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琳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服务性学习是“从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过程,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大学倡导理论结合实际的理念是一致的。服务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服务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在课程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服务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服务性学习的实践育人理念与晓庄老校长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实际是一致的。
2012年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为例,通过对服务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以多种方式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创新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拓宽实践育人的实现范围,从而极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活动能力。
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育人,在这项工作上学院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形成自身特色,构建了“服务性学习”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以此为途径与实践基地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2012年,在南京晓庄学院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与理论研讨会上,社会发展学院与各院部、实践基地等研究从事实践教学的学者、专家共同交流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实践教学理论和方法,分享实践教学理论成果,社会发展学院做了“服务性学习:我们在探索”的主旨发言,开创性提出了“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实践育人理念。
“服务性学习”就是通过精心组织满足“实践基地”实际需要的服务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获取经验性的学习体验,将服务整合到学术性课程之中,使学生在为“实践基地”服务的过程中应用新学到的知识,同时对所做所见进行反思,内化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实践基地”在提供各种条件与帮助的同时也得到服务,实现“多赢”。
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长期以来积极和校外实践基地合作,构建了有效的合作模式。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了“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站”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社会工作实习服务站”就是依据“服务性学习”理论,经过慎重地考察,选择若干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社区和其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单位,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单位建立“晓庄社工实习服务站”,统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该基地的实习、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工作,把学生的实习实践与对基地单位的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晓庄社工社会工作服务站从属于晓庄社工“服务性学习”教学改革计划,体现晓庄特色的社会工作教学做合一模式。服务站的办公设备由学校统一配置、每个服务站的基本运行经费由学校财务划拨,服务站的站长通过招聘的方式由社会发展学院学生担任、每个站由一名社工专业老师担任督导老师,负责团队组建、计划制定、制度建设和实施全程督导。
依据“服务性学习”理论,学院专业与校外实践基地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按照实践基地利用情况及各种资源共享情况通过新建和淘汰,使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与实践基地深度融合、密切合作,同时进一步开发并有效运行专业型服务性学习项目。实践证明这也是使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深度融合,发展和完善已有联合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
南京晓庄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发展学院是以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为特色的南京晓庄学院二级院系,始终把社会服务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学院立足南京,开展一系列社会服务,做出品牌特色。近年来开创性地组建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抓好实践教学的同时扩大学校社会服务影响力。
一是组建“南京晓庄学院社会调查中心”,带领学生一起承接各种社会调查项目,两年来,共完成“南京市科学发展观群众满意度调查”等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委托的各类调查项目16项,完成项目资金80万元。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两次调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问卷设计能力、应变能力。
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正式注册成立的“南京晓庄社会工作服务社”和“南京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两个社会组织,面向政府和社会,承接社会服务项目,自成立以来,共承接和完成江苏省民政厅、南京市社建委、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南京市民政局、爱德基金会、南京市妇联单位等委托的服务项目,项目资金近30万元。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是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完成者。通过项目运作,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专业训练,学会了项目申报和运作,也锻炼了应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能力。
通过组建服务机构,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一方面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使应用型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学院十分重视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推动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大学生申报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一方面促使大学生形成项目意识和科研意识,另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能力,从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实践育人的良好效果。
2014年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取得优异的实践育人成果,共获得推荐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项,重点2项,一般4项;获得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10项,重点3项,一般7项,实践育人成绩显著,通过培养和指导大学生参与多项高级别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012年以来,社会发展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11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实践技能竞赛奖项,获得1项团体奖项。
社会发展学院在实践育人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实践了“服务性学习”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为目的,开发设计“服务性学习”学习项目,强化了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通过“服务性学习”与实践基地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服务性学习”丰富了社会发展学院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同时也改进了教师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了专业校外实践新模式,形成了与基地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途径。
“服务性学习”所构建的专业校外实践新模式、校外实践内容体系及实施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独具特色,发挥着积极的实践育人作用,成为南京晓庄学院实践育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社会发展学院“服务性学习”项目结构见下表:
社会发展学院“服务性学习”项目结构表
实践证明,“服务性学习”所构建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打破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在服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服务性学习理念将社会服务融入专业学习之中,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应用课堂中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强化所学知识,实现了“知”和“行”的统一。
通过服务性学习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而言,不仅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对应用型高校而言,使高校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提高专业课程的校外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对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而言,可以根据自身事业发展需要,在校外实践过程中提出对学生的专项技能要求,明确学生应符合哪些专业基本条件,促使高校量身定制最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毕业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李建国.高校服务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2]张登玉,罗文,宋毅军,刘余香,邓育武.地方师范院校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
[3]黄蓉生,孙楚杭.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思考[J].教改纵横,2012,(3).
[4]彭华民,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