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 积淀文化

2015-03-27 23:47陈永辉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明民族文化

陈永辉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活力。中华文化决不仅仅是古代诸子思想博大精深、书法遒劲有力、诗词蕴藉含蓄……这些内容。我们该怎么了解并积淀,进而去传承中华文化呢?我们需用一生的时间去体悟领会。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冯骥才

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

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但除此之外,还需要高度的文明。

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乏文明准则、文明底线、文明自律,一定会丑态百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享受文明无疑是最美的,也是人们的终极梦想。正因此,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创造精神,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时至今日,有个问题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富裕起来的中国要到哪儿去?不能不引人思考。我们曾经片面注重经济发展,而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是无法用钱解决的。去年在一个记者会上,我和一位企业家有过争论。当时一位记者问我,国家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说,国家的价值观只能国家来说,我不能回答,但是我知道什么东西不能写到国家价值观里面,就是“钱”字。这位企业家说,我不同意您的说法,我们现在不是钱太多,而是钱还不够。显然他不明白,钱是需求,不是追求,而价值观应当是一个国家的追求。

经济显然不是我们唯一的社会属性。所以,前行至今,我们碰到了许多光凭经济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确应该思考,如何把建设文明社会作为发展的具体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文明方是社会真正的正能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软实力。

前不久我在英国听到了一件事。温莎城堡里有一个巨大而豪华的宴会厅,曾发生过一次大火,着火时伦敦老百姓纷纷自行开车去救火。大火被扑灭后清点物品,竟然没有一件遗失。我听了之后非常感慨,这就是一种国家软实力。这个软实力是什么?无疑就是高度的文明。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简言之,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所有的文化事业,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造福社会,影响社会。

文化不是一个对象。文化是由人表现出来的,不应该被对象化。今年春天,在牛津大学有位留学生问我,中国文化到底该怎么走出去?我回答,每个人都是文化的携带者。我们在国外,外国人就是通过我们来认识中国文化的,就如同我们也通过普通的外国人来认识西方文化一样。作为文化的携带者,最要紧的是你对自己的文化是不是自觉。有了自觉,就也有了责任。

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文化的承担。谁来承担这个文化?首先是人。进一步讲,文化的自觉是谁先自觉?首先当是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理应有文化的先觉,比普通人先感知文化的时代需要。只有及时感知文化前沿的问题,做文化传承的志愿者,才能把文化自觉承担起来。可以说,如果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国家自然就会有整体的文化自觉。

毋庸讳言,艺术家、作家等“文化人”,对承担文化自觉非常的重要。回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如果没有但丁、达·芬奇等一大批文化艺术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作家、诗人、哲学家的大量涌现,就根本谈不上复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文艺复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并不只是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更在于其蕴藏的独特思想价值。由此而言,一个民族文艺、文化的复兴,除了造就一批伟大的作者、留下一批千古流传的作品,还必须有思想的充分解放,发出反映时代灵魂的声音。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复兴。

呼唤民族复兴,文化的复兴不仅当仁不让,而且也是终极指向。当今中国,全社会都应给予文化复兴更多的关注。对照现实,尤显任务的艰巨与紧迫。期待更多艺术家、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勇做志愿者,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7月25日)

心动感言

文明堪称一个民族复兴的关键,文化的复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做文明卫士,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去感染身边的人,积极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传承文明,积淀文化,为民族复兴出一份力吧!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时还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从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去摸索。其起源离不开三皇五帝。

先说“三皇”,如下几位似乎都具备被称为“三皇”的资格:有巢氏(构木而居)、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捕鱼狩猎)、神农氏(播种五谷)、女娲氏(补天造人)。这些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过根本性贡献的先民。

再说“五帝”,也是说法不一。普遍比较认可《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姬姓,号轩辕氏)、颛顼(号高阳氏)、帝喾(号高辛氏)、帝尧(号陶唐氏,名放勋)、虞舜(号有虞氏,名重华)。在“五帝”中,黄帝的影响首屈一指。但是,“炎黄子孙”之“炎黄”里的炎帝(姜姓,号烈山氏、厉山氏)却不在其列。这只是《史记》的一家之言。大约同时代比较有影响的还有太皞(风姓)、少皞(号金天氏,名挚)。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只不过我们都很接受和认同。

由上可知,上古的姓氏情况非常复杂,绝不是只有“姓”那么简单。我们今天讲“姓氏笔画”,讲的其实也就是“姓”的笔画而已,早就不讲“氏”了。上古则有姓有氏,那么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呢?

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较早的来自于部落图腾。所以,有以动植物为姓的,如熊、虎、瓠、华,这些姓就很古老。较后来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姓就往往会有女字旁,如姬、姒、姚、姜、嬴。

那么,什么又是氏呢?同一个姓的子孙繁衍了,分出很多支系,逐渐迁徙到别的地方,就用氏来分别支系了。可见,姓在先,氏在后。所以,我们说“姓氏”,没有说“氏姓”的。

——钱文忠《〈百家姓〉蕴含的文化与文明》

★关键词:文化·家风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居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规则。家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要使参天大树坚强挺拔,大山巍然屹立,家长的言行举止至关重要,其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家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风如雨,幼苗才能茁壮成长。

小编微博:家风如同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现在的年轻人看似叛逆,追求新风,但当他们说出父辈们熟知的家风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及理想信念的坚守也将伴随着这一传承而延续。

★关键词:文化·自强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还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不容易盼到您回家,您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却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一座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是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格把桥卖给了官府。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小编微博:自强不息是生命的支柱,人啊,不要用别人的汗水浇灌自己的心灵,不要用别人的棉袄来温暖自己的躯体!

★关键词:文化·节日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编微博:元宵佳节,走出家门,仰望星空,亲近自然,呼吸初春的气息,和至爱亲朋相聚嬉戏,还原元夕的本真。

猜你喜欢
文明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