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的作用

2015-03-28 05:29:43窦荣坛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古典舞技巧舞蹈

窦荣坛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特殊的表演艺术,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在民间传统舞蹈基础上,经过专业舞蹈工作者的整理、加工、创造,在长期的舞蹈艺术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古典特色的舞蹈。其中,技巧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所在,在我国古典舞的发展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典舞学科的技巧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翻腾动作的能力,同时结合古典舞的身韵课,来加强学生对古典舞韵律特征、动作形态以及舞蹈道具使用的掌握。技巧训练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古典舞跳、转、翻、控制等技巧的特点,分析几种技巧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塑造性格特点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作用,并以《新生》为例,分析技巧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的具体应用。

一、中国古典舞技巧的种类、特点

(一)中国古典舞技巧的种类

“技能”和“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两大核心内容。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来看,技术技能是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基础,主要体现在“跳、转、翻”三大类上。每一种技巧类别体现了多样的表现力,舞蹈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表演艺术,是讲究形式美和技艺美的表演艺术,需要技巧来体现舞蹈的内容。同时,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和要求逐步提高,古典舞所表现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也呈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舞蹈的表现形式、技术技巧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演员必须跟上观众对技艺精湛、高水平演出的要求。

舞蹈技巧是舞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技术技巧作为舞蹈的表现手段之一,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古典舞中的技术技巧主要包括跳跃、旋转和翻身三大类。这是舞蹈演员必须要掌握的舞蹈技巧。

(二)中国古典舞技巧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学科中的技巧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跳、转、翻、控制四个部分,四种技巧的具体特点分析如下:

1.翻身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特殊的技巧形式,主要以腰为轴,实现身体在水平线倾斜下的自由翻转,动作的呈现形态有拧、仰、俯和旁提等。翻身的技巧主要产生于戏曲和武术,是最传统、最民族的技巧性质。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民族性强。翻身的技巧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点和舞蹈动作的特点,也是和身法联系最为紧密的技巧形式。第二,形象性强。翻身技巧在空间中体现了鲜明的形象特点,以一些大幅度的慢翻身为主,在空间的运动中呈现圆润的弧线特征,具有敏捷的特性,是一种形象性强的技巧形式。第三,表现力强。翻身通过对不同速度、节奏、连接的控制,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官刺激效果,从而给人的情感带来不同的体验,时而轻快、时而缠绵。

2.跳跃

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与舞台应用中,弹跳占据很大分量。跳跃不仅是舞蹈情绪进入高潮的语汇需要,从训练的角度来讲也是开发舞蹈者全面身体素质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当舞蹈作品进入高潮或情绪激昂时需要大幅度的跳跃来抒发舞者难以言表的激动情绪。因此,跳跃的技术技巧是古典舞平时课堂训练的重点。中国古典舞中跳跃的技巧是我国芭蕾舞跳跃和戏曲跳跃的结合,是我国古典舞中最基础的技巧,跳跃要求用力轻、漂,保持紧、松的张弛有度,空中发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速度。跳跃的特点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传统民族舞蹈跳跃的强度和难度。第二,在跳跃运动中加强身法训练,实现将地面身法向空中的发展。第三,要形成鲜明的高低对比,呈现一种起伏。第四,实现和武功技巧的结合。

3.旋转

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保持着芭蕾舞的旋转姿态,并经过古典舞自身的内化发展,主要分为直立、拧身、仰身和俯身几个部分,其中拧身是旋转舞最主要的特色。中国古典舞旋转的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腰带动进行旋转。第二,中国古典舞中旋转的技巧对身法性要求较强,一些特殊的古典舞姿是对身法的一种延续。第三,旋转的流动性和复合性较强,在具体的训练中具有幅度较大的空间跨越。

4.控制

控制主要是对舞者身体肌肉控制力、稳定性以及柔韧度的一种展示。具体表现为在舞者完成一系列翻转、旋转和跳跃动作之后,在某一种舞姿上停留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由中腿的支撑和腿的上下抬升来形成控制。这种控制一般包括控前、控旁、控后退、控射燕、控深海等。控制的技巧一般是在翻、转和跳技巧的充分掌握上发展起来的。

二、中国古典舞技巧和舞蹈作品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技巧在舞蹈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使用要以为舞蹈作品服务为原则。

中国古典舞重视舞蹈者情绪的变化,注重舞蹈的技巧是否能让欣赏者赏心悦目,技巧运用不恰当则会影响欣赏者对舞蹈的感受。因此中国古典舞的技巧运用要在注重表现力的同时,优先体现古典舞的内容,实现技巧对舞蹈内容的展现。舞蹈作品的优劣在于其是否具有新鲜的生命力和艺术特点,而不是是否有技巧。同时,情感的充分表达也需要恰当的技巧来体现。因此,要求中国古典舞者不一定要在舞蹈中展示技巧,但要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技巧一般体现为较高的动作难度和惊险程度,能够为舞蹈内容的呈现增添色彩,但技术并非舞蹈的主要内容。舞蹈中一切技巧的使用都是为了作品中人物、事件和情感的表达需要,突出情感表达以及古典舞内容的整体审美特点。过度的技巧使用会对古典舞内容的呈现带来负面影响,舞蹈技巧使用越多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盲目的使用技巧,容易造成画蛇添足的效果,违背技巧与舞蹈内容融合的要求。

三、中国古典舞技巧在舞蹈中的作用

(一)能够显示古典舞蹈演员的整体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

跳、翻、转等舞蹈技巧是优秀古典舞蹈演员必备的技能,同时在我国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中,超强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技能正是通过跳、转、翻等技巧的训练来体现的。优秀的古典舞蹈艺术家在总结经验和进行思考之后,开设了古典舞技巧训练课,为舞者的技巧训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其舞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舞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在身体的柔韧度、爆发力、速度以及肌肉的控制力等方面训练得当,就能达到身轻如燕的训练效果。

(二)能够提升古典舞的艺术审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对古典舞美的感受主要指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存在产生的一种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反应。人们在欣赏古典舞作品时,会感受到其多变化、多形象的技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获得精神以及情感上美的感受,陷入和谐、美好的舞蹈氛围中。表演者通过跳、转、翻等高难度的技巧来营造古典舞的艺术氛围,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创作出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化舞蹈的主题。

(三)能够实现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技巧的结合发展

优秀的舞蹈演员在具备高超的舞蹈技巧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就是说要在表现熟练技巧的同时,彰显古典舞的艺术独创性,实现舞蹈者的自我创作发展。因此,为了体现舞蹈表演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感染力,需要舞者平衡技巧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利用技巧来提升所表现的舞蹈形象。中国古典舞蹈技巧表现的高超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彰显特色的古典舞蹈语汇,充分表达古典舞的审美风格和审美发展规律。传统的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只注重机械化的纯技术训练,即进行舞蹈的物理性功能训练,没有注重其内在的艺术创造力,也没有重点体现特殊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要不断强化中国古典舞的内化精神特点,体现出民族审美特点以及艺术表现力,实现中国古典舞的功能价值,在达到艺术技巧和艺术创造力结合的同时,向人们传递古典舞丰富的艺术内涵。

四、《新生》中的中国古典舞技巧和内容的充分融合

《新生》是第九届桃李杯古典舞男子独舞,在具体表现上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由小快板(小b)构成,第二段主要由慢板(A)和快板、高超(B)构成,第三段是慢板的结尾段。舞蹈背景为满清政府即将灭亡,同时以末代皇帝的心理变化为主要体现内容。这段古典舞表达了末代君王的情感由害怕、不甘心、挣扎到最后绝望、无助的变化。舞中涉及很多舞蹈技巧,如跳、控制、转、翻等,为舞蹈内容的展现和舞蹈人物情感的表现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新生》第一段开头从蹲的准备到后来缓慢的旁腿控制体现了人物懦弱的性格特点,并在人物接下来的奔跑中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恐惧,舞蹈技巧主要体现在通过翻身的动作来充分表现其恐惧的心理。第二段的慢板部分,古典舞表现者结合道具将舞蹈动作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集中体现了人物对龙椅的不舍,避免了爆发性的动作,同时集中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无助和绝望。最明显的表现为,借助道具对表演者手臂的力量和柔韧度进行了恰当的展示,并且将人物在龙椅上的倒踢动作和慢板、快板动作进行有力的衔接,在起承转合中充分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舞蹈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技巧应用过多,使得舞蹈的连贯性受到冲击,给观众带来了短暂中断的感觉,对细腻的情感展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第三段主要从对腰部控制力展示开始。在中国古典舞中,腰是舞蹈动作的核心,腰的动作又是舞姿和技巧动作的基础,利用腰的提、拧等动作实现古典舞姿的塑造。《新生》第三段从平稳慢速的向后弯腰动作开始,展现了人物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最后,用后空翻的跳跃动作展现了溥仪在半疯癫状态下的情感变化。

通过对《新生》的分析,可以发现这场古典舞蹈对各种舞蹈技巧的充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跳跃、翻转以及控制等技巧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中间快板部门的舞蹈技巧应用过多,给欣赏者带来了不连贯感觉,除此之外,舞蹈演员古典舞蹈技巧的运用准确、细致的表现了人物情感。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现阶段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是我国舞蹈界重要的舞蹈种类。中国古典舞始终非常注重舞蹈技巧,并把技巧作为评价舞蹈优劣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强调通过提升舞蹈技巧来满足观众对舞蹈的审美艺术追求。完善的技巧掌握和充分的技巧表达是当今舞者必备的素质,对良好舞蹈意境的营造以及人物情感的表达、舞蹈主题的展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强对舞蹈技巧的训练,加强舞者对技巧的综合感知,提升舞者的技能和素质,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深刻内涵的舞蹈艺术作品。

[[1]王佩英.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4]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5]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6]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傅谨.中国戏剧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8]刘青戈.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从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64(2).

[10]隆殷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1]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12]孙精深.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3]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4]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审美历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5]陈先祥.戏曲舞蹈艺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古典舞技巧舞蹈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21年30期)2021-11-14 19:56:08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指正要有技巧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0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