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数学师范生“四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州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

2015-03-28 03:01唐笑敏刘太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师范生数学教师协同

唐笑敏,刘太顺

(湖州师范学院 理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0 引言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1].以培养中学师资为己任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州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中学数学教师.自2003年获批浙江省高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以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厚基础、强实践、重职业、显特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如何培养中学优质数学教师”,创新以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1 数学师范生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

自2003年以来,湖州师范学院结合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与学科的特点,使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机整体,探索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1.1 大学与中学协同共育

数学专业建设定位于为基础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专业建设始终坚持和弘扬数学教师教育特色,依托优质的地方基础教育资源,校地共育,构建地方高校数学师范生“嵌入式”培育体系,使人才培养模式紧贴、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

(1)建立“接二连三”机制.“接二”指大学数学教师、数学师范生进中学,“连三”指中学数学教材、中学数学名师、用人单位进大学;建设紧密合作型实践基地,与地方教研室、中学密切合作,在培养方案中着力建设中学数学教育理论“嵌入式”课程,强化中学数学教育实践教学“嵌入式”环节,构建数学师范生职业品格与职业能力的“嵌入式”培育体系.

(2)实施“双导师”制.打破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界线,拜师学教,为每个学生配备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构建数学专业理论培养与数学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相叠加、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相嵌入的“叠加嵌入”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术水平和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步提升.

1.2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共建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部分.数学专业建设必须以课程群建设为落脚点,不断整合各门数学课程,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课程群联动、点线面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1)构建“3+X”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群、现代教育理论基础课程群、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群”三大主干基础课程群,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得到“最适教育”.同时,开设各类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修学感兴趣的课程(X),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

(2)建设数学精品课程群.立足于数学专业核心课程,以精品课程为抓手,从分析、代数、几何三条主线出发,协同推进,形成以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为轴心,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高校数学精品课程群.

1.3 数学教师与未来教师协同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师生的协同发展必须融入到专业与学科建设中.作为学校的品牌专业和学科,湖州师范学院一贯重视数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融合,力求使之齐头并进,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实施“二名三高”行动.开展“名师、名课”“争高级别项目、建高层次平台、出高水平成果”的“二名三高”行动,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双优型”数学教师队伍,为培养未来数学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推行“三个一”计划.要求教师在三年内至少“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一项、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一篇、公开发表教研论文一篇”,师生联动,有效耦合科研、教学、育人,为面向学生的“一班一研一赛一文”制度提供强大的后盾.

1.4 数学性与师范性协同共进

现代教师教育理念蕴含着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化发展的内涵[2].大学阶段要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着力于“数学性”与“师范性”的协同共进,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探究型的中学数学教师.

(1)启动“一班一研一赛一文”制度.依托国家特色专业、省高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以数学专题学习班、数学科研立项、数学学科竞赛和本科毕业论文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举办“数学名家、名师系列讲座”.以彰显数学魅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定期邀请国内外数学名家、名师进课堂为学生作学术报告或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开展“五能三字一话”训练.“五能”指数学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活动指导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数学教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三字”指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一话”指普通话;将师范技能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四年不断线,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为学生创造视、听、行、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教学实践机会.

(4)实施“一训二赛”活动.“一训”指中学数学“千道题”训练,“二赛”指中学数学竞赛和中学数学师范技能竞赛;通过定期开展“一训二赛”活动,不断提升数学师范生的职业能力.

2 “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2.1 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

人才培养新模式已在11届本科生中实施,1 000多名学生直接受益,培养了一批社会所需的中学优质数学教师,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数学专业平均就业率达96%,其中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90%(省平均91.59%)、签约率达96.70%(省平均80.54%)、公办教师录用率达79.12%,在浙江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涌现出一批获得全国高中、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一等奖的优秀毕业生.

2.2 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先后考取中国科大、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高等数学竞赛、省统计调查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二等奖和省一等奖共80余项;培养学生进一步深造,获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扩大了湖州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3 数学专业建设不断呈现新亮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被遴选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十二五”省高校优势专业,成为学校第一个一本招生专业;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精品课程4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改项目11项;拥有省内除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之外唯一的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1名、省优秀教师2名、省高校优秀教师2名,打造了一支热爱本科教学的教师队伍;2014年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4 数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基础数学”被确定为“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学科;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级科研项目25项;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统计局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拥有省高校特聘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名、省“151”人才第一层次1名和第二层次3名、兼职博导3名和硕导7名,形成了一支创新性强的学术队伍,为数学师范生“四协同”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 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凝聚了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体教师无私的投入与奉献,以及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创新.目前,地方高校数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亟待破解的问题.如教育部要求自2015年起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要打破“铁饭碗”,统一纳入考试范围.这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目前,各地的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应如何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教师职业的需求?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师范教育的开放化,我们必须结合地方高校定位、数学专业特点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狠下功夫、办出特色、体现优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雷丹.现代教师教育理念与高师发展走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5):125-129.

猜你喜欢
师范生数学教师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