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雄
(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福建 龙岩364000)
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给民族地区的经济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民族地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地区特色优势,着力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就要民族地区要使得自身经济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外在要素中,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是主要的两个方面。通过研究分析财政金融政策影响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表现,对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方式和作用进行比对,能够有助于民族地区尝试转换思维,探求经济发展新模式。
本研究通过对西北五省中四个民族自治区中12个地级市在2000~2010间的经济数据进行具体研究分析,概括出当前国家财政政策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性时期,即建国至西部大开发战略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至新税法颁布前、新税法颁布以来。尽管在不同的时期财政政策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实质上财政政策的某些基础精神与措施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例如税收政策、财政补贴、财政支出等方面的规定。财政政策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一方面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强化了民族地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应对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其消费模式与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它加强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贸易交流,这就使得民族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回过头来又对其他地区造成了一定影响。[1]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自建国以来,国家有针对性地在民族地区颁布了一系列的金融政策,这些政策对引导当地金融市场的走向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低息贷款政策为例,该政策要求各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民族地区经济贷款活动中坚持低息贷款的原则,以减轻民族地区的发展压力,有力扶植民族地区重构自身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国家还出台了相应的信贷扶贫政策,在西部建设活动规划中,将能源建设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放在关键位置,在建设活动同时达到资金正常供给与利率优惠相统一,着力培育其具有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民族区域产业,以金融政策夯实民族地区经济基础。[2]
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联动起来能够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财政政策的切实实施需要相应的金融政策来响应,而金融政策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也与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有机联动,既能够有效发挥财政政策的规定性作用,又能够发挥金融政策的指导性作用,从而达到双管齐下,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终目的。[3]
研究分析财政金融政策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就应当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研究视角进行具体分析与考量,具体来说影响效应包括几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从产业结构升级滞后项的视角看来,我们能够能够明显地看出,财政金融政策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着滞后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象情况。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由于主观和客观上多方面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整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财政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依然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在实际中也就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4]当前大多数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指导下,借助于国家与政府的政府扶植,经济发展速度正不断提升,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在新形势下,相关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要在民族地区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其难度也就较之前低了很多。然而我们依旧不能否认的是,由于一些历史上与地理上的问题,当前仍然有相当多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财政金融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城镇自身的发达水平而受到阻碍,另一方面由于当地人民缺乏相应的政策贯彻落实意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政金融政策的实施成效,长久以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快,这也就直接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5]
其次,财政政策的视角看来,财政政策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活动中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这也从侧面上反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严格意义上述,判定地方经济产业结构是否进行了优化升级,主要是依据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在GDP中的份额变化。而财政政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式体现为国家通过多种优惠方式与经济补贴方式来直接改革产业机构。以免征农业税这一财政政策为例,该政策规定针对民族地区的农牧业,不仅要对其实行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同时还要对相关的企业发放一定的财政补贴。[6]这一财政政策大大减轻了农牧民的生产成本与经营压力,能够帮助广大的农牧民真切地感受到财政政策对自己生活所带来好的改变与好处。与此同时,国家在民族地区多实施的一系列财政政策,能够帮助民族地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大量资金,从而有效壮大民族经济治理,转变传统的农牧养殖方式与销售方式,从而有效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三,从金融政策视角看来,金融政策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活动中也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但与财政政策相比,后者的系数要明显小于前者。这说明,金融政策对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影响小于财政政策。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金融政策的特殊性质。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同,前者直接由政府部分颁布规定实施,其发挥效用的速度快、成效高,而金融政策的相关发布活动一般由金融机构负责。而金融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具体的民族地区特殊情况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与讲解,大多数民族地区群体对于金融概念与金融信息一窍不通,这也就直接造成了金融政策被动地由相应的金融结构进行颁布施行的特点。金融政策颁布后,能够迅速生效则基本取决与民族地区群众的个人自觉性和主动性。因而,金融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直接与当今的金融意识、金融观念相挂钩。
最后,从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的视角看来,当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进行交叉性联动活动时,其系数为负,这说明,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较为明显的双向影响作用。双向影响作用主要是由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属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的。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离不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各自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在充分发挥二者效用的同时也要及时避免两种政策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就联动的视角而言,一方面,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实质上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属于两种经济调控手段和工具,为了避免互相干扰问题的发生,民族地区产业在寻找侧重点转变结构模式的过程中就应当明确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不同侧重点,发挥二者各自独特的优势,既要从国家的层面大力推行财政政策,也要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确保金融政策的有效实施。
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地区特色优势,着力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完成其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目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两大重要因素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本文通过以西北五省中四个民族自治区中12个地级市在2000~2010年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具体探索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作用,并对比政策政策影响与金融政策影响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金融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影响能力高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联动,对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明显的双向影响作用。
上述研究结构给我们以有益指导和启示,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应当做到以下三点。首先着力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这就要求国家应当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推行税收优化、加大经济补贴力度等政策,着力挖掘和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重点龙头企业应当不断丰富与完善相应的扶植体系,不断解放思想、开放思维,有效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着力发挥出金融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就要重新审视商业银行的职能及其地位,最大程度地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民族地区的基本特点及其经济发展水平、传统产业结构模式等信息,以探索新型金融机构扶持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在扶植过程中强调资金的有效供给。此外,商业银行还要有针对性地实行有差别的利率政策,通过以财政补贴利率差额的方式,尽可能低减轻民族地区企业的信贷压力,从而切实地发挥重点产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最后是要将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机联动起来,发挥好二者的联动优势与特点。具体来说,财政部门出台相关财政政策与金融部门出台相应金融政策应当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形成二者之间的有效联动。在此基础上,国家广义上的财政政策与金融机构狭义上的金融政策应当在矛盾冲突中寻找到必要的平衡点,既能有效开展经济活动,又能将二者之间交互交叉的部分具体地贯彻落实到实处。这就要求相关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相应的经济优惠政策时,大力培育与发展本地区的重点产业,以其为突破口,通过推广分享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产业份额比重,最终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邓光亚,唐天伟.中部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研究一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0,3(5):17-21.
[2]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13,6(11):36-47.
[3]郭琪.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策效应:财政诱导与金融跟进[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3(6):40-49.
[4]郭晔,赖章福.政策调控下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1,2,(4):74-83.
[5]顾永红,胡汉辉.外商直接投资激励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2,5(10):59-63.
[6]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2,4(7):1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