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彭左旗 刘克军 辛晓娜 王 梅 马 旭,*
1.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100730);2.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3.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药具工作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公民获得安全、有效、适宜的计划生育药具,从而避免非意愿妊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药具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坚持以育龄群众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力争符合时代特点。随着社会进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药具发放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日常需求;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第三方物流递送等渠道的建立,使得传统的药具发放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本研究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方法,对北京市2010年度避孕节育药具传统发放模式下工作成本进行测算,从而为避孕节育药具发放模式转化提供依据。
依据北京市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将所有区/县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每个层级中,再根据药具发放工作开展情况抽取2个区县作为研究样本点,总计有6个区(县)作为药具工作成本调查的样本区;在每个样本区内,以育龄妇女人均避孕套发放量为标准,选取发放量居中的1个街乡镇和1个村居。最终包括1家市级药具站、6个县级药具站、6个街乡计生办、6个村居委会共19家单位作为调查样本点。其中药具成本是以北京市所有区县药具站为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结果。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结合现场小组访谈的方式对抽样地区药具发放工作的各类成本进行调查。首先通过统一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药具发放数量、药具相关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情况、日常工作开支、育龄妇女数等在内的各类数据。其次由专业人员组成访谈小组现场访谈,对药具发放流程和工作时间进行调查,用于成本分摊依据。受访人员包括各级药具/计生工作负责人、财务人员、熟悉业务的具体工作人员等。
将药具发放总成本分解为药具成本和药具发放成本,药具发放成本又分解为固定成本分摊和折旧、人力成本以及日常运营成本。
1.3.1 药具成本 指国家免费发放的各类避孕药具的总成本,具体类别包括各类避孕药剂(口服药、外用药、皮下埋植剂)、避孕工具(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
1.3.2 固定成本分摊与折旧 包括房屋造价(租金)、装修费及房屋大型维修费、设备/家具购置与安装费等。对房屋、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房屋租金、维修费以及设备/家具维修费不进行折旧。其中,对于部分共用房屋的折旧费按照使用人员构成进行分摊。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于抽样地区固定资产测算的结果均使用育龄妇女人均分摊成本表示。
1.3.3 人力成本 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按照劳动部1997年261号文件规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住房费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本研究中,人力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含基本工资、津贴、基本奖金、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以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本研究对于抽样地区人力成本测算是将服务人员工资总收入按照其进行药具发放工作人时进行分摊,最终采用育龄妇女人均成本进行表示。
1.3.4 日常运营成本 按照具体的使用途径划分为五大类:办公费、宣教培训费、水电费、委托业务费和其它费用。其中,办公费包括咨询费、手续费、邮电费、物业费、低值易耗品等项目;宣教培训费包括印刷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于抽样地区固定资产测算的结果均使用育龄妇女人均分摊成本进行表示。
1.3.5 成本分摊和推演方法 能够进行药具发放独立成本核算的地区采用独立成本核算的结果,对于不能进行独立核算的地区,根据药具工作内容和工作人时确定分摊系数,对调查的成本进行分摊。由于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为计算全市药具发放总成本,分别计算各级抽样机构的平均成本,分别乘以各级发放机构的总数,对发放总成本进行估算,并根据北京市育龄妇女人数计算人均成本。
2010年度北京市药具总成本为1510万元,根据当地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常住人口中育龄妇女数计算,每位育龄妇女年免费避孕药具成本平均约为2.46元/人,其中城六区平均为2.28元/人,郊区(县)平均为3.23元/人。
抽样地区测算结果显示,2010年度药具发放工作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分摊到每位育龄妇女约为2.55元/人,其中房屋折旧成本占82%,设备折旧成本占18%。不同级别药具机构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比较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折旧主要集中在乡村两级发放机构,在固定资产总折旧成本中,乡村两级机构的折旧成本合计数超过总折旧成本的80%,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010年度药具发放工作固定资产折旧人均成本测算结果*[元(%)]
2010年度药具工作人均人力成本约为8.74元/人,其中,村级药具发放人员的人力成本占总人力成本的81%,是人力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乡级占9%,区级占7%,市级占3%。同时对各抽样区的育龄妇女人均人力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城近郊区的药具发放人力成本较远郊区县的人力成本低约30%~50%。
经测算,2010年药具发放工作日常运营成本平摊到每个育龄妇女,约为3.18元/人,其中市级、区县级和乡镇级的日常运营成本约占总运营成本的20%,村居级运营成本略高,约30%。同时,对不同级别药具发放相关单位的日常运营成本构成进行比较发现,北京市市级委托业务费所占比重较大,主要用于药具调拨运输费用;宣教费用在市、区、街乡级的比例较均衡,约为20%,在村居级比例增高至45%。见表2。
表2 2010年不同级别药具单位日常运营成本构成比较(%)
2.5.1 人均成本测算 结果显示,6个样本区(县)中,4个城区的2010年药具发放工作人均成本较为接近,在12~15元之间;而2个郊区均>20元。2010年度北京市药具发放工作人均成本为16.93元,具体结果见表3。
2.5.2 总成本推演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区县药具站年总成本在20~80万之间;街乡级药具发放成本一般<4万/年;村居级药具发放成本一般<2万/年。利用抽样地区数据测算的育龄妇女人均药具发放成本推算全市药具发放工作总成本,结果显示在传统模式下2010年度全市药具发放工作总成本为10 392万元;其中,药具成本1510万元(占14.5%),固定成本1565万元(占15.1%),人力成本5365万元(占51.6%),日常运营成本1952万元(占18.8%)。按照药具发放机构的级别进行划分,市站成本占药具发放总成本的20%(所有药具成本均作为市站成本进行统计),区县级药具站成本占总成本的8%,街乡级占10%,村居级占62%,呈现出逐级递增的趋势,以村居级所占比例最高,超过总成本的50%。比较不同级别样本药具单位药具发放成本构成情况,结果显示扣除药具成本,市药具站药具发放工作的成本构成,日常运营成本占比最大;区(县)级和街乡级成本构成相似;村居级成本构成则与上述两个级差别较大。见表4。
表3 2010年北京市及抽样区(县)药具发放工作人均成本测算结果(元)
表4 2010年各级药具发放机构成本构成比较(不含药具成本)(%)
本研究的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市平均到每个育龄妇女的免费药具金额仅为2.46元/年。2007年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男女性绝育手术的比例<5%,使用宫内节育器等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比例<45%[1],也就是说还有>50%的育龄妇女使用避孕套、避孕药等短效避孕措施进行避孕。假设将使用长效避孕方法的育龄妇女排除,以当地使用短效避孕措施的妇女为目标人群,按照目前发放的免费药具总量计算,很难满足当地育龄妇女的实际需求(人均<5元/年)。
通过与基层药具工作者访谈了解到,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当今的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传统的药具发放模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人群覆盖,需要进行改革。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育龄群众对于免费药具的需求逐渐发生了变化,对于药具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注重个体感受,目前国家免费发放的药具中缺乏中、高端的品种,很难满足这部分中高端需求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2]一致。
随着流动人口的逐年递增,人口的流动性使得部分地区还存在一定的盲区没有得到覆盖。调查结果也显示避孕药具的发放总量和金额在城近郊区和远郊区分布差异很大,城六区中,66.7%的区人均发放量低于平均水平,郊区(县)中,60%的区(县)人均发放量高于平均水平,结果表明城区人均发放量明显低于郊区(县)人均发放量,城区人均药具成本也显著低于郊区(县)。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流动人口中存在巨大的避孕需求,并且以避孕套等短效避孕措施为主,接受免费避孕药具的流动人口中,未婚、<25岁、白领以及收入<1000元的流动人口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的比例较低,存在不好意思领取、不方便领取等障碍[3]。本调查的结果显示药具人均发放量在城近郊区和远郊区县分布的不均衡,提示应进一步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发放力度,提供多样化的发放手段,提高免费药具的可及性。
经本研究测算,在传统发放模式下,2010年药具发放总成本为1.04亿元;其中,药具成本1510万元(占15%),固定成本1565万元(占15%),人力成本5365万元(占52%),日常运营成本1952万元(占19%)。人力成本在发放总成本中所占比例>50%,这与传统的人工面对面的发放方式有密切关系[4]。在传统发放模式下,药具发放工作对人员的依赖性很强,从社区居委会到村居再到企事业单位,需要宣传员逐层宣传,入户发放避孕药具,其人工投入巨大。有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使用免费避孕药具的比例很低,在为数不多的使用者中,61.5%通过计生服务站领取得到免费药具。基层的计生干部,特别是村居计生主任,往往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在药具发放环节投入的精力有限。各级药具网点的药具发放环节中,人力成本所占比重接近50%,人力成本构成偏高与传统的“手递手”发放模式有密切关系。换个角度来看,不同级别药具发放成本构成结果显示,村居级成本所占比例高达62%,反映药具发放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村居级[5]。
在传统“面对面”发放模式下,药具发放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力成本投入(51.6%),其次是日常运营成本(18.8%),药具成本仅占14.5%,适当引入信息化发放手段将有可能改变传统发放模式的成本构成。
[1]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08)[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2] 刘静,吴尚纯,耿玉田,等.北京市育龄人群免费避孕药具使用现状及需求的定性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11):663-665.
[3] 张成超,王鹤云,王倩,等.流动人口获取免费避孕药具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10-2112.
[4] 张志勇.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计划生育药具发放服务[J].信息系统工程,2009,9:108-109.
[5] 谢立春,曾序春,王鹤云.市-区-社区三级服务机构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的比较性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1,31(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