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比较研究

2015-03-27 00:58张雄辉周明珠
关键词:科技型科技企业

张雄辉,周明珠

(1.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4;2.泉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0)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比较研究

张雄辉1,周明珠2

(1.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4;2.泉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0)

针对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特点,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通过产业集群、产业链的环环紧扣等手段形成领头羊的创新模式。合理利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法来提出政策性举措。这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模仿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是由技术人员创立或参与创办的,公司人员基本为科技人才。企业主要以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销售为主营业务,因此,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手段及存在的社会使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社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

一、美日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的特点

(一)技术创新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随着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想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水平,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西方科技型中小企业各自做着不同的努力。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拟定和实施了“教育与培训计划”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多家“小企业发展中心”和“企业科技信息中心”传授了先进的科技给中小企业,并从资金支持、管理指导、咨询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欧美科技型中小企业纷纷借助政府出台的有关提升科技的政策,全面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德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则着力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全员科技教育,并通过建立企业研发机构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力。

(二)知识供应链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的柔性管理

围绕知识投入,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无限循环方式,所有人都被一条无形的知识链所联系。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靠向大企业和社会提供知识、咨询和专业技术而发展。德国则由大企业付诸实践的科研项目很少,因此科研人员纷纷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来与大企业进行知识配套,从“知识供应”中实现科技创新与个人创新。

(三)人力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产权合约和归属感

近年来,欧美企业不仅在大规模的创造产品、创造市场、创造知识。还在企业管理机制和企业精神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欧美企业纷纷将原来的“私有化”组织机制改变成新型的经营机制。而大公司通过改组,把大公司分散经营成多个小公司。更利于责任和权利紧密结合。而欧美中小企业则在凝聚人才上实行企业产权和分配机制的“期权激励”。德国和法国则是通过广泛推行“股份制”来实行激励。无论是哪种激励方式都是为了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美国和日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分析

(一)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美国的作用并不亚于那些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科技创新都来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1.美国技术创新的融资安排是由中小企业管理局主导的

在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呈现多样性。中小企业管理者通过自身的储蓄,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向金融投资公司的贷款,政府的资助和证券的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是融资和借款而并非仅靠自身积蓄。这是值得很多其他国家中小企业借鉴和学习的。

2.美国政府鼓励技术创新

美国一直是世界主要科技的创新发源地。在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上,也采取了非常强大的支持举措。主要表现在美国各州政府通过为培育小企业为主要职能而建立的技术孵化器,通过把技术、窍门、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与资本联结在一起来为技术导向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这些孵化器一般都通过大学、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而建立起来的,以此来保护技术向当地经济的扩散。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不但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非常重视,其对于基础科学的发展也异常关注。利用基础科学的强大支撑,不断地鼓励各种科研机构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而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行政流程简便,使得其能够迅速地将研发出来的高新技术转化成产能。美国就是利用“科学发展——技术创新——实现生产”这一技术创新的模式,使得技术与企业家能力、资本以及消费者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向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提供支持,不断地吸纳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入到“孵化器”中,从而成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美国的一些著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因特尔、苹果等都是通过“孵化器”发展起来的。

(二)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以日本为首的亚洲国家很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它们在技术创新上各有其特色。其中,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产值,就业率等与大企业相比都占据了领军的地位。

1.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

在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立初期基本均能够受到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日本中小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感很强。有几家在传统习惯上习惯服务于大企业的银行在80年代转而为中小企业服务。日本政府正是通过“信用完备制度”和成立“信用保证协会”对缺乏担保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

2.民间融资

除了依靠政府授意的银行融资渠道外,日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会尽力利用民间资本,开展民间担保融资。与欧美的直接融资相比,日本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间接融资,即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大量吸纳民间资本,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地资金来源。

(三)美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

美国和日本都非常注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都对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上,作为经济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和日本都非常重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保障。都通过一系列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扶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与鼓励,但仍存在着许多差异。

第一,创新模式不同。美国由于其科技强国,再加上其科技力量雄厚,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权上实行自由政策,政府金融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扶持。还有美国的个人主义的盛行等的特性,主要采用的是自主创新的模式。而日本因其企业一般是采用的终身雇佣制,因此人员的流动性较小,束缚较大,且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则是采用比较保守的模仿创新的模式。

第二,政府投入的资金支持的不同。美国政府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同需求,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投资等方面的进入支持。而日本则是针对中小企业信用薄弱而资金不足的情况,通过不同渠道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

第三,所采用的税收政策的不同。美国为了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行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累进税制。而日本则是通过实验研究经费的税额抵扣制度,实行技术基础强化税制。

第四,服务体系的不同。美国立足于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广新技术,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和投资,对人才培训,经营管理,技术进步等进行长期的咨询和训练。而日本则是向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首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情报,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情报。

三、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其人员流动大,得不到创新。因此,盲目的市场竞争使得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未来得及茁壮成长,就已经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部分的就业岗位,因此,现阶段人们失业就业流动也相对比较频繁。所以只有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规模化发展的时候,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后劲不足

在中国,由于创业支持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目前还不够齐备。使得很多科技人员首先选择科研院所或是大专院校进行供职。并不愿意自主创业,这就使得在现阶段的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不是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又由于我国专利保护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其宁愿改进、甚至盗用一些现成技术,也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冒着较大的技术外溢的风险去搞科技创新。基于以上原因,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表现出技术创新动力和后劲不足的特征。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够

虽然政府每年都提供大量资金,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导致能够获得政府支助的企业相对来说数据较少。直接导致了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能不高,急需政府出台更为有利的政策鼓励和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三)科技型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不好

如前所述,虽然中国目前针对专利保护的法律制度一直在不停地完善中,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今其是不完备地。就使得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热衷于“短、平、快”等容易见效的项目。力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其技术没有外溢的情况下,回收研发成本实现垄断利润。再加上,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根深蒂固。虽然时代变迁,但“士、农、工、商”仍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其影子。正是由于这种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导致中国人在技术的发明和创新上具有一定的实力,但对于基础理论科学的研究上相对比较薄弱。而从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科学体系发展作为支撑,科技创新就像无根之木,是不会持续发展的。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使得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不建全。课堂一言堂,学生以背、算为主。对于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由于大学生从小几乎没有养成创新意识,这就使得其在大学甚至更高学历的学习中,很难做到头脑风暴。从而导致我国科技人才缺乏,这也是制约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就业态势,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主要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里就职,在企业的相对很少,也直接导致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创新人才的缺乏。

四、借鉴美国和日本经验改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一)采用模仿创新模式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首先,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底子薄,单靠自己硬干只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向灭亡,而我们都知道人多力量大,就拿厦门的石材进出口有限公司来说吧,厦门石材公司可谓声势浩大,多如牛毛。竞争激烈度可想而知。而在这市场竞争中,却往往是在拼价格,似乎价格越低,才能获得更多的订单。拼价格拼到最后,拼不过的只能默默消亡。而在价格战中胜利的,他们的获利又是微乎甚微,这不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有的结局。所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采取技术创新,就要形成产业集群。通过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形成良性竞争。然后在行业的相互帮助下,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行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了,再来开发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尽可能做到专业化。让世界认可。就拿石材公司来说。只有在国内石材行业总体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世界先认可了中国的石材,也就认可了中国的石材公司。这就是产业集群效应,团结就是力量。

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链应该环环紧扣,即蚂蚁效应。一只蚂蚁是咬不死蛇的。但是当蛇侵犯到蚁群时,蚂蚁就会爬满蛇的全身。最终蛇将败!假设蛇是一条产业链。蚂蚁是产业链中的环。只有当产业链供可应需求时,才能使产业链运作良好。那么就应该涉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每一环节,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真正的环环相扣。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拥有属于自己的产业链。

综上所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应为“抱团——引进——融合——改进——创新”的模式。

(二)合理利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

1.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扩大境外投资规模。保持外贸进出口的稳定增长。同时也要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力度。加大开拓境外市场资金比例支出。扩大离岸出口,支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市场转移到国外去,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以及更深入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走出去”还可以直面当地市场,洞悉市场最新动态。更利于企业及时抓住市场信息,以此来更新换代自己产品,和弥补产品的不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以科技为主要商品,而科技型产品的更新换代又是最快的。只有及时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此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开拓跨国矿产资源,对外劳务合作,以及承包国际工程等,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外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2.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相结合

“引进来”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走出去”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二者相辅相成,本质统一。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优化配置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同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市场的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加大投资规模。出台奖励机制。鼓励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激发企业活力。支持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

(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塑造企业的文化

尼采说过:“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俗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一个企业要想站起来,也必然是依靠他的“头脑”——企业文化。很多企业虽然重视管理,但往往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实际上,优秀的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的表现,它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整体素质。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跳槽呢?导致招工难,找工作难,就是企业的文化得不得求职者的认同。职工更新换代快又怎么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呢?所以,好的企业,要对外提高企业竞争力,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成功的企业可能因为领导者的调整而走向低谷。反正,处于低谷的企业往往却又因为只是更换某个领导者而欣欣向荣。所以,企业的领导者往往需要具备优秀的从商素质。伟大的事业家,要与企业的兴衰荣辱与共。他不仅要懂得管理自己,管理企业,同时,也要懂得感染他人,得到员工的认同。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企业中,这句话不正是最好的反映吗?要想成为企业的领导者,就要学会做一个火种。不仅要点燃别人,更要点燃自己。团结就是力量,只有这样,星星之火,才能燎原。

(注:本文系福建省软科学项目“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4R 0097)

[1]刘骅,张维.基于TRIZ物场分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37-40.

[2]黄波.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制度建构——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2):39-42.

[3]杨世信.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组织模式选择[J].企业经济,2012,(9):18-22.

[4]吴伟.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71-76.

[5]张德茗,李艳.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实现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3):56-65.

[6]李贞,杨洪涛.吸收能力、关系学习及知识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1):79-88.

[7]方四平,吕契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 2012,(7):42-43.

[8]吕贵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基于潍坊的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5,(15):9-12.

猜你喜欢
科技型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