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杰
之前,有媒体就报道,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农村生源也占17%左右。农村学生考上好大学日益艰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和热议的话题。
目前体制下,各高校录取指标分配到各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部属院校属地招生计划远远大于分配给贫困地区的招生名额,农村地区“寒门”学子升入名校概率减小。因此,国家需要调整招生政策,尤其是要降低部属院校属地招生的计划。真正落实好教育部《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让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
“寒门”学子难入名校是农村教育资源贫瘠的体现。虽然国家大力支持西部落后地区教育发展,但随着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迅速集中在城市。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薄弱,很难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地方政府要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学校硬件建设,为农村学校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为农村学校配备专业功底扎实、师德高尚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农村教师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一系列培训学习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尤其是要为优秀教师提供住房、职称晋升、特殊津贴等优惠政策,让优秀教师能扎根农村,安心从教,更好地服务农村学生。
“寒门”学子难入名校是价值观的一种误导。受“统招统分”传统观念影响,在很多农村人眼里考入名校意味着有了体面的工作,有了“铁饭碗”,可以光宗耀祖。但随着用人体制的变化,自主择业的新政策很难被更多人接受,他们错误地认为即便是考上名校还是要自己找工作,加之就业形势严峻、“金钱至上”等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重塑价值观,渗透理想教育。同时,“寒门”学子更应该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将自己发展和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成功和改变家乡的现状结合起来,真正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升入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为自己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