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宣传部,新疆 和田 848000)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教师加于学生之作业。”而事实上,“我爱作文”的学生很少,厌作文、怕作文的倒是大有人在,写作成了学生的沉重的心理负担。[1]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无字可写的烦恼,远离日常生活,缺少生活体会;二是语言积累少、不生动,不会写具体的内容,像记流水账;三是缺乏想象,思路闭塞;四是文章千篇一律,虚假内容较多,不会表达真情实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爱因斯坦也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
让写作指导融入到快乐的活动中,“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小学生具有天性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如果写作的空间长期仅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就有“如在鸟笼”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将作文教学渗透在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往往因为对生活、社会不了解,手头没有作文材料,所以在写作文时,不少学生会觉得无从下笔,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着力指导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形成自我搜集资料,并有意识对其进行分类积累的习惯。注重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洞察力,能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富有个性。首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习惯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观察人们对于这些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观察这些事件发生的环境及变化。通过观察来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其次,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孩子的眼光“蹲”下来看世界,及时进行引导,适时调控;再次,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对事物的属性进行鉴别、引导,使观察的主体与背景分化,特征与表象分离,精华与糟粕分离,使学生认识得更深、更广、更准;最后,在观察事物、事件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注重材料的积累,不能看过、想过就放过了。材料是写作素材,积累的材料要运用于写作,还要通过思维、联想、想象才能把内部材料转变为语言表达,然后在作文中表现出来。
1.让学生亲近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2]这句话指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脱离生活,内容大都是自己编造的,或者是通过看作文书改造的。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在平时我们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整天让他们呆在教室里学习。
2.让学生亲近书籍。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的学生的水平推荐一些合适他们的书籍。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但自尊心很强,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如进行作文评比,把好的作文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及时给予鼓励。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3]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将“阅读”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很好的从阅读中学会写作,将有利于其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课外读物丰富多彩,生气盎然,要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享受阅读乐趣,激发阅读愿望。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鉴别力较差,而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应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首先,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上完《小小竹排画中游》,可以让学生阅读“美丽的景色”、“我的家乡”等类似写景的文章;学习了古诗《静夜思》,可推荐《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其次,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我们就可向他们推荐字数少、图片多的书籍,如《宝葫芦的秘密》、《安徒生童话》;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可适当的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只有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好的词汇、语句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的阅读就如“走马观花”,达不到积累的效果。读书笔记的类型很多,提纲型:即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把文章的要点和主要内容总结出来,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表达的方法;摘抄型:即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科学珍闻等以增长知识、启迪思维、丰富词汇、陶冶情操;感想型:即阅读完文章后,简短的写出感想与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摘录讲评、布置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尽管很多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在写作文时可以适当摹仿,以提高作文能力。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植物的作文,在进行了写作指导后,给他们念了一篇范文,然后,让他们自由读两遍,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结构,并画出优美词句,再让学生多读几次,等学生读透文章的顺序及描写的细节后,再布置学生仿照范文写其他的植物。再如,有次仿照课文《乡下孩子》写诗歌,孩子们这样写:“抓一把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羊”;“捉一只虫子,逗乐了美丽的小鸟”;“拿一根骨头,喂饱了馋嘴的小狗”。用这样的方法练习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仿写范文中的写作思路、格式、好词佳句,要做到先学会仿写,再在仿写中学会创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作文教学中,阅读、写作都应有其方法。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速读、精读”三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大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速读”即做到眼到、心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精读”则需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到丰富的词汇,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学生在写作中应掌握观察、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学习一篇课文后,应对课文的结构、表达进行分析。例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很美的,再分写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美丽景色,最后总结写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同时,在这篇课文里有很多精彩的语句和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记下来,并试着运用。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5]要提高写作能力,练习是关键,将说、写同步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那怎样引导学生“练”呢?练习是关键。让学生多练习写日记、札记、周记、生活笔记,小片段,小作文,在多样化形式的练习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昼夜不息。”[6]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无法形成于文。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发现、观察、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家乡,感受自然的美丽风景,了解社区的建设,体会家乡的发展变化,从而使学生萌发朴素美好、自然真实的情感;其次,引导学生实践,校园运动会、科学课的小实验、手工制作、家务农活等都需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才会萌发感想、领悟。只有以生活为素材,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有真实的见闻,学生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在以生活为素材的基础上要加强练说练写的训练,增加口语交际练习,融入“听、说、读、写”的训练,以说促写,练说练写,说写结合,以此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应从生活入手,要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呢,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广阔空间,鼓励其创新、自由、大胆的表达。例如:可以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搜集材料,这样即不脱离中心内容,也给予学生一定思路。如写《难忘的旅游》就只提供了一个范围,只要是旅游,至于地点、时间、哪一次旅游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这样的题目能唤起学生的旅游体验,也激发强烈的表达愿望,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其次,对于学生的习作要宽容,切不可扼杀了稚拙中的创意,片面中的深刻,违规中的独到。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文字不断走向成熟和完美。反之,如果一味指责和苛求,只能使他们趔趄不前。[7]第三,应尊重、赏识学生的习作: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尊重,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更为突出。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尤为重要,这种肯定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所以,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鼓励其大胆的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8]儿童天生富于想象,他们常通过“异想天开”,编出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描绘出童话般的世界,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敢于绘制未来的蓝图,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写作教学的重点。如笔者在支教中布置了一篇“未来交通”的作文,一位学生的《海陆空三栖车》大致内容是:未来的车可以在海面、陆地、空中自由航行,假如在路面上堵车,可以随机变出翅膀飞到天空上,假如前面有条河就可变成轮船航行在水中,它的材料很环保,依靠的是风能。这篇文章富有童趣,对未来敢于大胆想象。在训练学生想象类作文时,教师应有目的的罗列出一些创造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有一个……》、《动物……大赛》、《……总动员》等,有益于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发散思维。儿童的想象神奇色彩与成人不同,教师应肯定其创意,适时地提出参考意见。
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作文前的指导,而忽视了作文后的讲评和修改。然而讲评与修改同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作文批改,是教师用“批与改”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从中积累如何写好作文的经验、方法。[9]作文批改,包括教师批改、学生自主修改、同学互相批改等多种方式,通过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评语的常见形式有三种:第一眉批式评语:针对文章局部的优缺点给予提示;第二行批式评语:针对文章中表明小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段给予指出;第三总批式评语,针对整篇文章写的评语,全面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语言技巧等。教师应在掌握评语多种形式的基础上,多使用激励式的评语,增加儿童写作的信心。找寻学生文章的闪光点,保护其刚萌发的写作热情,对作文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例如:批改学生作文时可以使用“你写的内容真有趣”、“周记的格式完全正确”、“课文刚学习× ×× ×成语,你就会运用了,真棒”、“你的书写非常工整”等类似的激励式评语,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同时,精彩的文章应在全班范读,或是张贴在教师的展示栏中,让作文成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载体。
小学生如何自主修改作文呢?教师应从五个方面进行引导:第一是格式是否正确:文章标题、句、段的格式;第二是页面是否整洁:涂改要清晰,页面应保持干净;第三是检查错别字:自己阅读作文找出错别字并改正;第四是找出病句:重复看文章时发现病句,自行修改;第五是检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及时修改。而对于作文内容是否具体、结构的编排、情感的表达等主要还是由教师批改。在自改作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适当的培养学生互改的能力。因为通过互改,学生在写作时会格外认真,会尽量避免“出丑”;通过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能牢记作文批改的常规要求,即提高了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有机会看到更多同学的作文,发现别人的长处,对于自身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互改作文的方式并不适用于任何年级、任何班级。教师无论引导学生用何种方法修改,都要秉着尊重、欣赏、鼓励的态度进行习作教学。
语文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要提高其作文水平,就得让学生喜欢上作文,爱上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并不断地练习、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语文教学的趣味设计编委会. 语文教学的趣味设计[M].辽海出版社,2011:65.
[2]叶圣陶.作文论[M].商务印书馆,1929:135.
[3]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编委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1:180.
[4]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编委会.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1:182.
[5]江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M].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253.
[6]选自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7]毛荣富.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9.
[8]江平,朱松生. 小学语文教学论[M]. 上海三联书店,2001:265.
[9]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小学语文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