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珍珍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及自我调适
程珍珍
(河南省医药学校,河南 开封 475004)
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综合因素,论述了职业倦怠对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多种消极影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学生的教育缺位直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教师要从树立职业理想、提高业务素质、消除职业倦怠、自我管理消极情绪等4个方面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或避免进入或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自我调适;4个方面
近些年,“职业倦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也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了“倦怠”一词,发表了《职业倦怠》这篇重要文章,被称为“倦怠综合症发现之父”。我国学者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研究职业倦怠现象。国外学者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3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1]。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由于难以应对职业对自身的要求所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这是教师厌倦和畏惧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以及行为的衰竭状态[2]。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师伴随长期高强度的压力体验,会产生职业倦怠,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隐性伤害。有关资料显示,职业院校的教师现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综合原因
对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复杂原因,笔者在这里对此不作深入探讨,只做综合阐述。有关资料显示,目前表现出职业倦怠现象的职业院校教师已不在少数,一些倦怠现象看似不起眼,实质上会带来多层次、多角度消极的影响,对教师本人、学生和学校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截至目前,已有许多针对引发教师职业倦怠原因进行的研究,研究者通过多种测量工具,如Mmslach职业倦怠问卷(Maslath burnout inventory)、厌倦倦怠量表(Tedium burnout inventory)、罗马职业倦怠问卷等,分析出诱发职业倦怠的多种因素,大致可分为:社会环境、工作因素、个人因素以及学生因素四大方面。这其中包括社会支持、工作任务量、角色定位、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人际关系、教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性格、自我实现、学生素质、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譬如,职业院校的教师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就有所不同,他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底子较薄。由于不用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生目标模糊,进入学校也是混日子,即使有诱人的奖学金也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教师,他们也曾经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努力进取、认真教学、爱生如子,但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长期下去,他们的耐心消失了,工作热情减退了,工作成就感降低了,不愿再不断自我反思,不愿再积极探索,变得慵懒和消极,被动行事。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则干脆选择跳槽。
1.2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1.2.1 减少对学生的关注
学生由于不同的原因来到职业院校,有的是由于考学失利,有的是由于被学校特色专业所吸引,有的因为家长不愿让孩子失学在家,孩子太小也无法选择出去工作等。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素质较低,吵架打架等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辅导员会心力交瘁。有的教师付出很多心血,却仍旧被学生误解为不能一视同仁,戴着有色眼镜,不能公平公正处理问题了;对于严厉负责的教师,反被学生“报复”,评教时故意认为教师讲课缺少乐趣、误人子弟等。如此长期下去,教师就会大大减少对学生的关爱,他们认为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少数教师还会逐渐产生玩世不恭的恶劣态度,与学习行为不良的学生结为盟友,看关系而不看成绩等。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关心也会减少,会致使他们降低学习兴趣,被不良风气熏染,对其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乃至影响今后的人生道路。
1.2.2 影响自己身心健康
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工作往往缺少上进心,部分教师会感到疲劳、烦躁、紧张等心理情绪,进而诱发心理问题。有的教师会选择大量抽烟、酗酒、网游、参与低级趣味的娱乐活动等,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甚至影响家庭和睦,也有的教师因体质不断下降诱发多种疾病,有时会经常出现缺勤或离职状况,严重的不得不离开教学岗位,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率和稳定。
1.2.3 降低教学效率
教师职业倦怠会引发职业意识淡薄,他们会匆忙备课,有些教师甚至“空着脑子”来上课,对于有些问题教师自己还没有弄明白,如何去教学生;有的教师抄袭教案,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在里面,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不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常出现的错的问题不做正确讲解和引导。甚至个别教师给学生灌输不正确的思想:职业院校的学生混日子就行,只要不出大事就没问题,都能拿到毕业证,从而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影响师生关系,学生对学校意见增多。从小处说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学校的声誉,往大处说影响国家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社会、职业教育本身、教师和学生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当然解决对策也复杂多样。社会环境的改变固然重要,但不能急于求成,完美的社会环境一时很难达到。要从根本上来缓解职业倦怠,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抓住内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防范和调解。
2.1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自己所要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正确的职业理想能给予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起到导向、激励和调节作用,成为我们追求工作、事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周恩来12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教师与其他职业不同,它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对于各种人才的培养、塑造人们的灵魂、人类智慧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没有职业理想的人,很难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有所建树。
良好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任何外在的强制管理措施都是有局限性的,需要教师找出根本原因,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增强责任感。要知道教师是学生们学习时期接触最多的一个群体,教师的角色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发光的金子,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和提升的同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能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教师存在心理问题,那么难免会造成教育偏差,也许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树立职业道德榜样,端正教学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具备一个教师起码的教育良知。
一个教师一旦拥有了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应有的职业道德,他就不会轻易对未来丧失信心,工作热情不会轻易减退,职业倦怠的现象轻易不会出现,即使偶尔出现,那也只是头脑中的一闪念,绝不会明显地影响判断,影响工作。
2.2 正确认识并消除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并不是我们认为可怕的心理疾病。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勇敢面对它。首先,教师要意识到职业倦怠不可忽视,不可任其发展,它会对我们的身体、智力、精神、社会关系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资料显示,个别职业倦怠教师甚至能够发展到要自杀或杀人,可见后果的严重性。其次,职业院校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人群,我们必须清楚什么是职业倦怠,我们为什么容易发生,它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大家应该如何避免和缓解。教师应该对于学生、自身、学校的状况都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有过多抱怨和不满,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有了这样正确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缓解和调适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教师应意识到职业倦怠人人都容易发生,我们要学会积极管理情绪,调整作息习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把胸怀放宽,把视野放远,从而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面对它,积极预防,即使有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症,只要清楚自己的病情,积极矫正,那么也就可能更快地恢复健康。
2.3 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
职业院校招生难度较大,从某个意义上讲,招来的可以说是竞争机制下“淘汰”的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就会不自觉地放松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许多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并非来自业务方面的压力,而是来自于自身知识的老化与枯竭。我们知道教育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育理论知识或命题性知识;另一类是教育实践性知识或教师的个体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必须通过我们学习交流来获得,放弃书本,不从外界获取知识来源,那么这个教师的教学资源会逐渐减少,以至于枯竭。实践性知识中很重要的一点即为教师的教学经验。一个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个合格教师成长的核心。洛克曾说过:“从哪里获有全部的推理材料和知识?对此我用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3]比如一个小孩手被开水烫了一下,他会本能地把手缩回去,但这只是一种经历或体验,而并非教学经验。有些教师教了很多年的书,都只是经历而非经验。因为如果不对经验进行整理和提升,那么20年的教学经历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4]。教师要回归到本职工作,把经历放在教学上,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业务水平。
2.4 学会自我管理消极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在心理健康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积累的消极情绪则很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受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身为教师都要学会去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要善于掌握自己,克服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自身的健康。”在充满竞争生气的社会里,压力客观存在,而职业倦怠源于自己面临的心理压力,因而要勇于正视现实困难和问题,采取积极态度,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5]。能够看到学生进步的一面,引导难以改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向新的方向努力。与学习成绩较差和较好的学生都能够做到良性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掌握调解心情的方法,参加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缓解压力,合理调控消极情绪。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丰富自己的生活,掌握调节自我的秘方[6]。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水平的适应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容易成功。
教师职业倦怠的调适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育是国家文化的根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提倡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将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许还会日益增加[7]。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到了应该多投入一些的时候了,让教师意识到职业倦怠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勇于面对,加以正确的自我调适,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Maslach C.,Schaufeli,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2]马凤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缓解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7):87.
[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40.[4]成晓利.论教学经验的困境及其超越 [J].中小学管理,2006(06):47.
[5]张济洲.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3):3-4.
[6]马宵梅.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上课教育科研,2011(6):5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010-2012年)[DB/OL].[2013-01-07].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36364. htm.
[责任编辑 樊建科]
G42
B
1008-486X(2015)03-0076-03
2015-3-11
程珍珍(1983-),女,山东淄博人,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