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国,唐向锋
(1.安徽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合肥230601; 2.安徽新华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合肥230088)
对外汉语课堂白谎式反馈初探
张宏国1,唐向锋2
(1.安徽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合肥230601; 2.安徽新华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合肥230088)
白谎是善意的谎言,是维护受谎人面子的语用策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是一个特殊的交际场所,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普遍较低,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不足表现时,要恰当运用白谎式反馈语策略,鼓励留学生,增强留学生学习信心;要注意纠错方式,从而促进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相长。
对外汉语课堂; 白谎式反馈; 纠错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师生话语典型结构表现为“发问-问答-反馈”(initiation-response -feedback)序列。教师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给予回应,其反馈语在课堂教学活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反馈语可分为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1],既包括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的表扬或批评,也包括学生没有反应时教师让别人回答或自己重复问题等等[2]。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反馈语可以分为积极反馈语和消极反馈语。其中,积极反馈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做出回应时所使用的话语,范围比一般理解的“表扬”要广,还包括肯定学生回答、重复学生正确答案等情况。[3]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是个特殊的交际场所,教学对象是来华学习汉语和汉语文化的外国留学生。这些外国留学生的国籍、语言、文化、学习目的、学习时间等不尽相同,尤其是汉语水平普遍起点较低。在教学反馈环节,中国教师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简单地以正确或者错误的一刀切标准来衡量。其中,对于留学生的一些错误性的或者并非完全错误的回答,对外汉语教师经常使用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来进行反馈和评价,我们将这种反馈方式称之为白谎式反馈策略。
Bok把谎言分为“黑谎”和“白谎”。[4]白谎是一种善意的欺骗,说话人充分理解说实话会对受谎者带来消极反应而选择说谎会对对方或第三方产生好处的情况下,虽然自己知道事实如何,但为了受谎者的利益所作出的自认为虚假的陈述。
首先,白谎具有善意性。白谎和黑谎是谎言的下位概念,其本质区别在于说谎的意图是善意还是恶意。Broomfield认为白谎是说话人为了听者的利益而使用的欺骗性语句,当说话人使用白谎时,他/她知道说真话会给听者的情感带来消极影响,而说谎反而会产生积极的效果。[5]钱冠连把言语假信息分为利害假信息与功能假信息,其中利害假信息包括施害假信息和施利假信息,施利假信息是自己明知所输出信息是错,却仍发出给不知情的接受者,造成有利于或至少是无害于对方的后果。他认为“施利假信息”即为“white lies”(白谎)。所以,白谎的善意性是基于说话人的主观判断,说谎的出发点是为了对方利益考虑,是一种利他谎言。[6]
其次,白谎具有欺骗性。白谎的欺骗性源自其语言形式所传递的信息往往与事实不符。从合作原则来看,白谎与事实不符主要是违反了质量准则和数量准则,但遵守了礼貌原则。例如,中国古代的“望梅止渴”是一个典型的白谎策略,曹操为了缓解士兵的口渴状况,说谎“前方有梅”,与事实中“无梅”直接冲突,违反了质量准则。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尽管孩子的表现不够完美,但是父母亲为了增强孩子的信心,还是经常会赞扬孩子。“很好”、“好”、“不好”和“很不好”只是相对的模糊概念,是一个连续统,并非泾渭分明的“是”与“不是”的质量关系。
Brown&Levinson将白谎作为礼貌策略,用来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白谎具有寒暄、调节气氛、鼓励、婉言拒绝等语用功能。[7]
语言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最初的表现不可能尽善尽美。对于来华学习汉语和汉语文化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汉语与他们的母语在词汇拼写、发音、语法以及语篇组织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即使是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诸如汉字发音时的洋腔洋调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于很多留学生,汉语的学习可谓是零起点。因此,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我们在看到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困难的同时,又要看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潜能。Vygotsky认为任何学习者都具有学习的实际水平和潜在水平,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和在专家指导下达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叫做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8]教师需要激发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兴趣,控制学习者的消极情绪,减轻解决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沮丧,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循序渐进,由易入难,使学习者保持学习的动力。
刘弘,王冰统计了对外汉语教师积极反馈语的形式,其中“简单表扬+肯定+重复肯定学生回答”和“简单表扬+肯定”这两项合计占总反馈次数的73.85%。[3]对外汉语教师高频使用“好”、“对”等积极词汇,偶尔混合使用一些语码转换形式“good”、“OK”等对留学生的表现或者回答进行反馈。在这些积极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极性褒义词,如“非常好”、“太棒了”、“very good”和双重否定结构的词汇,如“不错”、“not bad”等。对于留学生来说,某个阶段学习的具体表现有“好”的成分,可能是“很好”、“非常棒”;但是从教学目标,或者从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这种表现还亟待提高。总之,这些反馈语总体所传递的信息与留学生的现实表现之间存在一个不吻合度或失真度。因此,这些反馈语,一方面具有谎言成分,另一方面是出于对留学生的鼓励目的,表现为白谎式反馈语。显然,这种白谎式反馈语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但是满足了留学生学习汉语遇到困难时的面子需求,便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从外国留学生的角度来看,留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困难,在努力学习的同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在接收到中国教师的白谎式反馈信息后,留学生得到鼓励,其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师下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进一步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信心。
Brophy提出“有效的表扬”和“无效的表扬”。[9]表扬是否有效,要看其语用效果。同样,白谎式反馈语的使用也需要切合具体的语境。
白谎言语涉及白谎者、白谎指向和白谎对象。在对外汉语课堂里,白谎式反馈语的表达者是对外汉语教师;白谎指向是指谎言所涉事件或者行为,具体而言,是指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和汉语文化的行为;白谎式反馈语的接受对象多数情况下是某一位留学生,有时也可以是一些留学生或者整个班级。例如,在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后,尽管一些字词的发音不到位,断句不准确,但是对外汉语教师依然会给予“很好”的评价。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在表达白谎式反馈语时,态度要真诚。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积极反馈是真心的,是与学生的表现相关联的,而不是情绪化的,无规律的。[10]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区分违反质量准则的白谎和违反数量准则的白谎,尽量避免使用前者,不要给留学生一种讽刺挖苦的感觉。否则,这种白谎策略的功能就会适得其反,反而伤害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外汉语课堂的白谎式反馈语的指向往往不明确,表扬的事由过于笼统。前文提到,刘弘,王冰的统计结果表明对外汉语教师以简单表扬为主,很少点明留学生良好表现的具体所在。[3]这种笼统的表达容易给留学生造成错觉,以为自己的表现已经非常完美。此外,要控制好简单表扬的白谎式反馈语“很好”、“不错”、“very good”等使用频率。经常使用这些简单的白谎表达,容易出现一种习语化的倾向,给人一种教师话语口头禅的感觉,必然会使得学生出现听觉方面的审美疲劳,从而起不到鼓励的语用效果。
第三,对外汉语白谎式反馈语的接受对象差异性很大,不同性别、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白谎的可接受程度不同,教师需要对受谎对象区别对待。例如,Bai分别对100名美国大学生和100名中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美大学生对谎言持不同的态度:美国大学生比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于说谎,更能够接受谎言,运用谎言更成功,而中国大学生更容易说一些无伤害的或善意的谎言。[11]Marisa Mealy等认为欧美大学生比厄瓜多尔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谎言,这主要源于欧美大学生注重独立性,而厄瓜多尔大学生更注意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和距离。[12]因此,不同的对象对于白谎的理解和接受也就不同。
最后,对外汉语教师要注意白谎式反馈语策略和相关补救措施结合使用。语言学习是个不断修复和反思的过程。教师运用白谎式反馈语对留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但同时不能回避留学生学习中的错误,需要根据错误类型采取及时纠错或者延时纠错,或者经过教师引导,让留学生自己纠错,增强留学生纠错的自主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特殊的交际场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不高,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对外汉语教师需要鼓励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白谎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在恰当的地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恰当的白谎式反馈语。这种重要的教学艺术会有效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到真正地教学相长,构建和谐的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Cullen R.Supportive teacher talk: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J].ELT Journal,2002(2):117-127.
[2] 杜朝晖,亓华.中级汉语会话课堂教师反馈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S1):44-49.
[3] 刘弘,王冰.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积极反馈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3):32-40.
[4] BOK S.Lying:Moral Choice in Public and Private Life[M].New York:Vintage Books,1978.
[5] Broomfield,K.A.,Robinson,E.J.,&Robinson,W.P.Children's understanding about white lies[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20):47-65.
[6] 钱冠连.言语功能假信息[J].外国语,1987(5):19-23.
[7] 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A].In E.N.Goody (Ed.),Questions and Politeness[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56-311.
[8] 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M 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9] Brophy,J.Teacher Praise:A Functional Analy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1(1):5-32.
[10] 鲍里奇.教师观察力的培养: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M].么加利,张新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11] Bai,C.S.Deception:Difference bet 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D].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2000.
[12] Mealy,M.,Stephan,W.,I.URRU TIA C.The acceptability of lies:A comparison of Ecuadorians and Euro-Americ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7(6):689-702.
White-Lie Feedbacks in Class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ZHANG Hong-guo1,TANG Xiang-feng2
(1.Department of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of Liberal Arts,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2.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A white lie is a lie told for others'benefits,which is a strategy to protect the lie-recipient's face.In class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 starting level of foreign students who learn Chinese is very low and they are bound to be confronted with a lot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When facing foreign students'learning troubles,Chinese 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use white lies appropriately to encourage them and keep their learning confidence.But meanwhile,teachers should value the ways to correct students'errors and mistakes,which is helpful to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class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hite-lie feedback; error correction
H 195
A
1671-4733(2015)02-0062-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5.02.017
2015-04-10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留金发[2013]3050号);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项目编号:33010063);安徽大学“211工程”三期第三批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KQN1113);安徽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fc100028)
张宏国(1977-),男,安徽天长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二语教学、语用学和词汇学,电话:1891961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