。从语用翻译的角度而言,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在西方媒体中的“tuhao”(土豪)一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考虑到西方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力,该译文主要通过西方人士利用媒体宣传,为西方读者理解其意义创造了最佳语境,较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了语用等效。
目前走出国门的汉语新词不仅是“土豪”。著名的《华尔街日报》上也出现了“Dama”(中国大妈)这个从汉语拼音演化而来的单词。2013年《华尔街日报》用这个词来指代那些在金价下跌的时候买黄金如买白菜一般的中国大妈们。2013年《华尔街日报》在其网站的视频报道中,首次使用“dama”这个用汉语拼音的单词形容中国的中老年女性。报道中指出,国际金价在2013年4至6月下跌期间,许多中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其中包括不少中年女性,引发外界对“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关注。正因为有了“dama”(大妈),中国日渐成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主力军。自从2013年起,“大妈”这个词伴随着国际黄金价格的起伏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西方人眼中,“dama”主要被赋予了一哄而上、保守贪婪、世俗盲目的负面信息。虽然中国“大妈”身上体现了许多农业文明尤其是小农经济的色彩,但是中国大妈们在当今国际黄金市场中的表现展示了一种独特的风景。
2013年“dama”这个词在《华尔街日报》被专门使用汉语拼音既表明了中国人对于黄金的购买力极强,同时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力越大,这个国家的语言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大。正是因为西方人士无法忽视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所以专门使用汉语拼音“dama”来指代那些在金价下跌的时候买黄金如买白菜一般的中国大妈们。笔者在牛津英语词典官网(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上 检 索 时 发 现,中文渊源词多为中文发音的直接借鉴,比如Xiang(湘,被大约3600万中国人使用的一种方言,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和Maotai(茅台酒,一种以高粱为原料、通过蒸馏方式制作的酒,源于中国西南部的小镇)等词便来源于其发音。从语用翻译角度而言,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考虑到西方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认知能力,“dama”通过《华尔街日报》这一金融媒体的宣传,为西方读者理解其意义创造了最佳语境,很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了语用等效。
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对汉语新词“土豪”和“大妈”的英文译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可以看到中文开始慢慢地成为英文新词的发源地,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日益增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中文流行词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部分已经被收录在《牛津英汉大词典》等词典中,但是这些词语能否像在汉语中一样,发挥其在英语中的影响力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1]贾梦雨 .“大妈”“女汉子”“十面霾伏”等上榜年度热词—流行语满足期待也惹人反思[N].新华日报,2014-05-30.
[2]王国文 .从语用角度看中国特色词汇“侠”和“不折腾”的译法[J].外语学刊,2013(5):99-101.
[3]何自然 .推理和关联—认知语用学原理撮要[J].外语教学,1997(4):3-9.
[4]Nida,E.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2.
[5]纽马克 .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2.
[6]Gutt,E.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