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颖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电影符号中的视觉意象表达
魏颖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视觉意象的表达就是观众主观的“意”与影视画面中客观的“象”相融合,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的统一。电影符号中的色彩、影调、镜头、转场及其蒙太奇的技巧都能够很好地传达画面的意象,经过剪辑技巧和形式上的加工,创作者可以更好地将意图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从而转化为观众心理上理解的“意境”。
电影符号;视觉意象;表达;蒙太奇
视觉意象顾名思义是对有关过去视觉的感受或知觉经验在观者心中的再现和回忆,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指导人的思维运行的媒介就是视觉思维活动中的视觉意象。这种“意象”是一种特殊的形象,它是通过人为的视觉经验或视觉记忆指导知觉的选择作用而生成“心理意象”[1],以此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或者依据,形成更为精准的认知方法。
中国早在《易传》中就有记载:见乃谓之意,行乃谓之象。意象之词始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简单来说,意象的理解就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相融合,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的统一,也就是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思对物象的认识重构。它是创作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感觉,借助于电影媒体形式表达成为视觉影像。电影导演的意象是通过主观情感对生活物象的理解经过了一番精神加工后在头脑中形成的。电影的意象则是导演头脑中的意象通过电影剪辑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的结果。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导演头脑中的意象。创作者的心象都是复杂丰富而模糊主观性的,而电影表达的过程是一个明晰化的过程,每一部电影都是独立的存在体。观众的意象是观众依据作品中的意象基于自身文化心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主观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在大脑中形成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源自于电影作品本身,但是又有观众自身的个性特点。比如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举例来说,当你看到一头大象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视觉行为发生之前,每个人的脑中都存在一种大象的知觉形象,见到真实的大象后,每个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其脑中的象居于一个“大”字,有的人其脑中的象聚于其长鼻,有的人其脑中的象集于其白皙的长牙,目睹了真实的大象,大家心中都会模糊记忆中的大象,人们视觉上感觉或知觉模糊不清的再现,都是人的视觉意象。通过这种差异的视觉意象,会引发人的视觉思维,将自己的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更准确地认知大象。其实是心灵对感性事物本质做出解释的产物,是对事物的总体特征积极主动的把握。因此,视觉行为发生之后,以视觉意象为媒介,可以将感知与视觉思维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对事物更为精准的认知[2]。
中国的“意象学”源远流长,贯穿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从未中断,指导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西方的电影文化是美学世界里独树一帜的里程碑,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话语同西方电影符号学、蒙太奇理论进行对话并对接起来,实现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相接合的崭新视角,构建国际化与民族性相接合的中国影视新“意象说”与美学观念,那么,也会给新时代电影文化带来崭新的一页。
(一)电影符号中的“立象”与“尽意”
西方电影符号学中阐述电影是由短路信号构成的,如果用索绪尔理论去解释,电影语言里能指几乎等于所指;电影是一种语言,但是又和语言有所不同。麦茨所说,“一部电影是很难加以解释的,因为它太容易理解了”。语言系统的用词是可以修饰的,是在多种语境当中也会有多种信息的传达。而电影的符号却不像文字语言那样加以修饰。在电影里,一朵玫瑰花的画面就是一朵玫瑰花的画面,它是直观的形象。在英语中一朵玫瑰花可以简单地指一朵玫瑰花,但也可以用作修饰,在特殊的语境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用索绪尔理论去理解,英语单词“rose”这个词,是一组字母和发音合成的,它就是能指;它所代表的又是另一事物,就是所指“玫瑰花”。语言系统的特点在于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巨大差别;而电影却没有这种差别[3]。
然而电影符号也不是单一得直观到无法对事物做出情感的表达和修辞,恰恰相反,正因为电影符号是由视觉画面、声音、蒙太奇剪辑技巧结合的视听复合结构,因此它在表达意义上是独特的,而且是有丰富内涵的。意象之“象”,乃是电影符号外在之“骨”,它作电影的表示成分,画面、声音、剪辑;构成了电影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实体部分。而意象之“意”,则是电影语言内在之“髓”,它构成了电影所含蕴的概念、意义和观念[4]。
(二)电影表达的最小单位:意象元
电影艺术是一种连续的、不可分立的系统,对于划分电影的基本单位,有很多种说法,普遍的说法是电影最小单位是镜头,然而每一个最小单位镜头都是由无数个每一瞬间的静态画面构成,这个静态的画面同时兼有时间和空间的立体式动态延续试听复合结构,每一个静态画面传达一个意向,影片的整体意向就是由若干个微小的“意象元”构成。这些意象元即电影的最小单位。电影电视的语义单位既不是镜头也不是场景的组合,而是电影电视的每一瞬间“意象元”。
(一)内涵——意象之“象”
电影本身就具有用镜头表达内涵的独特的能力。例如拍摄前电影制作者是做了很多考虑的:拍摄时候人物的角度,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光线明亮或发暗的选择,花朵是初放还是凋谢,镜头景别的选择,画面当中的人物空间关系。这些就是构成电影内涵的特殊手段。与其他语言相比,也只有电影语言能达到表达事物的精确性或直观性。正如格言所说的,有时,一幅画顶一千句话,如果我们对某个镜头的内涵意义的理解是于它是从一系列其他可能使用的镜头之中挑选出来的,那么,用符号学的语言来说,这是一个聚类性内涵。也就是说,我们是把这个镜头和同类镜头的同类或母类中那些没有使用的伙伴未必有意识地进行类比,去理解它们的内涵意义。
(二)外延——意象之“意”
电影产生的情感共鸣和巨大效应很多来自于电影的外延能力。因为电影可以纪录可以凭借多元化的艺术手法来造成各种效果。蒙太奇修辞手法是对意象的表达。假若银幕上呈现出一朵玫瑰花,事实上它并不仅仅相当于“玫瑰花”这个实物,而是被赋予了多重内涵。它既可以表达告知观众“这儿有一朵玫瑰花”这个事件;也可以将玫瑰花喻为爱情,即它本身玫瑰花和爱情合二为一的象征物。有的时候电影语言无法表现出书面语言中的某些抽象物或抽象的修饰词语,如“美丽的玫瑰花”,“美丽的”这个修饰含义在银幕上只可能是通过光影特效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物象。要依靠观众内心的感知与理解。因此研究电影符号的表达,我们必须研究其意指系统的修辞关系。
(一)蒙太奇语法结构以象表意
任何影视语法结构,都是电影电视对某种画面语言结构条理的建构;法国符号学家克·麦茨曾说,电影符号学是一种关于直接意指的符号学,也可以说是一种关于含蓄意指的符号学。我们进一步说,电影符号学就是把电影中的“象”与“意”及其如何将二者结合,形成特殊意义的电影结构学。蒙太奇,原本就是指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它也是电视画面的结构方式。蒙太奇手法将客观的若干组镜头组合起来构成画面感,观众从组接的画面中体会编导所要表达的“意”。运用蒙太奇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极大地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电影是编剧和导演表达个人主观意念的媒介,编导在对镜头拍摄和对画面进行组合时,必然会融入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蒙太奇的语法修辞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的自我表达提供了技术手法,但是任何导演创作中的主观性都不能违背现实的真实性和观众的心理接受能力。简单来说,影视剧的镜头组接是以人物传递的视觉或思想为基础的,其中所传达出来的“意象之象”要能够与观众的认知经验相结合,才能产生观众认知的“意象之意”。例如有一个镜头主人公驾驶着一辆汽车在路上行驶,中间会通过场景的不断转换来表示开车的过程。通过剧中的人物提到他要去的地点时,下一个场面就是他要去的场地。这样通过镜头的转场,交待剧情和内容,观众很容易明了。另外在表现节奏上,剧中两个主人公沿着不同的方向抢夺某一件宝物,为了制造悬念,营造气氛,往往通过不同场景的穿插以加快其节奏。紧张和激烈的主观情绪带动,需要通过客观的镜头组接,要求转场的技巧性以及镜头切换的自然流畅给观众传达情绪和意境。第三是两个场景剪辑点上镜头衔接的合理性,上一个场景是用渐隐、淡出,下一个场景就是用渐显、淡入,上一个场景用的是什么景别,下一个场景用什么样的景别来衔接,都是剪辑人员必须要考虑的。
(二)剪辑中的隐喻手法以象表意
隐喻蒙太奇侧重于抒情性,具有修辞手法中的隐喻功能。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个手法的特点是将两个不同事物间某种相似的特点凸显出来。引起观众的联想,以象表意。例如影片中出现一朵美丽的正在盛开的花蕾,后面接了一个镜头是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人,这是一种隐喻的用法,隐喻两人的感情像花朵一样绽放,不凋零。但是如果把同一个镜头花朵绽放,前面接了一个镜头是一个美丽清新的少女,则隐喻的内容又发生了变化,寓意少女如花朵般美丽纯洁,期待爱情的盛开。所以隐喻手法在蒙太奇技巧上的处理时比较微妙、艺术化的。隐喻奠定了影片创作者所想传达的话语。
(一)影调
影调是电影符号中的视觉效果传达要素之一,从造型角度讲影调是指画面的黑白倾向。影调的处理以场景、段落为单位,不能一个镜头一个调子。
1、从明暗度分为高调、低调
高调画面是指以浅灰、白色为主色构成的画面。其拍摄特点是亮背景,亮主体,散光和顺光照明是获得高调画面的必要条件。但是高调画面在构成上必须有少量的暗色或亮度偏低的色彩,以便使得亮调有层次感,否则画面类似曝光过度的效果。
2、高调画面表达幻想、回忆的意象
高调画面构成的情节多用于表现特定的心理情绪,如幻觉、梦境、幻想或用于抒情的场面。例如电影《罗拉快跑》中,男主角回忆丢失的10万马克的情景时候用的是高调画面,表现当时心情的紧张和恍惚。有些彩色高调画面也表现回忆过去的美好幸福欢乐的场景。电影《美人依旧》中有一个场景,姐妹两个人欢快的跳舞的画面用了色彩高调画面处理,再现了童年美好的回忆。
3、低调画面表达深沉、压抑的心理情绪
低调画面拍摄时候选择深色背景,配以侧逆光、逆光,经常用于表现人物深沉、压抑、恐惧等心理情绪。例如电影《美国往事》中主人公回忆起过往的青春年少岁月,内心充满无尽的伤感,用了大面积的黑色背景逆光处理,突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二)色彩
色彩在电影中所形成的视知觉具有多变性,基于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同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进而产生某种联想,这就是色彩具有象征性。色彩的象征性特点也是传达影视画面意象学的一个重要元素之一。
1、色彩表达人物心理
常见的色彩表达,白色表达快乐、清晰、纯洁的意象;黑色表现悲哀、绝望、严肃;黄色表现贵重、智慧;绿色表现和平、健康、生长;蓝色表现冷静、消极、雅致;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意境。
2、色彩表达视觉意象的形式
色彩基调是用一种色彩作为影片的基调贯穿整个电影作品的手法。以表现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美国影片《金色池塘》,用金黄色作为基调,表现了黄昏恋的温馨的浪漫气息。某些影片中会用到段落调子,即影片的某个段落用不同色彩基调,为了表现不同的情节和不一样的人物情绪。比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表现年轻时候父母的美好的爱情故事时候用的彩色画面,表达了爱情的美好纯洁及浪漫的气息。而当表现父亲去世时候的场景则是用了黑白色调,表达的是一种离别和痛苦的情绪,色彩在这里传达了故事情节的建构和情绪的渲染和意象的表达。
(三)写意性镜头
1、长镜头
长镜头的表意功能同蒙太奇一样也是丰富细腻的。长镜头利用单个镜头的快慢变换整个影片的节奏,悠长而缓慢的镜头可以塑造温情舒缓的画面,节奏快的可以营造紧张恐怖的画面。例如电影 《断背山》中一个画面是一分多钟的长镜头,男主角抱着沾满血迹的上衣痛哭的场景,此处用了一个普通的长镜头,将主人公不能自已的情感真实地再现出来,虽然没有任何台词和片场道具,却交待了剧情的内容,然而意义深远。在影片的最后结局处,同样运用了一个长镜头写意性非常强。男主角打开衣柜,画面中是两件沾满血迹的衬衫和一张照片。此时男主角将柜门关闭,把衬衫与照片封存起来,情节再一次升华,增添了悲剧的色彩,景与情互相交融,以景瑜情,意得而象忘,烘托了诗一样的意象。下面一个长镜头是男主角独自走向深长黑暗的巷口,旁边灯红酒绿的场景与悠长黑暗的巷道形成对比,此时画面以象表意,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颓废,暗示了他的生活的低谷与阴暗。
2、特写
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称为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中被拍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较接近观众。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可以忽略。特写镜头能够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5]。在一个段落或片段中,由于特写镜头的加入可以使得画面有强调和加重的含义。在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男主角初次出现在画面里是用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一双手在处理一个海螺化石,然后镜头上移,男主角的脸进入画面。这组特写镜头很简明地交待了主人公的工作和身份。特写镜头用起来会使得画面很自然随意,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但是特写镜头不宜滥用,要少用精用,才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3、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在拍摄时候,镜头相对稳定,给观众相对集中地收视时间和比较明确的观看对象,它满足了观众普遍的视觉要求和视觉感受,所以在电影摄像中,需要经常运用固定画面传递信息,表现主体。固定画面以静的形式,给观众以深沉、庄重、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创作者通常利用固定画面在心理感受上与运动画面偏向于动的心态的不同之处,来为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服务。
4、空镜头
空镜头又叫做“景物镜头”,是电影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具有抒发人物情绪、表达作者意图、推进故事情节,有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具有产生见景生情、渲染意境、烘托气氛等艺术效果。可以在观众的心理上造成某种紧迫感,空镜头的运用,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是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情绪结合起来。向观众灌输作者态度的一种手段。电影《孔雀》表现的是少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坚持执着。但是故事的最后主人公不得不被平庸的生活逼的满心伤痕,女主角在美好幻想破灭时候,泪流满面,影片结尾处的孔雀开屏就是一个空镜头的运用,是一个点睛之笔,镜头长久的停留在画面里,这一个写物的空镜头将美丽的孔雀与女主角联系在一起,让人遐思。
[1]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高明珍.影视画面语言[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吴琼.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J].文艺研究,2006,(1).
[4]张舒予.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 2006,(4).
[5]尼古拉·米尔佐夫.文化研究(第3辑)[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Visual Image Expression in the Film Symbol
WEI Ying
(Suqian College,Suqian,Jiangsu 223800,China)
Visual image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ive expression of the audience’s“sense”and the objective “appearance”o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screen,the unity of inner emotion and the outside world scene. The film symbols of color,tone,lens,transitions and montage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properly convey the picture images,better express the author’s intentions and transfer them into the audience’s psychological artistic conception.
film symbol;visual image;expression;montage
I206
:A
:2095-3763(2015)01-0062-04
2014-09-12
魏颖(1981-),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和教育游戏教学改革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空间认知类教育游戏的视觉设计研究”(2014SJD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