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志》“颐指”条存疑*

2015-03-28 02:5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241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贾谊王氏汉书

金 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241)

《读书杂志》“颐指”条存疑*

金 瑞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241)

王念孙《读书杂志》“颐指”条认为《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是有误的,其中的“颐指如意”应该改为“顾指如意”。笔者认为,《汉书》原文“颐指”条无误。其一,王氏所谓“动颐”不可“指麾”很难成立;其二,王氏所谓“颐”“顾”二字因草书相似而讹是缺乏根据的;其三,王氏所引《庄子·天地篇》的佐证也不足以支持其观点。

《读书杂志》;《汉书》;颐指;顾指;存疑

一、绪 论

《读书杂志》是清代学者王念孙对于诸古子史的正误与析疑,是关于校勘兼训诂的一本读书札记的汇编。书中王氏运用了多种方法校订、诠释文句,使许多前人的误释得以纠正,许多向来难以理解的文句变得明白晓畅了。因此,《读书杂志》是我们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词语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当然,如果我们细细研读,还是会发现书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继续讨论和商榷的问题。于此,就其中一条阐述笔者的疑问与看法。

《读书杂志·汉书第九·贾谊传》“颐指”条:“‘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如淳曰:‘但动颐指挥,则所欲皆如意。’念孙案:人之动颐,不能指麾,如说非也。颐,当为顾。顾指,谓目顾而指使人也,顾与颐草书相似因讹为颐。《庄子·天地篇》曰:‘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是其证。”[1](P71)在此条中,王念孙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汉书·贾谊传》里面的“颐指”一词当是讹误,且如淳的注解不正确,《汉书》原文中“颐指如意”当作“顾指如意”。最后,王氏还举《庄子·天地篇》“顾指”的例子来佐证其观点。

可见,王念孙的观点如下:其一,王氏认为“人之动颐,不能指麾”,即是说,人不能靠动下巴来指使别人的;其二,王氏认为“颐”应当为“顾”,因其草书相似而讹,即是说“顾指”之所以变成了“颐指”,盖因后人在传抄过程中,因二字草书字形混而不辨以致产生了讹误;其三,《庄子·天地篇》里面有“手挠顾指”一语,是为佐证。王念孙的三条观点看起来很“合理”,但细察之后都难以成立。下文将对王氏的观点逐一进行分析。

二、论 析

首先,王氏认为《汉书·贾谊传》原文此处当为“顾指”的原因是“人之动颐,不能指麾”。我们先来分析“人之动颐”到底能不能“指麾”。问题的焦点在于“颐”和“顾”两个字上。那么“颐指”和“顾指”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说文》:“,顄也。象形。颐,篆文。”《集韵·之韵》:“,或作颐。”“顄”就是下巴的意思,也就是说颐就是指下巴。《易·噬嗑》:“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新唐书·诸帝公主传太平公主》:“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镜花缘》第八十六回:“念亲情孝女挥泪眼,谈本性侍女儿解人颐。”因此,“颐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扬下巴来示意别人的动作。“颐指如意”句出自《前汉书·贾谊传》,原文为“……当今恬然,适遇诸侯之皆少,数岁之后,陛下且见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劳力以除六国之祸,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祸,难以言智。苟身亡事,畜乱宿祸,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宁,不可谓仁……”[2](P89)这其中的“颐指如意”就是说只用面颊表情示意人,想要达到的就能如意。如淳的注解“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也就是这个意思。再来看“顾指”一词。先说“顾”,《说文》:“顾,环视也。”《玉篇·页部》:“回首曰顾。”《广韵·暮部》:“顾,回视也。”也即,顾是回首,回视的意思。《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刑昺疏:“顾谓回视也。”顾还有“简单地看”的意思。《集韵·姥韵》:“顾,视也。”《吕氏春秋·慎势》:“绩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高诱注:“顾,视。”《汉书·霍去病传》:“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王先谦补注:“顾,视也。”可知,“顾”是用眼睛的,“顾指”即是用眼神来示意别人。在我们看来,“颐指”和“顾指”这两种行为都是存在的,且都是合理的,然而王氏却认为“颐指”即动下巴,或者说动面颊是不能指挥的,非“顾指”才可,这种观点显然是牵强的。所以我们认为王氏所谓“如说非也”是缺乏依据的。

《前汉书·贾谊传》原文在如淳的注后面亦有“刘奉世曰:‘颐、指两事。’”《两汉书刊误补遗》①《两汉书刊误补遗》十卷,宋吴仁杰撰。仁杰洛阳人,住在昆山。字斗南,又字南英。《补遗》十卷之中补《汉书》八卷,补《后汉书》二卷。原书中考证详备,文字清晰明白。此补遗为刘《两汉书刊误》而作。书内兼补正刘敞、刘奉世之说,考证详尽。中也有“颐指”条:“《贾谊传》:‘颐指如意’。如淳曰:‘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刊误》②即刘《两汉书刊误》。曰:‘颐指两事’。仁杰按:“《陈胜传》:‘卒中徃徃指目胜,广谓乎横目视之。’此固为两事着。颐指则如贡禹所云:‘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耳。’师古谓:‘动目以指物,出气以使人。’然则颐指、目指正自一意,如说是也。山谷诗云:‘外间李父颐指麾’用此。”[3]据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吴仁杰认为“颐指”和“目指”相类似,都是可以“使人”的。他也明确指出了“如说是也”,也即是认为如淳的说法是正确的。吴仁杰的说法为我们对王氏观点的怀疑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王念孙的观点是不确切的,且他否定如淳的说法也是不对的。

今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成语“颐指气使”正是出自《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耳”一句。意思是以下巴的动向和脸色来指挥人。在文献中“颐指气使”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无论是古文献还是近现代文献中都不乏见。如《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孟子传·卷一》:“孙膑所以取重于齐,而苏秦张仪所以车驰毂击、颐指气使、横鹜于诸侯之上也。”《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六》:“公卿以下頥指气使莫不震慑。”《越史略·卷下》:“而英武又私于太后,因益骄恣。居朝廷则攘臂厉声,命官吏则颐指气使,众皆侧目而不敢言。”秋瑾《敬告姊妹们》:“还有那安富尊荣、家资广有的女同胞,一呼百诺,奴仆成群,一出门,真个是前呼后拥,荣耀得了不得;在家时,颐指气使,威阔得了不得。”马南邨《燕山夜话·王道和霸道》:“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如此多的文例也让我们更加确定“颐指”当无误。

其次,因为王念孙还阐释了“顾”“颐”二字误用的原因。因其认为不能用下巴,需要用眼睛来指使别人,故王氏认为《汉书》此处当为“顾指”,且认为“顾”与“颐”是因为草书字形相似而混,传世过程中抄写致误,最终“顾”讹作了“颐”字。对于这一点,我们先不妄下结论,须根据文献字形讹误的判定原则[4]来分析。文献字形讹误的判定原则有:(1)正字须与形误字形体相近且能贯通文意;(2)不常见字易误作字形近似的常见字;(3)在两个异文都能讲通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异文常见而另一个异文罕见,那么根据讹误规律,一般可以把常见形式断为形误;(4)原字若能贯通,一般不能再言形误。由上述原则可以看出:字或词的常见与否也就是字频的统计对其是否是讹误字往往有关键影响。据此,笔者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中分别统计了“颐指如意”和“顾指如意”两者的使用频率,结果显示“颐指如意”出现21次,去掉实质上是相同文献内容的是11次,而“顾指如意”仅出现1次。虽然从统计结果看,“颐指”比“顾指”更常见,且结合判定原则,我们似乎得到的结论指向是“颐指”有可能是“顾指”的讹误。但是从原则本身到推论都是不能非常确定的,所以我们还是不能赞同王氏的这一说法。而恰恰统计结果显示“颐指如意”相对高频的使用,反而让我们更加相信《汉书·贾谊传》原文此处的“颐指如意”是正确的,而王念孙的判断是有误的。

在分析了语义和致误原因后,王念孙还引用了《庄子·天地篇》里面的“手挠顾指”一句来进行佐证。对于这一点我们认为王氏的观点也不足以支持其观点。《庄子·天地篇》原文为:“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5]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译》对“顾指”一词恰有说明,其注释如下:“顾指,如字,向云顾指者,言指麾顾眄而治也,或音颐本亦作颐,以之反。谓举颐指麾也。”[6](P378)这里陆德明清楚地告诉我们“顾指”也可以作“颐指”,它的意思是举颐指麾。这也就更加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即《汉书》原文中的“颐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王念孙用来佐证自己观点的材料本身也没有明确指向“颐指”是“顾指”的讹误。

刘文典的《庄子补正》中也有相关注解:“……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注]言其指麾顾眄,而民各至其性也,任其自为故。[疏]挠,动也。言动手指挥,举目顾眄,则四方款附,万国来朝,圣治功能,其义如是。有本作‘颐’字者,言用颐指挥,四方皆服。此中凡有三人:一圣,二德,三神。以上圣治,以下次列德、神二人。[释文]手挠而小反,又而了反。司马云:动也。一云:谓指麾四方也。顾指如字。向云:顾指者,言指麾顾(眄)[盼]而治也。或音颐,本亦作‘颐’,以之反,谓举颐指挥也。”[7]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出,刘氏对陆德明的注解也并不存疑义。

行文到此,我们其实已经对王念孙的这个观点分析的比较透彻了,王念孙认为的《汉书·贾谊传》原文中“颐指”应该作“顾指”是没有什么确凿证据和有力的支持依据的。从如淳到陆德明再到吴仁杰等都没有文献来支持王氏的看法和观点。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王念孙对《读书杂志》“颐指”条的订正是缺乏有力证据的。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汉书·贾谊传》原文中的“颐指如意”当无误,王念孙认为“颐指”当改为“顾指”的观点是不妥当的。

[1]王念孙.读书杂志[M].北京:中国书店,1985.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A]//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CP].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杨琳.文献字形讹误的判定原则[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1).

[5]庄子.南华真经[M].上海涵芬楼藏明世德堂刊本.

[6]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刘文典.庄子补正[A]//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CP].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铁晓娜]

The Query of Yi-zhi Item in Reading Journal

JIN Rui
(Center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41)

In Wang Niansun’s Reading Journal,he thinks that the item“Yi-zhi”in Han Shu· Jia-yi Biography is wrong.Wang thinks that the phrase“Yi-zhi”should be replaced by“Gu-zhi”.In this article,we believe the original text of“Yi-zhi”in Han Shu is right.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ly,Wang so-called“moves the cheek”can not“command others”possibly is very difficultly to be established;secondly,Wang thinked that the two characters of“Yi”and“Gu”were miswritten because of the Shape similarity by grass script,which lacks the basis;thirdly,the evidence cited by Wang which comes from Chuang Tzu is also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his viewpoint.

Reading Journal;Han Shu;Yi-zhi;Gu-zhi;query

H241

A

1009-1734(2015)01-0091-03

2014-10-06

金瑞,在读硕士,从事比较文字学研究。

猜你喜欢
贾谊王氏汉书
基于比较视角的《史记》《汉书》语言现象管窥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