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民歌的美学境界

2015-03-27 04:2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崖州民歌

(琼州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 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崖州民歌,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州大地一片翻腾。崖州民歌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一带用崖州方言和声调咏唱的,且格律严谨、自成一体一种民间汉族歌谣。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崖州民歌主要流行在三亚市、乐东县以黄流为中心的沿海地区及东方、陵水、昌江的部分地区,保亭、五指山等地也逐渐传唱,甚至幅射到全海南岛。崖州民歌是崖州劳动人民生活历练的沉淀,是特定时空下崖州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崖州民歌描绘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展示了崖州人民的衣食住行、乡土风俗、感情生活等,其中蕴涵着详尽而生动的民俗事象,是一部鲜活的崖州人民生存繁衍的社会民俗史。

崖州民歌,是崖州民众直接表达心声的民间文学形式,是盛开在琼南田野上的一朵艳丽的民间文学奇葩。崖州民歌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音韵和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出生于崖州民歌之乡黄流村的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在《黄流民歌的美学境界》一文中写道:“最近,翻阅《黄流村志》,读到男女对歌中有这么一首:‘求得哥愿侬也愿,定定做成线与针。哥且做针侬做线,针过千层线都跟。’多好的诗歌!那来自日常生活的贴切比喻,那发自少女内心的细腻柔情,那出自纯朴农村姑娘之口的生死相随之誓言,那用黄流闽方言表达的言辞和乡音,让我拍案叫绝。如果说,童年时代只是跟着哼,少年时代只会听着乐,那么,现在我终于能够欣赏其内容,联想其歌声,品味其真善美,从而进入崖州民歌的美学境界了。”[1]本文对崖州民歌的美学境界作进一步探讨。

一、情思美

崖州民歌是崖州劳动人民生活历练的沉淀,是特定时空下崖州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崖州民歌描绘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展示了崖州人民的衣食住行、乡土风俗、感情生活等,其中呈现着详尽而生动的民俗事象,是一部鲜活的崖州人民生存繁衍的社会民俗史。其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中,蕴涵着独特的情思之美。《今文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2]经学大师孔颖达云:“在已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3]这里所说的“志”,即“思”的意思。故“诗言志”,包含“情”和“思”两个方面。“思”指的是诗人对于天地人生、宇宙苍生、前途命运、理想价值的思考和感悟。“情”则是与之自觉相伴着的具有能动性的情感体念和情感态度。

崖州民歌的情思美,是体现在民歌题材内容中的思想、情感、志趣等方面的真、善、美的艺术品质。这些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天地人生,或者诗意地记录一件实事,或者描摹一个实景,或者抒发一段真情。作品劝恶扬善,褒美贬丑,以达到春风化雨、移风易俗、美化心灵、完美人格,让人生充满幸福、快乐,社会和平、稳定,充满友谊和关爱之目的。

崖州民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具有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教化功能。面对敌人崖州民歌是投枪,是匕首,是杀敌的武器。抗日战争时期黄流著名歌手孙恢尧利用民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起来抗日。他创作的《抗日救国民歌》组歌分《国难歌》《团结抗日歌》《抗日救亡歌》上中下三篇。下面请听他的《国难歌》:

日本攻打东三省,风声传来冤枉冤。杀死同胞多不数,半以刀杀半枪剌……大国怎受小国苦,口都不提心早菇;各位欠知抚心思,谁肯作人亡国奴。[4]第二册:1

乐东县罗马村中国作家蔡明康先生编注的民歌集《有了红星心里在暖》有不少歌颂苏维埃、共产党、红军和红色政权民歌。如《贫人最爱苏维埃》:

出谜语你来猜,谁人最爱苏维埃;谁人爱走乡公所,谁人想图国难财。你出谜语我来猜,贫人最爱苏维埃,恶霸爱走乡公所,汉奸想图国难央财。[4]第一册:155

这类民歌还有《红军革命为大众》《苏维埃是好政府》《共产党来得翻身》《红军恩情比海深》《送儿来当南战队》等。

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习俗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学地总结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继承其精华,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弘扬美德,宣传孝道也是崖州民歌中传统的思想主题。

1936年黄流地区举行民歌大赛入围作品①此为本次课题调研搜集作品,未公开发表,邢福鹏、何家礼演唱,邢孔史记录整理。以下未标明文献出处者,均为调研搜集作品。,有不少是道德教育,抨击恶行的作品。如《道德歌》:

道德规范人很好,不道德无人类看,既不道德何有国,道德是为国本否?

道德是做人处事的规范,是国本,也是人本。不讲道德的人为社会为人类所不齿。《田蟹歌》则对横行霸道,损人利己的某些人进行批判:

田蟹行横不行正,恃它双钳人都惊,霸占吃田粮不出,契上又没有它名。

也有劝人们孝敬父母的,如《羔羊跪奶畜道好》:

羔羊跪奶畜道好,乌鸦反哺人经看。风前灯烛老父母,欠知及时养亲否!

还有不少民歌告诫人们仁义处世、勤俭持家、自立自强、蔑视功利,等等。崖州民歌蕴藏的丰富的优良的伦理思想精华,不胜枚举。

《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5]白居易认为,诗歌的本根是感情。情感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动力作用与感染作用,历来被人们所重视。诗人用情感思维,千百年来,诗歌这片伊甸园之所以花卉繁茂,弥漫馨香,历久不哀,完全归于情感河流源源不失的浇灌。而爱情则是人类情感中最世俗、最本质,也最美好,最叫人回肠荡气的一种感情,自然也是“发乎情”的诗歌所吟唱不绝的永恒主题。崖州民歌中情歌占很大分量,其中不乏民歌中的精品,就是放在中国民歌大家族中来考量也并不逊色,如黄流后歌王歌后孙炳耀和陈中花的《情歌对唱》《百怨歌》《梁生歌》等都是长久传唱,百听不厌的作品。崖州民歌用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一曲曲缠绵深情的作品,展示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赞美坚贞美好的爱情,展现了崖州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们对婚姻生活的态度与美好的愿望。如《崖州情歌》(蔡明康创作):

崖州人唱崖州歌,崖州歌情飘满坡;哥唱情歌寻情侬,侬唱情歌找情郎。情歌情侬意情深,海角天涯心挂心,落笔洞中吃口蒌,鹿回头前诉衷情。[4]第一册:129

唱民歌是崖州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特殊方式,在民歌中表真意抒真情,毫无顾忌地敞开心灵之门,坦诚直露地奉献爱心。海角天涯、落笔洞、鹿回头几个景点意象逐一展开,是不懈追求爱情的见证。如《情歌对唱》:

孙炳耀:

兄想交妹如线针,情义相投心上念;兄作风筝妹作线,风筝几高线都跟。

陈中花:

风筝几高线跟上,侬比东郎会西厢;情义双双情欢喜,七七留烦鹊架桥。[4]第一册:232

哲思美与文化美是孙炳耀与陈中花民歌对唱的情思美的重要特征之一。“风筝几高线都跟”,这是生活中的真理,用来喻指爱情坚贞就让人信服。西厢记和牛郎织女古典文学典故的运用也强化了作品的文化品味。委婉含蓄地倾诉衷情,令人神往情迷,如尝醇厚醉人的美酒。又如《人情难舍哥难丢》:

人情难舍哥难丢,抗战救民情愿丢,国家兴亡哥有责,抗日救亡不相留。[4]第一册:170

“抗战救民情愿丢”,更见出爱情的难舍与执著。“小我”的爱服从“大我”的爱,不单是个人感情,而是民族感情,感情基础更博大,意义更伟大,更有普遍性。把爱情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爱情更显美好而崇高。

崖州民歌不少作品充满人生哲理。作品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生活的透析和理解。“扁担”过去是崖州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崖州人民大多靠它赖以生存,支撑家业的。它在民间文学不同形式的作品中都有表现,孙恢表、邢福壮等在崖州民歌中均有吟咏。孙恢表唱:

挑尽人间幸福担,扁担不离肩上担;挑子挑夫显荣耀,光宗耀祖靠支木。[4]第一册:99

邢福壮唱:

弯弯扁担压腰拱,担起日头担月宫;担得家家盖厦室,担得子儿受尊崇。[4]第一册:198

作为人民劳作的工具,扁担呈现给世人的是人民辛苦的印象,同时它又反映出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的不懈努力精神。“担起日头担月宫”,“挑子挑夫显荣耀”,言简意赅,体小旨大。如《田蟹和鳝》(邢福壮唱):

田蟹有钳就依势,只有田蟹不怕它,鳝生来是滑皮派,火灰一来到死时。[4]第一册:126

物有所倚,也有所克。《田蟹和鳝》教人切莫恃强,仗势欺人,是活生生,实实在的哲理。

本次调研在黄流市下载到著名歌蓬(长歌)《千里求云风送信》,歌中的佳句所体现的诗意哲理让人感动敬佩:

千里求云风送信,绿水流来接青山……眼看青春容易过,几杰①杰,黄流方言,坚、实、硬之意,木杰即木胆,木头中间坚实部分。的木掉都烂。

又如《王玠土歌》:

喉渴味(就)吃深江水,切勿吃人杯里茶。[4]第2册:175

再如《香也是名臭是名》:

不论做斜与做正,做正做斜人都惊,斜正是非人知了,香也是名臭是名。(邢福鹏唱)

这些民歌所表现的哲学思辨,或者难登正统的哲学殿堂,但这是百姓的哲学,民间智慧,为群众所接受,恭行。

崖州民歌表现了崖州民众的处世态度,应对策略,人生智慧。这种智慧的语言,完全可以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应当看作是生活的箴言,会使我们在生活和人生的路上变得更加睿智洒脱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以三亚市为中心的崖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崖州民歌的创作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新民歌的创作。现在崖州民歌已成为政府部门手中的宣传工具,民歌演唱作为旅游、征兵、计划生育、戒毒等工作的宣传手段。广大作者紧跟形势,选择富有时代精神、现代生活气息的主题进行创作。其中,宣传颂旅游景点的民歌作品最为突出。今日,三亚已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同样也吸引着不少的民歌爱好者。他们椽笔写新歌,歌唱古崖州,歌唱新三亚。这部分作品在《三亚城市名片》征选中就收入了苏盛伟的《三亚,美丽之都》、罗大雍的《景美寿长三亚最》、张远来的《三亚:魅力名城 旅游胜地》等18 位作者的作品。此外还有不少歌唱新时代、新生活的作品,如学羊杰臣的《雷锋歌》《香港回归座谈会》、蔡道运的《奥运圣火》、邢康的《线字歌》、容振亮的《农民冬种瓜菜歌》、李朝丰的《远离毒瘤》、罗大雍先生的《科技歌》等。

新民歌唱响了新崖州,唱响了崖州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崖州民歌的情思美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技巧美

崖州民歌同祖国各地民歌一脉相承,互相影响,其艺术源流是共有的华夏文化精华。崖州民歌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民歌艺术表现技法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创新和发展的,它对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实在高明,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不论是赋、比、兴,还是状物、拟人、夸张等技法,都运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叫绝。如黄流人文学者、诗人张跃虎先生所言:“它平淡而不乏味,富丽而不浮华,表现手法也非常高超。特别是那些‘四句歌’(或曰‘口前歌’)更有不少令人拍案喊绝的佳作。”[6]第11册:10

(一)朴实自然,情深意浓

就艺术的自身规律而言,不管曲也好,直也好,都贵在情真。真实的感情要靠自然得体的形武表现出来。婉转含蓄是一种美,质朴率真也是一种美。受中国文化中和精神的影响,中国诗歌更讲究的含蓄蕴藉,虚实相生;但在民间诗歌中白描写实、抒写真情的艺术手法也并不少见。崖州民歌往往诵过朴实自然的叙事、抒情之咏唱,巧妙地表现深沉的感情,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从深厚的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看似平淡无奇,其内蕴就显得特别丰富多彩,所体现的种种感情,也就显得特别深沉感人了。如《送别歌》:

送郎送到半路分,越送越远心越闷,站在路边捻草尾,看风吹土填脚痕。[7]10

情人送别,乃生活中极平常之事,这首情歌从极平常之事物中,提取最具典型之素材,以最朴素的且叙形式,描述体现了一个女子送别情人时的深沉感情,短短的二十八字,情景交融,形成了一幅极其生动的情人送别画面,非常真实感人。一位女子送她要远离自己而去的情人,送得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送得越远,心中越感到闷烦,种种思绪、担心、顾虑,都在丁个“闷”字中体现了出来。送得太远了,不再送了,她站在路边,望着远去的情人,无意识地捻摘着路边长得高高的草叶,情人远去,已不能再看得见了,她还伫立在路边,呆呆地看着那风把尘土吹扬起来,填埋了情入路上的脚印痕迹,舍不得回去。平淡通俗的歌唱语言,唱出了鲜明的独特画面,细腻地反映出了人物感情的丰富深沉,在平淡中产生了强烈的感人艺术效果。又如黄开林(黎族)唱《待客歌》:

人客欲来无乜待,猪寮只存只猪崽,鸡窝存只老鸡母,客人来到我就杀。人客欲来屋主等,破破屋头有一间,瘦瘦鸡母有一只,酝酿薯酒有一瓶。[7]194

这是流传在黎族地区的一首用崖州曲调创作的现代民歌,从表演手法看,应出自黎族同胞的歌手创作。赋,是黎族民歌表现手法的主要特点,朴素自然地再现生活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忠于生活,直接陈述。这种白描抒写,虽没有刻意修饰,却能起到真实动人的审美效果。黎族同胞热情好客,心里高兴,“人客欲来屋主等”,立刻想到用什么来招待,想到家里都有啥呢。首先想到家里的小猪崽、老母鸡,连客人可能要过夜都想到;接着又满怀歉意想到屋头太破,鸡母太瘦,存酒太少。整首也在想的过程中水到渠成,没有其他煽情和做作。听了这首歌,人们无不为主人的自然朴实真诚所感动。

(二)虚实相生,含蓄委婉

虚实相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条重要的审美原则。含蓄美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之一。中国诗人总是动用种种艺术手法诸如比喻、象征、双关、虚实等,来达到这个目标。而比喻是其中最常用的最有效的艺术手法。诗人先有把所感、所思,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体验,去寻求选择得以表情达意的物象,以心观物,化心为物,从而使意境交融,虚实相生,含蓄委婉。崖州民歌也秉承了中国诗歌这一优良的艺术传统。

如崖州民歌《钩笋》唱道:

男:

想钩竹笋吃笋汤,来到竹头站着看。正欲伸钩去钩笋,收钩回来待笋长。

女:

想钩竹笋吃笋汤,来到竹头不用看。三月甜菇四月笋,适春笋不论短长。[6]第5册:16

这首民歌字面上看似是一首表现劳动场景的叙事咏物民歌,其实是一首运用隐喻手法写的爱情民歌,表现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与体悟。“收钩回来待笋长”,暗示意中人年龄还太轻,不忍心因爱而伤害她。“适春笋不论短长”,暗示爱情的春天已经来临,意中人要勇敢追求。这首民歌用笋的“长短”来比喻意中人的年龄大小,用“伸钩”和“收钩”比喻大胆“追求”,还是“放弃追求”,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婉转巧妙,耐人寻味。

又如《轻轻脚行芳草园》:

孙炳耀唱:

落笔仙洞玩仙水,游浪逍遥入深闺;软软手攀栏杆架,轻轻脚行芳草园。

陈中花对:

落笔仙洞玩仙水,偶遇孟榕桂花开;形影相关双双乐,任蜂逍遥侬花园。[4]第1册:231

孟子说:“食色,性也!”[8]喜欢美色,追求情欲是人的本性。崖州民歌爱情歌谣中有很大部分写到情欲、色情的作品,这部分民谣被称为“风流土歌”,往往是下层群众喜爱的作品。这些民歌有些写得粗俗,淫荡。但也有不少是写得含蓄委婉,富于情趣的。

上面这首民歌,邢福壮先生认为是一首普通的爱情诗,“歌中用芳草地园比喻深闺。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事物,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化为人们熟悉的事物,把特点不够鲜明的事表达为特点鲜明的事物,使人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4]第一册:37

其实,这首民歌还可以理解为色情民歌,“落笔仙”“玩仙水”“轻轻脚”“芳草园”等景物都另有所指。但这首民歌虽写色性,但不露骨、秽恶,虚实相生,含蓄委婉,富于情趣,让人回味。《论语·八佾》云:“《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9]孔子在评论《诗经·关睢》一诗时如是说。在他看来,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所以爱情诗的写作,如果一味取乐读者而失之淫秽,这是不足取的。这首民歌的表现手法,应该值得我们现代写“梨花体”“下半身”体的诗人从中得到启示。

(三)机智巧妙,幽默风趣

弗兰西斯·培根曾指出,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机智是诗歌美的重要品质。机智和幽默相互相成,幽默出于智慧,幽默见出机智。不少崖州民歌歌手,聪明灵活,思路敏捷,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在紧急时刻快速巧妙应对的能力。他们往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展现生活的美,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很多崖州民歌极富幽默感,并带有俏皮的机智。通过幽默和机智,完成其艺术表现,使这些民歌更加增添生活情趣和感染力,同时也反映了崖州人民的性格和才情。它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真纯可爱,而作品更具渊深朴茂之美。

请欣赏《审情》:

母问:

阿香近来娘亲问,昨夜后门是谁开,你在床上与谁讲?你送谁个出后门?

女答:

侬行近去答娘问,昨夜后门风打开,侬睡床上与梦讲,梦送梦魂出后门。[6]第五册:16

这首崖州民歌以对唱的形式,象戏剧中的对白,展现了人物双方的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母亲对女儿的干预和阻挠,女儿则充满了对爱情自主、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爱好爱情的大胆追求,这在民歌中得到了形象传神的展现:夜里好姑娘与情人约会后,把情人送走后忘了关门,天亮被母亲发现审问。姑娘一点不慌乱,回答机智,“风开门”和“与梦讲”,合情合理,不可挑剔,读后让人传会心一笑,见其情深。如此聪明机智的姑娘她的爱情应该是美好的,这也是每个读者对她的祝愿。这也是这首民歌的艺术感染性使然。

民歌之乡黄流村生意人大多口才敏捷,口齿伶俐,不少人是民歌高手。本家有一位大爹邢深栋,公社化时他是个单干户,经常不参加生产队劳动,而到市场做瓜果生意。文革时公社拉他去批斗,说他走资本主义,要他低头认罪。他是个民歌手,嘴前歌很得村民赞赏,曾为村民唱民歌赚点小钱。这时有人叫他唱歌认罪,他立即唱:

与社与跟社吃,此下隔不卖香蕉,社里分乜味(就)吃乜,此下隔不坐市场。(邢孔夫传唱)

这首歌唱得真实合情又幽默风趣,音韵和谐,大家听了高兴,就把他放回家了。

三、音乐美

崖州民歌是崖州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语言艺术之一,它融文学和音乐艺术为一体,具有大众审美教育和愉悦身心的群体娱乐功能。使人们在歌声中,得到文学审美与音乐审美的双重陶冶。崖州民歌是用崖州/黄流腔调演唱,有系统完备的音乐体系,有独特的腔调、旋律、演唱形式、音调等,由于篇幅局限本文不作单独阐述,只就崖州民歌歌词本身具有的音乐特色略作介绍。崖州民歌即使不用演唱形式,只是吟咏时也极有音乐美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歌词格律的音乐化

崖州民歌用崖州方言和声调咏唱的,且格律严谨、自成一体一种民间汉族歌谣。作为一种民间格律诗体,它在句式、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合韵合拍,字正腔圆。因此比其他自由体的歌谣更具音乐美感。

1.句式

崖州民歌的句式通常有整齐的七言句和五言句,也有三七言句,以七言四句为正体,作为一首或一节。除童谣、号子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歌是七言四句式的。各句也可根据需要插入字数不等的句式,如孙恢尧的《国难歌》:

弹雨枪林以身顶,杀敌并不怕牺牲,洗雪前后的国耻,即死战场心都甘。洗雪前后的国耻,热血切不可三分,(到现在)山穷水尽无路去,奋斗才来得生存。[4]第一册:2

2.押韵与平仄

好的崖州民歌要求押韵严谨(押方言韵),一首短歌要求一、二、四句末尾,使用韵母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长歌的一段或是一段的几句的末尾也要同样的押韵或通押。四句尾音的音调,依顺序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字的尾音均不准重复。崖州民歌在用韵上比古诗和竹枝词还要严谨。例如《兔在坡头有月意》:

兔在坡头有月意(押i 韵),欲解闷愁消心机(押i 韵);鲜花插鬓香三载,好话交情忆万年(押i 韵)。[6]第5册:20

末联上句的声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鲜花”对“好话”平平对仄仄;“插鬓”对“交情”仄仄对平平;“香三载”对“忆万年”,平平仄对仄仄平。对得十分工整。

崖州民歌格律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讲求句式整齐匀称,词语的音韵美,声调平仄相调,韵脚和谐自然,从而造成诗歌抑扬起伏,悦耳听说的音乐美。

(二)艺术修辞的音乐化

作为民间的文学艺术形式,在民歌的创作中,为增强文学性、艺术性,加强艺术感染力和提高自身文学价值,作者尽可能注意民歌的修辞。赋、比、兴是许多民歌都大量使用的修辞手法。其中顶针、对仗、复沓等修饰手法,加强民歌的音乐效果。

顶针,也叫联珠,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句子头尾相蝉联,上递下接。崖州民歌的顶针修辞手法,通常出现在长歌(即大朝歌)中,它的构成特点是长歌的每四句为一小段,下小段的开头一句是上小段的第三句或第四句。上下相邻的两句首尾相连,使前后衔接,环环相扣,连绵不断。例如《国难歌》:

日本攻打东三省,风声传来冤枉冤;杀死同胞多无数,半用刀杀半枪刺;杀死同胞多无数,半是姊妹半弟哥;身尸堆如高山岭,鲜血流程深江河。身尸堆如高山岭,机关民房放火焚。[4]第二册:1

崖州民歌中的顶针手法,句句顶接,顺势而下,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人以回环流畅的蝉联之美。顶针句的重复运用,衔接得当,节奏感强,增添了民歌的艺术效果。对于歌手来说,蝉联的句子容易记忆,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利于崖州民歌的传唱。

对仗,是古代诗联格律的表现形式之一。诗联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崖州民歌在格律上并不作硬性规定,但在实际创作上不少作者还是融入了对仗的修辞艺术,提升了作品的文学艺术层次。崖州民歌的对仗创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前五者与古典诗联相同,此不累举。平仄相对用是崖州/黄流方言韵。例见上文《兔在坡头有月意》。崖州民歌的对仗修辞,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从形式上看,章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尤其平仄的对仗,更有一种声调和谐,抑扬有致的韵律美。

反复重沓,是崖州民歌经常采用的修辞艺术,指的是民歌的语言——同―个词语或语句的反复出现。可以是局部或整体的,也可以是连续或间接的。《百怨歌》:

天地人生人在世上,前世因缘天注定,前世因缘天地注,天地注前世因缘。[4]第二册:196

对主题上反复强化、一唱三叹以,咏叹人生命运的不可逆转,无奈之极。例如上文《审情》中,“后门”出现四次,“谁”出现三次,“梦”“风”各出现两次,但并不使人感到重复、多余,反而感到用得巧妙、有趣,这是复沓的艺术效果。此类等等。反复重沓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起到反复咏叹,突出强化,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歌格式整齐有序,有规律又有变化,而又回环起伏,产生照应充满语言美。

结 语

崖州民歌是崖州社会的活化石与传统文化的活密码,是古崖州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崖州民歌都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崖州民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思美、艺术美、音乐美等美学境界,是崖州和崖州人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心灵美在艺术上的体现。歌谣学家吴超认为:“民歌……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一种文艺现象,也是一门具有多种功能与价值的科学研究对象。”[10]崖州民歌已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崖州民歌的研究有待趋向深入。读懂了崖州民歌,就读懂了崖州社会,读懂了崖州文化,就读懂了崖州生活。因而,探讨崖州民歌的美学境界和文化价值,是崖州民歌研究的重要主题,对于崖州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目前海南正在加紧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脚步,三亚作为海南最重要的旅游胜地作用重大,原崖州属地的乐东县的旅游文化建设也在快速起步。崖州民歌的发展中心在崖州地区,但其辐射已达到琼南影响到全海南岛。崖州民歌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在全省都会发挥作用,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风光旅游转向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海南虽然拥有丰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但亦存在着文化旅游薄弱的危机,原因是文化遗存少,对自然资源的文化"加魅"不够,增加自然旅游资源魅力的最好方式是旅游文学,也只有旅游文学能够提高海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而海南由于地理隔绝和政治疏离的原因,经典文学少之又少,要挖掘海南旅游文学的资源,只有走向民间,大力搜索,整理并传播民间文学。从这个角度看,崖州民歌将是重要的海南旅游文学的资源,它的美学价值将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挥特殊作用,并充满生机和期待。

[1]邢福义.黄流民歌的美学境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7):4.

[2]王春红.中国国学经典藏书:尚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9.

[3]李梦生.乱世的青史-春秋三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72.

[4]邢福壮.崖州民歌[M].海南民间文学艺术丛书:1-4 册.香港:中国文艺出版社,2004.

[5]萧统.文选[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1279.

[6]邢福壮.崖州民歌[M].崖州乡土文化系列丛书:5-12 册.海口:海南出版社,1983.

[7]龚重谟.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8]崔建林,编.中国传统文化大系:四书五经·孟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98.

[9]董原,译.国学经典双色全译本:论语[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8:8.

[10]吴超.中国民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3.

猜你喜欢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及其英译
北宋大儒宰相丁谓在崖州新传
崖州自行车旅游发展分析
畲族民歌
基于边疆视角的崖州文化演变进程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崖州志》:在地方志书中尚属佳制
海南崖州民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