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的课堂“实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例

2015-03-28 07:22兰西县星火乡第二中学朱昌平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微观世界引力同桌

◎兰西县星火乡第二中学 朱昌平

突发的课堂“实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例

◎兰西县星火乡第二中学 朱昌平

《宇宙和微观世界》是九年级的第一节物理课,我希望这节课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为有学习压力的同学增强信心,所以我做了充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前半部分讲述宇宙。我剪辑了电影中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所呈现的知识理解得很好。但是后半部分的分子知识课堂实验却是我比较犯难的,总觉得无法形象直观地给学生以感受。课前,我只准备了这几样教具:一个空的矿泉水瓶,一瓶未打开的矿泉水,一瓶未打开但是已完全结了冰的矿泉水。

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请观察,这三个瓶子有什么区别?”

学生开始讨论。

有学生说:“简单,里面装的物质不一样,有空的、有水、有冰。”

马上有学生质疑:“不是空的,里面应该是空气。”

接着有学生说:“同样的矿泉水,结冰后看起来变多了。”

学生发现了状态变化后体积的变化,与教材上的蜡烛实验达到了同样的效果。然而对体积变化的原因的解释才是难点,也是我一直感到头疼的问题。

我只能试着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当我讲到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时,顺手拿起一支粉笔,做拉伸状,同时说:“这时的分子不希望被拉开,就会产生引力。”我做了短暂的停顿,等着学生回应。学生也都安静地思考并试着理解。

突然,班级里发生了状况。

坐在前排的一名女生突然大声说:“啊,我不想被分开啊,不要啊!”

我和其他学生都看向了这名女生,我心想:什么状况?

这时,她的同桌做出了更夸张的动作,抱住了她,带着哭腔说:“啊,我也不想和你分开啊,我们两个好可怜啊!”

学生面面相觑,有看她俩的,有看我的,都不明所以,因她俩的行为而惊讶。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让我思考了很久的实验竟然被“演绎”出来了。

她俩也不顾大家的疑问,继续说:“哎,咱俩真是可怜的分子啊,同桌这么长时间了,现在却要被分开!”

反应快的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哈哈大笑。没反应过来的学生还在问:“到底怎么回事啊?”

我没有发言。我知道她们俩一定会做出解释的。

她们两个站了起来,笑着看了看我,面向学生说:“我们两个就是分子,我们要被分开了,当然不愿意啦,就抱在一起,那就是引力呗!”接着又问我,“老师,对不对?”

我心里这个高兴啊,我接着问她俩:“你们怎么想到的?”

最先发声的女生说:“老师,您刚才不是说了吗,固态物质的分子相当于教室内座位上的学生,液态物质分子相当于课间时教室里的学生,气态物质分子相当于在操场上乱跑的学生。那我们不就是“分子”吗?您提出分子引力的问题,我们俩互相对了一个眼神就开始‘表演’了。”

她的同桌接着说:“老师,没经过您的同意就打扰您讲课,您不会批评我们吧?”

我说:“我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呢,下次再有这样的想法还请继续!”学生都笑了,课堂气氛瞬间活跃无比。

接下来,学生分组“表演”了分子引力、斥力的情况。我又趁热打铁,指导其中一个小组“表演”了蒸发现象的微观原因。

正在学生“玩”得起劲儿的时候,下课铃响了,一个正在扮演分子的学生说:“我要脱离你们的吸引,变成气态喽!”说完就跑了出去。

其他“分子演员”也说:“我们也要变成气态,就可以满操场跑啦!”接着,一半“演员”都跑出了教室。

我干脆直接宣布下课。

一节课就这样发生了改变,与我之前的设计完全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分子作用力这个知识点非常轻松地就被全班学生掌握了。学生的情绪完全放开,非常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实验不好做、实验器材不易找的难题。我总是会尽量用自制器材完成课堂实验,但很多时候却力不从心。受到这次事件的启发,我才知道,原来实验还可以这样做,我们自身就是“实验器材”!后来类似这样的方法我又用了很多次,可以说是“实验”,也可以说是“试验”,效果都出奇的好。

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物理其实离我们很近,创新其实离我们很近。学生的创新程度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而学生的良好表现也能反过来促进教师的发展。课堂应该是个气氛活跃的场所,让教学变得有乐趣,让知识变得新鲜,对教师是个挑战,对学生来说,则是一种享受。

E-mail:51213148@qq.com

❖编辑/王一鸣

猜你喜欢
微观世界引力同桌
欢迎来到微观世界
微观世界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微观世界
微观世界的“士兵突击”
引力
感受引力
羡慕我同桌
A dew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