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旅游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究
刘传营,马丽卿
(浙江海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休闲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已经越来越为我国的消费者所认可。然而,由于政府在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管理上有一定漏洞,加上从业人员自身环保思想落后,游客自身行为自律性较差,这一旅游方式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人深思。论文从生态农业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入手,对于其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阐述和归因分析,并且对于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环境保护;研究;准入机制
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形式。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园林形式。[1]生态农业旅游目前主要呈现出的是观光形式的旅游方式,然而在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诸多的环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一)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近年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2010年,连续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休闲农业作出具体要求;农业部在2011年8月印发了《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广义的生态农业旅游指的就是休闲农业,而狭义的生态农业旅游本身也是休闲农业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以农业为主题,通过对于农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旅游产品的规划,同以餐饮、游玩为主的休闲农业不同,这一旅游主要关注农业、农产品等。
生态农业旅游目前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已形成了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比较集中的休闲农业区。2013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经超过180万家,年接待游客9亿人次,营业收入2700亿元,带动2900万名农民受益。2014年上半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5亿人次,营业收入1500亿元,带动3000万名农民受益。[2]每到小长假、黄金周期间,城市周边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都会迎来相当可观的城市游客,从国家目前鼓励服务业、旅游业发展的态势来看,这一行业仍有发展的广阔前景。
(二)生态农业旅游中的环境问题
纵观我国各个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基本上都是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来进行发展,虽然这是一个发展的基本路径,然而通过“圈地”等方式强占农田进行不合理开发,加上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就会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对于环境的破坏性大,二是项目自身的竞争力有限,生存期限有限。按照国际惯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而我国多个生态农业旅游是小于这个规模的,项目鳞次栉比、林林总总,不仅造成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效益低下,更是导致单位面积内环境的过载。
除了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本身对于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之外,一个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展之后,纷至沓来的游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是目前项目所难以承担的。国人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加上旅游期间疲劳等问题,导致每逢节假日,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中都会留下诸多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这些垃圾的存在本身就加大了地域的环境压力。
我国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多数都是由农民转化而成,在兴办起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时,他们自身对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根本不甚了解,造成在建设时期就缺失环保措施。而在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开展起来之后,又往往更加重视盈利而忽略环境保护,不注重保护环境,甚至为了满足游客需求盲目引进外地物种,这种思想与行为造成了诸多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外部物种入侵等环境问题。
(一)生态农业旅游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归因分析
生态农业旅游导致环境问题,直接原因在于政府对于生态农业项目的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诸多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都缺乏合理的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通常是在政府的提议下,在市场的催生中,由当地的农民自发的发展起来的。这种规划、建设通常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也没有进行环境评估,地方政府和农民本着“先搞起来再慢慢发展”的理念,先从资源下手,进行野蛮的开发,全然不顾环境承载力。
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关键还是在于生态农业旅游的从业人员本身环保意识不足,以及其对于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诚然,我国近年来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发展使得部分农民转业从业人员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种经济利益并没有转变其思想,向环境要效益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而没有取得很好经济效益的项目管理者就更缺乏环保意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是能够主动牺牲环境的。归根结底,还是从业人员自
身眼界与素质的问题,从业人员准入机制、环境评价体系的缺失也纵容了这些思想的蔓延。
而我国游客本身的综合素质问题,也是导致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在特定时间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导火索。节假日比较集中、游客行程紧张放松对于自己的要求都是使得这一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游客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仅仅是游客单方面的事情,同样需要多方面来综合考量与处置。
(二)生态农业旅游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分析
要解决生态农业旅游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针对问题的原因来对症下药的解决。生态农业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其牵涉到社会公德问题、政府管理问题、行业准入制度问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等,需要各个击破。
首先,我国政府需要切实的对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环境问题负起责任来。在前期规划上,一方面,要加强对于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前期规划,保证其在建设初期能够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要将生态农业旅游划在环境保护区的红线之外,形成对于环境的有力保护。另一方面,要剪辑健全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准入机制,出台对于生态旅游项目的环境保护标准,隔绝一批不达到标准的企业,拒绝其进入本行业,同时要在准入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追则,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相关项目不符合准入机制标准的,要一家家查并关停。如此,从事前和事后进行规范,则能够使得政府的调控功能发挥完全,形成有效的环保屏障。除此之外,为了给予从业人员提升环境保护硬件设施的空间,政府还应当在别的层面给予具有环保思想的项目以一定的政策、资金上的支撑。如日本制定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政府在硬件配套设施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大大解决了休闲农业建园的资金成本;意大利对给予开展农业旅游的单位开辟通路,使其享受政府的有关农业低息优惠信贷和税收减免政策。我国政府可以政策和支撑促进生态农业旅游的环保建设,帮助从业人员解决切实的困难。
其次,针对生态农业旅游的从业人员本身环保意识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要负起责任,对于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在意识上对于其进行指导。而最为关键的是,从业人员需要从自身的角度来扭转思想,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要意识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是靠消耗环境来进行的,而是要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谐发展才能够实现的。台湾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占全台面积50%以上的森林资源,融合当地自然、文史资源及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等,在亲和自然的同时实现了很好的盈利。这一案例对于生态农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启事是,相关从业人员还需要开拓眼界,要将具体的发展策略作更为细致、科学的判断,要主动降低自身项目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要逐步实现靠农产品和旅游服务实现效益,靠独特的旅游文化分为和旅游体验项目来实现效益,要真正将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向服务业转化,拜托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收”的思想理念。实现以上两点,最为重要的还是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学习和思考,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提升环保意识和发展意识,对于自身企业的发展也会有很有效的提升。
最后,从目前造成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游客旅游导致的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来看,解决需要的也是多方面的支撑。一方面,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在规划时,就需要在硬件设施上考虑到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要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在合适的地点放置足够的垃圾收纳器具,使得游客能够轻松的完成垃圾的分类、丢弃,不会因为客观原因导致对于环境的勿扰。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以及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本身,都要注重对于旅游文明、生态文明的宣传工作,例如,在环境周期间集中宣传旅游文明,或者在景区的导视系统、大屏幕上进行旅游文明、生态文明的宣传,要使得游客在出行的时候能够有一盏保护环境的明灯在于心中,在不断的提醒中加强对于自身的自律。在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数十年的当下,主动去污染环境的游客数量还是少的,只要景区服务到位,应当能够有效的环节游客旅游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农业旅游本身就有“生态”二字,这种旅游项目本身来源于环境,同时也需进一步亲和环境,才能够实现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初期,出现一定的环境问题也是正常的,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为生态农业旅游本身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论文认为,生态农业旅游的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管理问题,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政府、从业人员乃至大众媒体、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方能够使得生态农业旅游环境问题逐步减少,使得生态农业旅游真正回归“生态”本源。
参考文献:
[1]陈艳萍,祁真.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及开发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休闲农业是朝阳民生产业[EB/OL].http://money.163.com/14/1016/ 06/A8LKG1K400253B0H.html.
[3]李广宏.基于“农业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5)
[4]严贤春.生态农业旅游[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