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宝 张成 薛刚
[摘要]辽宁新岭铅锌矿具有明显的层(岩)控矿、构造控矿和岩浆控矿的"三位一体"成矿属性,探讨其地质特征对于分析成矿规律十分重要。成矿规律的探讨,对于外围找矿、以及以后类似矿山找矿,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铅锌矿 辽宁新玲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77-1
1引言
辽宁新岭铅锌矿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的中西部,是城子老矿山的一部分。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辽宁新岭铅锌矿地质成矿条件较好,找矿条件优越。探讨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于以后矿山的开发利用,以及下一步周边、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辽宁新岭铅锌矿矿区地质特征
青城子矿田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的中西部。新岭详查区位于青城子铅锌矿的北东部,与榛子沟井田相邻。
2.1矿区地层
区内出露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和盖县组地层,其分布特征自老到新分述如下:
(1)大石桥组三段(Ptld3):由白色、灰白色中厚层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白云大理岩夹方解石大理岩及菱镁矿层组成,是本区铅、锌、金、银多金属及菱镁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2)盖县组(Ptlgx):大面积出露在矿区中、东部,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层厚50m~400m,主要岩石为云母片岩,其次为矽线石云母片岩,黑云变粒岩,属于陆源碎屑岩建造。
2.2矿区构造
(1)褶皱构造:矿区内发育两类褶皱构造。一类为辽河期东西向四棵杨树向斜构造,两翼较对称,倾角平缓,由于受印支期构造岩浆岩影响,构造形迹表现不明显;另一类为印支-燕山期的新岭背斜,轴向近东西,新岭花岗岩沿背斜轴部侵位,背斜及两翼有矿化活动。
(2)断裂构造:按对铅锌多金属矿产的控制作用可划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
①成矿前断裂:主要为北西向层间断裂,由层间滑动形成破碎构造带,规模较小,局部赋存有铅锌矿体。
②成矿期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北北西向切层断裂。北东向断裂多期多次活动明显,先期活动表现为花岗斑岩、煌斑岩、闪长玢岩充填在北东向断裂中,后期活动沿脉体及附近形成2个北东向含矿构造带;北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主要发育在四棵杨树向斜核部及附近,形成3号含矿构造带,断续延长600余m,延深360m,走向345°,倾向南东,倾角42°~45°,构造带局部含银铅锌矿(化)体。
③成矿后断裂:主要为近南北向和北西向,规模较小,对含矿构造带没有明显错移。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新岭花岗岩及其衍生的各种中-酸性岩脉。印支期岩浆岩对铅锌成矿作用明显,新岭花岗岩为成矿提供热源和部份成矿介质,各类脉岩对含矿热液起富集和屏蔽作用。
3辽宁新岭铅锌矿成矿规律
3.1矿床成因分析
区内铅锌矿床的形成受多种控矿因素综合控制。在古元古宙时期,该区出现裂谷活动所造成的地壳拉张、变形及其相关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环境;不同级别的裂谷盆地内的沉积作用以及海底火山喷气作用、沿同生断裂发生热水沉积作用,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沉积及成岩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对成矿元素沉淀、富集或矿源层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裂谷盆地闭合时期的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已形成的层状矿体进行改造,并促进矿体的“重就位”和脉状矿体的形成;中生代岩浆活动对矿化的叠加改造及富集起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该区铅锌矿床的形成受多种成矿地质条件综合控制的结果。简言之,青城子铅锌矿床成因为喷流沉积-变质变形和岩浆热液叠加成矿。而新岭区铅锌矿体受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更明显一些。
3.2矿体的成矿规律
青城子铅锌矿分布严格受层位及建造(包括岩性、岩石组合)、岩浆及构造(包括褶皱、断裂)作用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层(岩)控性”、“构造控矿”和“岩浆控矿”的“三位一体”成矿属性,矿化特征以热液充填交代为主,矿化形式为似层状和脉状,矿化空间分布上具有“上脉下层”特点。层状、似层状矿体赋存于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下部碳酸盐岩与角闪片岩、变粒岩、云母片岩互层带中,矿体受控于层内层间裂隙带,呈交代充填脉状和浸染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脉状矿体主要分布于大石桥组上部透闪石大理岩断裂带中,矿体呈不规则脉状或不规则囊状,矿石品位较富,矿体多充填脉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有时与煌斑岩等脉岩相伴,本山、麻泡区浅部矿体等多属于该种类型;羽脉状复合矿体多分布在上部含矿层,矿体主要分布于大石桥组三段条带状大理岩、云母条带大理岩中,矿体规模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矿石品位较高,南山区铅锌矿体属于此类型。
新岭铅锌矿位于青城子铅锌矿的北东部,虽然总体上符合矿区成矿规律,也具有自己的分布特征,主要分布规律是:
(1)矿体主要赋存在大石桥组三段地层中,在各种岩性的互层带中,特别是大石桥组三段二层与一层接触部变粒岩、片岩、白云石大理岩的互层带中矿体厚度相对较大。
(2)控矿断裂为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当北北西向断裂切割到四棵杨树向斜的核部时矿体厚度变大,矿体较连续,形成所谓的“向斜核部加一刀”的控矿构造格架。
(3)各类脉岩对北东向铅锌矿体起富集和屏蔽作用。如一组走向30°~45°,倾向南东,倾角10°~45°的煌斑岩、花岗斑岩上下盘及附近常有银及铅锌矿(化)体富集。
4结论
辽宁新岭铅锌矿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大石桥三段(Ptld3)、盖县组(Ptlgx);矿区有辽河期东西向四棵杨树向斜构造、印支-燕山期的新岭背斜,按对铅锌多金属矿产的控制作用可划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断裂,其中成矿期断裂对铅锌矿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印支期岩浆岩对铅锌成矿作用明显,新岭花岗岩为成矿提供热源和部份成矿介质,各类脉岩对含矿热液起富集和屏蔽作用。
根据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分析,辽宁新岭铅锌矿矿区具有明显的“层(岩)控性”、“构造控矿”和“岩浆控矿”的“三位一体”成矿属性,矿化特征以热液充填交代为主,矿化形式为似层状和脉状,矿化空间分布上具有“上脉下层”特点。成矿规律的探讨,对于外围找矿、深部找矿以及以后类似矿山找矿,可以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