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

2015-03-28 01:46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话广西

邓 琴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众所周知,由于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受制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道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从十七年黄金时期,到“文革”十年凋零期,到新时期恢复发展期,再到转型繁荣期的曲折历程。而与整个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发展的状况一样,作为西南地区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域,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大体也经历了上述几个时期,大致上与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发展过程保持同步。然而,由于地域文化背景和创作队伍构成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在整体的格局中又表现出自己的特殊之处。回顾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发展的历程,总结相关创作经验,对于引发思考,制定相关对策,对于促进当今广西儿童文学的创作繁荣,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广西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儿童文学的起步与探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新老作家一起上阵,佳作迭出,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杲向真的《小胖和小松》、徐光耀的《小兵张嘎》、邱勋的《微山湖上》、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等儿童小说,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的《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小猫钓鱼》和《小鲤鱼跳龙门》、贺宜的《小公鸡历险记》、洪汛涛的《神笔马良》、彭文席的《小马过河》、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野葡萄》、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等童话,还有冰心的《小橘灯》和吴然等人的儿童散文,柯岩、郭风、金波、樊发稼、高洪波、王宜振、黄庆云等人的儿童诗歌,高士其、郑文光、叶永烈等人的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相继涌现,都是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精品,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中国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教育成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而在这一时期,地处南疆的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则刚刚进入起始阶段,为广西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摸索期,虽然当时专门从事儿童文学的作家不算很多,但却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一度从北京来到广西授课讲座,为广西儿童文学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随后广西又涌现出如叶锦、王其彭、柳林、海代泉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

这一时期,在广西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里,肖甘牛、莎红、韦其麟、肖丁山、杉松、莫克、李春鲜、柳林、谈庆麟等人的创作实践和成绩较为突出。

肖甘牛是此期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广西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代表作家。肖甘牛出生于桂林永福,自幼受母亲影响,十分喜爱民间文学,解放前任教师时就曾深入到苗族地区收集民间文学资料,他善于根据民间文学资料进行再创作,先后出版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铜鼓老爹》《金芦笙》《长发妹》《嫦娥奔月》《亮眼宝石》《打山猪》等民间故事集和小说集,他的剧本《一幅壮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65年荣获卡洛维·法利第12届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民间故事《灯花》传至日本后引起强烈反响。而韦其麟的《百鸟衣》和肖丁山的《虎哥和凤姑》等作品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四川籍作家杉松从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职于广西文联和广西艺术学院,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致力于童话写作,先后出版《金色的小蜜蜂》《一群小金鱼儿》《魔珠》《小蝴蝶》等童话集,并发表《“童心”·童话·从儿童角度出发》等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文章。其童话作品曾先后入选《中国当代优秀童话选》《童话佳作选》和《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等全国重要的童话选本,其童话重风景描绘,富于幻想,意境神奇,其代表作《金色的小蜜蜂》和《一群小金鱼儿》得到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高度好评,在当时全国儿童文坛中取得一定的地位。

横县籍作家莫克1950年毕业于广西西江文理学院农科系,毕业后在南宁市某中学任教,业余从事科普研究和科普文学创作,五六十年代先后出版有《叶香的草》《有趣的动物》《蔗田的卫兵》《南方的动物》等儿童读物,其作品将科学知识化为艺术形象,趣味性、幻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在当时广西儿童文学创作中显得别具一格。

上林籍壮族作家李春鲜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曾在内蒙、江西和广西等地从事野外地质和考古工作,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体裁包括儿童小说、散文和科普文艺作品。其长篇儿童小说《仙境彩霞》以广西大明山为背景,描述壮族少年古露、特稼和小珊巴进入玉簪河谷深处探险寻奇的故事,表现了壮族少年热爱科学和探究真理的精神。这部小说融美妙风光描绘和地质知识介绍为一炉,将儿童的好奇心理刻画和惊险的故事情节叙述相结合,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的少年读者,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并荣获广西1954-1979年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

此外,曾任南宁市文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的柳林自六十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写作,先后发表和出版了《豆豆》《沙滩上的孩子》《水上花朵》《古铜鼓之谜》《金银花》《玲玲的新衣》等一批优秀作品;曾任北海市群众艺术馆馆员的谈庆麟自六十年代中期起,连续发表了不少的儿童科普文学作品,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五六十年代的广西儿童文学创作中,肖甘牛、韦其麟和肖丁山等人创作的共同特点就是取材于民间故事,对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进行改造,改编成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从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中吸取艺术营养,形成具有经典童话性质的叙述模式。如肖甘牛的代表作《壮锦》取材于壮族民间传说,融民间传说、神话和童话元素,用经典童话的“三段式叙事”和形象与性格的对比手法,讲述了三个壮族小伙子的成长故事,作品艺术地诠释了中国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且与欧洲经典童话《白雪公主》《磨坊主的儿子》和《勇敢的小裁缝》等作品的叙述结构和情感主题大同小异。这一现象表明民间文学尤其是民间童话往往是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学叙事,也是最初的儿童文学的艺术标本。肖甘牛等人立足本土,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成功地开启了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源头,表现出本土儿童文学原创的艺术自觉;杉松则善于描绘地域性风光,塑造动植物神奇形象;柳林关注当代广西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精神面貌;而莫克、李春鲜、谈庆麟等人则依仗自己所学的自然科学专业,发挥文学写作特长,专事少年科普文学读物,所著亦多注重广西自然资源,体现出广西的地域色彩与特征。

上述作家的创作,开创了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先河,撑起了广西儿童文学创作这一时期多姿多彩的风景,使得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创作起步即表现不凡,并迅速形成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文革”十年,中国儿童文学备受摧残,除了70年代初期出现的李心田的长篇小说《闪闪的红星》、徐瑛的长篇小说《向阳院的故事》、杨啸的长篇小说《红雨》和浩然儿童小说选集《幼苗集》等少量儿童文学作品之外,中国儿童文学园地是一片凋零的景象,而在此期间的广西儿童文学则几乎可谓园地荒芜,寸草不生。

(二)新时期广西儿童文学的振兴

进入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儿童文学类刊物纷纷复刊,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发表。据粗略统计,仅从1978年至1990年间,儿童文学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文革”前的17年,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各种体裁儿童文学佳作大量发表,如金近的《小白杨要接班》、柯岩的《寻找回来的世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和《皮皮鲁总动员》、沈石溪《第七条猎狗》、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和《神翼》、金波的《林中的鸟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刘先平的《云海探奇》和《千鸟谷追踪》、陈伯吹《骆驼寻宝记》、董宏猷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张之路的《第三军团》、金曾豪的《青春口哨》、秦文君的《女生贾梅》、郁秀的《花季·雨季》、高洪波的《鸽子树的传说》、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和《草房子》、黄蓓佳的《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和《我要做好孩子》、杨红樱的《男生日记》和《女生日记》、网络作家风雪里的《心灯》等影响广泛的优秀作品,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取材广泛,手法创新,完成了儿童文学“从教育化走向艺术化”的变革,标志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儿童文学领域出现了“北曹(曹文轩)南秦(秦文君)”现象、“杨红樱现象”和“花衣裳现象”“《心灯》热潮”等现象。尽管面对着《哈利波特》潮流的巨大冲击,中国儿童文学还是在艺术上站稳了脚跟,抵制住了商业化时代的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国文学形势的变化,进入新时期的广西儿童文学也迅速复苏。首先是以出版少儿读物为主的接力出版社率先成立,紧接着《儿童期刊》《少年科技博览》和《小博士报》等刊物相继问世,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提供阵地,区文联和作协也注重对儿童文学作家的培养,举办了多期讲习班和辅导班,专门邀请了陈伯吹、曹文轩、张子路、夏有志、黄世横五位全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到广西讲学,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把脉,指出优势与不足,推动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发展。不久,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大体上与全国儿童文学繁荣的态势接轨。

在七八十年代,一些五六十年代成名的广西儿童文学作家又开始不断发表和出版新作,掀起了一个新的阶段性高潮。如莎红于1979年就根据广西民间动物故事改编出版了儿童诗集《公鸡和鸭子》,1984年出版童话诗集《在密密的林子里》;柳林的童话《美丽的金银花》于1983年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韦其麟于1984年7月出版的长篇叙事诗《寻找太阳的母亲》以壮族古老的传说“妈勒访天边”为题材,歌颂了壮民族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和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这部作品于1985年荣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莫克在八十年代也出版了《有趣的植物》《生命的奇迹》《中华国宝》《生物的妙用》等少年科普文学读物,并以《中华国宝》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一等奖;谈庆麟连续结集出版了儿童文学集《瑰丽的珊瑚花》《魔术师的游戏》和《小小的海猎手》,其中《瑰丽的珊瑚花》曾获广西科普优秀作品奖;海代泉出版有童话集《飞碟留下的机器人》和《老鼠贝米有支画笔》,其寓言集《鹦鹉的诀窍》于1988年获广西首届文学创作铜鼓奖,寓言集《螃蟹为什么横行》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另外,敏歧的儿童小说《灯》、黄钲的童话《猴狮》、李肇隆的儿童小说《一对好朋友》、刘洁的儿童小说《竹鸡篮子》、余毅忠的童话《鲤鱼告状》和侬易天的童话长诗《小石匠的幻想》等作品也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得到好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新世纪之交,广西的儿童文学创作又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不仅作品发表数量增多,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科普文艺、童话、寓言、校园小说、幻想小说、儿童散文和诗歌等各种体裁。这一时期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主要有常海军、朱叶葵、黄中武、方冠琴等。曾任《儿童创造》杂志社总编和南宁市作协主席的常海军创作成绩相当突出,他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结集出版有儿童小说集《毛人传奇》和《八月流浪儿》,并与人合著合编儿童读物《夏天故事会》等16部。常海军的儿童文学创作多反映农村儿童生活,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少年儿童形象,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场景描写生动,情节曲折奇异,充满少儿情趣,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其儿童故事《爷爷的来信和我的旁白》等3部作品分别获南宁市政府第一、第三、第五届“五象工程奖·文艺奖”,少儿传奇小说集《八月流浪儿》获第四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儿童小说《作家与女孩》获全国第十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成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和领军人物。另外,在此期间,作为小学教师的桂林作家朱叶葵出版了广西首部长篇童话小说《超世纪少年義雷》,并获自治区桂花工程奖;擅长写科学童话和科幻小说的黄中武先后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星际风云》《迷谷狼孩》《化石山的秘密》和长篇科学童话《超级疯牛病》;善于描写动物故事的扶绥籍壮族作家方冠琴出版有寓言故事集《小壁虎疼尾巴》和《系铜铃的猫》,其《小壁虎疼尾巴》获第二届壮族文学奖。

(三)新世纪广西儿童文学的发展态势

新世纪以来,广西又涌现出一批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性作家主要有王勇英、陆刚夫、陈丽虹、盘晓昱等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曾任《北海文艺界》副主编、《银滩旅游报》副总编辑,《北海文化艺术》主编的陆刚夫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开辟了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新天地。他将海洋动物如鲸鲨、海牛、章鱼、小丑鱼、裂唇鱼、水母、鹦鹉螺、尖嘴鸥等作为主人公加以塑造,走知识与寓言、童话相结合的创作之路,使科普知识与寓言文学结合。如其《大战亚马逊》介绍海鱼与河鱼的不同特征,描绘这两大鱼类在南美亚马逊河的一场精彩决战,最后点出一个简易的道理:“不属于你的,即使你轻易拿到,也永远不是你的。”陆刚夫出版有寓言童话系列丛书《海底科普寓言》(五卷本)。其《海底科普寓言》2006年获广西第五届铜鼓奖,动画剧本《金凤凰》2006年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作品大赛优秀创意奖。合浦童话女作家陈丽虹曾有20余年幼儿教师的经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对孩子的爱成为她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她以写童话为主,作品在全国各地省级以上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并成为《少年时代》《小火炬》《小雪花》《小猕猴》等刊物的专栏作家,主编、主(合)著有《早起鸟——儿童自我保护故事》丛书共四册,在大陆、台湾出版有童话集《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秀出你自己》《自然变变变》《有趣的植物》《中药知识童话》《爱心童话树》等。其童话《两头蓝鲸》和《爱读童话故事的树》分别获2006年、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奖新作奖。供职于《广西少年报》负责“校园新闻”和“童话故事”版面的盘晓昱为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圈里的“80后”作家,开始主攻小小说,在《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草原》《红豆》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作品,至2008年开始试写童话,由此获得全新的写作体验,发现无比纯净的世界,获得一种单纯、美好的享受过程,其《说好秋天就回来》和《亲爱的松鼠老爹》等系列绘本,风格唯美而纯净、温情又略带忧伤,体现出敏感的童眼与童心。

近年来,博白籍女作家王勇英开始显山露水,在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里迅速刮起了一股旋风,被称之为“王勇英现象”,十分引人瞩目。王勇英曾任《儿童创造》杂志社编辑,2004年后为自由写作人,为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区第七、八届和南宁市第二、四届签约作家,至今已经出版有六十余部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怪同学”书系获第六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五巴见到木鬼子》获2011年全国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弄泥小时候》获第25届陈伯吹文学奖、中国原创童书奖;“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巴澎的城》《弄泥木瓦》《和风说话的青苔》《花一样的村谣》)获2012年度中国冰心图书奖;《水药》获《儿童文学》金近奖优秀作品奖、《儿童文学》擂台赛短篇小说银奖、《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奖;《荡山族》和《借婚纱的少年》分别获首届和第三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奖;《大脚板老师有办法》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其作品荣登全国开卷畅销童书排行榜。

当前,广西儿童文学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一方面表现为随着一批年轻作家的成长,广西儿童文学作家崭露头角,斩获一批全国性儿童文学奖项,开始跻身全国儿童文学阵营。另一方面,初步构建起以南宁为中心的创作网络,东有玉林的黄中武,南有北海的陆刚夫和陈丽虹,北有桂林的朱叶葵和宋安玲,中有南宁的常海军和王勇英,以此带动全区儿童文学群体,形成富有广西特色的“东西南北中”作家点阵,试图打造桂北阵营的“山之魂”、“泛北”阵营的“海之魄”、桂东阵营的“客家乡土”、桂中西阵营的“壮乡风情”。

二、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特点与优势

纵观广西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历程,在十七年时期和新时期先后出现过两个黄金时期,这种现象固然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命运和整体格局有着紧密的关系,与中国当代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有着紧密的关系,更与广西文坛的兴衰起落关系密切。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的作家队伍以少数民族作家作为主体,少数民族作家迅速成长与崛起,怀着对本民族人民和民族生活的热爱进行创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广西地域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源,彰显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故而在当时的全国文坛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姿,并取得一席之地。如陆地的《美丽的南方》、刘玉峰的《山村复仇记》、苗延秀的《大苗山交响曲》、韦其麟的《百鸟衣》、包玉堂的《仫佬族走坡组诗》以及彩调剧《刘三姐》等,无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十七年时期中写上色彩艳丽的一笔。而肖甘牛、莎红、韦其麟、肖丁山、杉松、莫克、李春鲜、柳林、谈庆麟等人的儿童文学创作,也顺势而起,走的也是挖掘和利用民族和地域文化资源的路数,故而亦散发出奇光异彩,引人注目。

而至新时期,广西文学在七八十年代得以恢复元气,积蓄力量,到九十年代以文学新桂军的旗号迅速地边缘崛起,依然表现出传统的地域民族优势。八十年代小说的如蓝怀昌的《波努河》、梅帅元的《红水河》、聂震宁的《长乐》、诗歌如杨克的《走向花山》、黄神彪的《花山壁画》、韦文俊的《金凤凰》等,九十年代以后戏剧如宋安群的《瓦氏夫人》,小说如陆地的《瀑布》、黄继树的《桂系演义》、东西的《没有语言的生活》、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黄佩华的《生生长流》、凡一平的《撒谎的村庄》、潘红日的《说事》和韦俊海的《苦命的女人》等,都表现出对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书写,即使不以民族和地域作为切入点的文学作品,文化地理意义上的“广西”依然是其总体背景。新时期广西文学所体现出来的特质,用评论家们的话说即充满“巫气灵气鬼气水气”,这种特质的形成亦与民族和地域不无关系。“广西”正以饱满的形象活跃于当代文坛,为中国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色彩。文学新桂军边缘崛起的态势同样刺激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勃兴,此期的创作虽然形式也多种多样,但莎红、柳林、韦其麟、莫克、谈庆麟、海代泉、侬易天等人的创作依然体现出地域民族特色,而常海军、朱叶葵、黄中武、方冠琴、王勇英、陆刚夫、陈丽虹、盘晓昱等人的创作也在某种角度和某种程度上显现南国地域色彩,所谓桂北阵营的“山之魂”、泛北阵营的“海之魄”、桂东阵营的“客家乡土”、桂中西阵营的“壮乡风情”即是。

2008年,时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接力出版社出版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十年儿童文学精品选·寻找太阳的母亲》一书,精选广西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品38篇,包括小说、童话、散文、寓言、诗歌等各种体裁,共计26万字,集中反映广西儿童文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历史轨迹,这是一个为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荟萃的精品集子,是以地域民族特征为主题的广西儿童文学作家的一次群体亮相。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就总体而言,究其根本,地域性和民族性正是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优势所在,值得坚持和发扬光大。如何进一步彰显广西本土儿童文学特质,实现时代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结合,在创作上取得重大突破,正是我们亟待思索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广西儿童文学创作争取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三、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现状与展望

客观而论,广西当代儿童文学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就全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格局来看,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儿童文学创作繁荣地区相比,广西儿童文学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阵营还不够强大,年轻作者较少,知名作家极少,影响有限,且多“单兵作战”,缺少“抱团取暖”的意识;二是目前广西儿童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出路尚未形成,创作精品尚少,获奖有限,尚未实现夺取儿童文学最高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突破;三是在文学生态较为良好的广西文坛中,儿童文学似乎还处于较为边缘化的地位,尚未能为儿童文学开辟优越的生态环境;四是为文学桂军崛起做出很大贡献的几所高校对于儿童文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等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广西文艺理论界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和对广西儿童文学创作的批评也还相对薄弱。

好在近来,这些状态已经为广西文艺界领导和有识之士们所意识,并正在为进一步改变现状,为儿童文学创作发展和繁荣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努力。比如,广西接力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广西科技出版社和广西民族出版社等出版单位都表示将更加注重对本土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少年科技博览》《小博士报》《小聪仔》和《同龄鸟》等刊物也将加大对广西本土儿童文学创作支持的力度。而自治区作协专门成立了广西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组织和指导儿童文学创作,加强联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的培养与扶持力度。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广西儿童文学创作能够发扬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开阔视野,在不久的将来生长在八桂土壤上的儿童文学之花,在百花丛中散发出愈加独特的民族芬芳。

[1]李建平.广西文学50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彭匈,常海军.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十年儿童文学精品选·寻找太阳的母亲[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3]谭旭东.广西儿童文学发展状况及思考[J].南方文坛,2012(1):114-116.

[4]林雪娜.跳出围城 从“王勇英现象”看广西儿童文学创作[N].广西日报,2011-10-18.

[5]孙鹏远.在寻找童年的路上[N].南国早报,2012-6-2.

[6]李丽.吹响儿童文学“新桂军”集结号[N].南国早报,2013-10-28.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童话广西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童话镇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午夜童话镇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