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研究
钱梦燕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大学生挫折教育是新时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最近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抗挫机制,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效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对策
近年来,常可见大学生因学习挫折、求职挫折、恋爱挫折等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一直头疼的问题。各高校虽然都已开展挫折教育,但实际操作层面却并未发展成熟。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大学生挫折教育,很多高校还将挫折教育列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现在越来越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挫折教育进行思考,探索更好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途径和方法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早在2001年就已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各普通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挫折承受力。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文件,要求高校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我国教育现状,重视对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塑造大学生自尊、自强、自律、自爱的性格品质,增强大学生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相关文件的出台,都表明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挫折教育,重视高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行为。中国心理学会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约有25%在校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弱,经不起挫折,一点小的挫折就可以让他们伤心萎靡,严重的甚至出现极端事件。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如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独立精神,孩子满十八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日本很早就把野外生存训练纳入教育教学计划,重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耐挫能力。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迎接社会多元未知的变化,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关系个体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应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遭受挫折的变化发展,就要客观分析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内外因。
(一)内因
1.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本来很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突然进入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遭遇强大的竞争对手,不能立即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过去的优越感丧失殆尽,心理极容易受到冲击,给个人的学习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有的甚至走向自卑。
2.思维偏激,意志力薄弱。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偏高,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客观面对周围环境,做出不恰当的自我期望价值尺度。“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对事情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1]部分大学生不能对挫折进行正确的认识,思维偏激,一旦面对挫折,缺乏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与能力。
3.适应环境能力弱。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只顾埋头苦学,很多家长和学校都唯分数是举,忽视了对孩子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很多大学生与别人沟通能力弱,不善于自我表达,不能与周围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外因
1.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很多的中国家长不懂得科学家教,在子女的教育上走向二种极端。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骄纵孩子,使孩子养成了飞扬跋扈的性格,长大后经不起挫折;一种是对孩子过于专制,什么都让孩子依照父母的想法,动辄加以棍棒,父母封建思想严重,让孩子从小养成了懦弱胆小,内向孤僻的神经过敏性格。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然有心理缺陷,遇到挫折不知如何正确应对。
2.缺乏科学的耐挫训练。很多年来,中国的老师们都在为孩子灌输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只懂光明,不晓阴暗,只知正面,不懂反面,只知顺畅,不知挫折。由于一直以来对挫折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缺乏效果显著针对性强的耐挫训练方法和手段,学生工作只注意灭火,不注意预防,平时没有警钟长鸣,出了事情手忙脚乱,一些本来可以防范的事情变得严重甚至成了恶性事件。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国有个至理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确定目标之后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困难与障碍时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坚忍不拔才能实现远大理想。大学生培养
意志和毅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意志和毅力的培养,较好的一个途径就是在挫折教育中进行。所谓挫折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学习教育和积极的训练可以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当今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对每个人而言,困难和挫折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没有困难挫折的经历,没有抗拒困难挫折的意志和毅力,被社会淘汰在所难免。大学生的挫折教育途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军训、野外生存训练、到贫困地区参加社会实践等,吃苦的经历可以使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磨练了意志品质,增长才干,提高能力。此外,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加强大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在面对挫折、解决困难时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个体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2]有心理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对挫折需要评价挫折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挫折环境,缓解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挫折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挫折应对过程进行自我监控。[3]
(二)积极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
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可以让大学生体验特定情境下的挫折感,加强大学生抗压力。高校很有必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而且还包括认识过程和个性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忍受挫折、应对挫折,并在挫折中成长。大学生挫折教育情境的设计可以通过学校和心理学专家布置。大学生在挫折情境中,必然会有内隐心理和外显行为,可以针对特定的表现进行专业指导和帮助,使挫折教育得到强化、改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耐受能力。同时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可忽略,教学中促进挫折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改变过去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标准和方式,评价标准多样化,成功标准多样化,教学过程由易入难、由易入繁,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加强学生的自我认可感,开创学生内心的巨大潜能。教育者对有挫折情绪反应的学生可以采取鼓励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暗示法等,帮助有挫折情绪的学生战胜挫折。第二,课程设置多元化,改变教材中知识结构,将挫折教育的内容融入心理健康课程,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挫折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提高大学生抗挫能力。
(三)切实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年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子女过度关心,学习上的期望值过度偏高,养成了很多孩子以我为大、自私自利、不劳而获、心理承受力差等缺点。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能量源,家庭教育应积极主动与学校教育结合,各高校可以建立家长QQ群,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理念,改变家长传统的挫折教育观,促使家长重视子女受挫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可以开展试点,举办家长论坛,召开家长、高校工作者和心理专家参加的专题交流会。让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此外,改变溺爱型和专制型的不科学教养方式,规范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培育民主型和协商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中重视榜样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提高父母科学家教能力,在家庭教育中营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民主和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培育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提高孩子抗挫能力的土壤。
(四)注重发挥社会的强化作用
帮助大学生增强抗挫能力并不是某一个单一部门的问题,如果能利用各部门的教育合力,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除了学生个体、学校教育者,家庭的力量之外,社会上的其他教育机构和团体单位,均可积极参与,思考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大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诚然,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耐挫能力,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社会教育机构和各种团体单位对青年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是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后的延续,是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补充和完善。挫折教育是终生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某一人生阶段。社会将对大学生的受挫能力进行考验,社会环境比学校和家庭变量更多,需考虑问题更广,因此,净化社会风气,创造和谐、文明和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问题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挫折教育要主张“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方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统一,挫折教育与社会氛围相一致,促使大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相一致。通过个体主动参与,学校积极关注,家庭努力配合,社会正面融入,努力形成增强大学生抗挫教育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2]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张大均.大学生心里的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