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辉
(河北金融学院 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行业实体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将部分业务外包的运作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全球化发展,以金融服务外包为主体的国际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而金融服务外包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成熟度较低,外包企业人才流失率较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严重影响着金融服务外包水平的提高。根据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3》分析,制约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三大障碍是:缺乏合适人才,缺乏强大品牌,缺乏资本。其中人才缺乏列在第一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摸清我国金融服务外包领域人才需求现状,本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0家金融BPO服务外包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从学历层次要求、专业要求、素质要求、工作经验要求、薪酬待遇、高层次人才需求、人才国际培训需求等几方面着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要求学历层次在“本科及以上”的岗位占19%;要求学历层次在“专科及以上”的岗位占38%。出乎意料的是竟有35%的金融BPO岗位对应聘人员的学历不做要求,加上要求“中专或高中”学历的8%,不把高等教育作为必备条件的岗位所占比例高达43%。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目前金融服务外包领域有不到一半的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尚处于服务外包发展的起步阶段,新进员工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就能胜任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实施大众教育、高校扩张之后大学生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但高校人才培养严重脱离社会需求,人才质量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因为招聘不到适合岗位需求的人员而叫苦不迭。
一般来说,金融企业招聘从业人员要求具备相应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调查发现,对于金融BPO企业的人才需求来说,具备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调查的100家金融BPO企业的招聘信息中,要求所学专业是“会计保险类”的岗位占32%;要求所学专业是“金融类”的岗位占35%;要求所学专业是“财务管理类”的岗位占16%;要求“其他”专业的岗位仅占17%。而要求所学专业是“金融类”的岗位有时又附带“有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特长者优先”等条款,是近年来人才招聘中一种新的要求。可见,金融BPO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复合化、多元化、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知识技能融合的趋势。
对100家金融BPO企业的调研分析显示,金融BPO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和个人品质三个方面。具体而言,较强的成就动机、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乐观积极、吃苦耐劳、勤奋踏实、诚实守信、较强的责任心,成为金融BPO企业招聘条件中经常出现的字眼,通常占招聘企业的90%。要求具有金融外包经验、谈判能力、挫折承受力、抗压能力的企业已达到30%。更为突出的是很多企业的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有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无不良嗜好,无任何违法犯罪记录,银行个人诚信无不良记录”。当然,熟练操作OFFICE软件,熟悉各种金融软件及信息平台等,也是职业素养必备的要求。
通过引入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管理模式,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联合办学机制。管理委员会校外成员可以是行业企业及相关管理、技术机构,也可以是培训中心、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机构。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学院发展规划,联合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合作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平台,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参与学校学生招生、教学规划与实施以及学生就业等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使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融为一体,使学生从入学伊始就知道自己将来的工作去向,毕业后无需再进行岗前培训就能直接上岗。
为了保障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培养一体化,还需要创新机构设置,如:校企联合设立招生部、教学部、项目部三个部门。其中,招生部负责招生、就业以及学生日常管理;教学部负责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及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部负责实践平台建设、学生实践教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
首先,学校应建立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和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精英人才,组成一个理论教师和实践导师相结合、创业导师和就业导师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导师团队”。同时,实施“模块化教学”。根据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业务流程,形成与教学模块相对应的由学校教师、企业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师资组合。学生学完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后,还可自由选择导师指导其进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拓展训练。
其次,重视学校教师的再培养。支持学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或到企业兼职,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努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让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校教师进入企业挂职,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审视行业及相关企业,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理论咨询,促进企业提升,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前校后厂”型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学校教学和社会企业运行接轨,建立像企业一样运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接轨。一方面,通过“前校后厂”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让学生感受企业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运作、业务流程和项目开发流程,体验企业文化氛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前校后厂”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积累基本的工作经验,及时应对社会上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的动向,使人才培养和社会行业需求同步。“前校后厂”型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按照企业的真实环境和工作流程建立的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园等。
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分析,大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瞄准市场需要,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资源整合,与企业大力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充分实现与行业企业间的对口衔接。打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知识技能的融合,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要特别注重“人”的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团队精神以及强烈的责任感。这样,既把金融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好,又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的人、完整的人,使之有能力成为金融外包行业的基层骨干力量,从而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时代。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以开放办学为指导思想,放眼世界服务外包市场,兼容并蓄,引进国际教学资源,努力实现金融外包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国际师资交流与培训、学生留学深造、国际论坛等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国际合作培养机制;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国际实习基地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发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使金融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与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发展趋势同步。
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摒弃以往片面追求学科建设“大而全”的思路,从象牙之塔的学术殿堂走到实际应用中来,借助内外部多方面的条件,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业务流程对接,从而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熟练掌握高端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
[2]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Z].2012.
[3]商务部.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2011.
[4]杨琳,王佳佳.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花桥金融外包研究中心.中国金融业服务外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