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
一、原因探析
1.家长的担心使然。家长大多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包括对孩子绘画的评价,担心孩子因为画不好画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影响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整体态度。于是乎,家长会帮助孩子绘画,尽可能争取呈现给老师的画很完美,以博得老师的好评。
2.教师的说服不到位。案例中教师已向家长做了解释,但解释没有起到作用。其实,让孩子自己动手绘画的好处远不只老师所说的这些。另外,还要说说家长做法的弊端。
二、若干建议
1.了解绘画对幼儿的意义。对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游戏方式。孩子也有需要发泄的时候,但语言发展的不完善使孩子通常无法采用倾诉的方式达到目的,而哭闹、撒娇又不被允许,于是绘画便可成为孩子发泄的途径之一。这是绘画带给孩子独有的好处。也就是说,绘画让孩子多了一条表达的通道、方式。这一点需要告知家长。
2.形成正确的绘画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发展是多元的,有些孩子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他们的绘画作品有灵性,耐看;有些孩子在绘画方面则无此特点。但绘画不好的孩子有可能其他方面发展不错。所以不能狭隘地理解幼儿的绘画,更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孩子的绘画作品。教师、家长对此都要有认识。
3.告知家长包办代替的弊端。建议老师将包办代替的弊端告知家长:包办代替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画画不好,妈妈会帮我画;以后作业不会做,妈妈也会帮我做;今后凡事不会做,妈妈都会帮我。凡事依赖家长,孩子的独立性无法培养,这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也许啃老族便由此诞生。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可以帮助家长纠正错误做法。
4.循序渐进让孩子独立绘画。可建议家长循序渐进地进行:先家长与孩子共同绘画;之后以孩子绘画为主,家长绘画为辅;最后让孩子独立绘画,家长欣赏。注意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家长始终予以关注,尤其是对刚刚独立绘画的孩子,家长的关注非常重要,它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绘画的信心。另外,注意尝试让孩子自己讲解一下绘画作品,以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
5.积极反思教师自身的要求。案例中老师对孩子统一要求,绘画能力强的孩子很容易完成此项“作业”,而对绘画能力弱的孩子来说,这份作业便成为负担。可否差别性(差异性)地布置绘画作业?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如此做法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出《纲要》、《指南》所一再强调的“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并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