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子
摘 要:在了解了艺术起源及其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同时,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分析阐述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因此,如何理解艺术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同步性,如何理解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如何理解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了解和掌握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艺术发展史的整个过程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主要论题。
关键词:艺术发展 规律 发展过程
中图分类号:J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236-02
1 艺术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同步性
对于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生活的发展的关系,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艺术是同社会历史一起向前发展的,即艺术如同历史的进化一样也是进化的。这里应该首先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的发展是有特别的规定的,即强调的是艺术的形式、观念和表现手段、表达的内容,而不是说艺术的螺旋式上升即不断的繁荣。事实上,艺术发展比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与时间的关系上要更为复杂,如果说人类社会与时间的展开是基本同步的,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那么艺术的发展虽然也随着时间的展开而发展,但这种发展却不能简单地以进步来衡量。更准确地说,艺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的同步性主要表现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总会产生相应的艺术,社会生活发展了,艺术也跟着发展,但艺术的发展不一定就进步,如果硬要说进步,那么这种“进步”只是多元可能性的不断展开。
首先,从形式上看,艺术发展和社会发展基本上具有一致性。例如立体派同结构主义,未来派、风格派同工业技术思想,达达派的机械图纸绘画同机械制造形式,超现实主义同弗洛伊德的释梦说等。其次,从观念上看,艺术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更是关系密切,艺术在一定的程度上表达的是社会现象变化的最早的细微的表现。例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的艺术作品意味着启蒙的孕育;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的艺术作品表达了存在的思想的萌动,但这并不表明艺术家比哲学家、思想家更卓越,因为艺术家主要是运用感性直觉提出问题而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从历史来看,天才的艺术家都是先于时代而觉醒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异常敏锐的艺术直觉深切地感受着社会、历史的最微小的变化。再次,从表现手段上看,艺术发展同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例如,在此1966年的纽约以“艺术和工程”为主题的展览会上,一系列运用高科技设计的艺术作品闪亮登场,这就表明艺术家与科技研究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艺术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性
艺术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发展是按其自身内部的规律来发展的。这些规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艺术发展是继承与批判的统一,是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批判。
当艺术发展较快时,批判的一面表现比较明显,传统艺术往往被贬低。当艺术发展较慢、表现出一种稳定状态时,传统艺术的成就往往被夸大,后人对前人有一种盲目崇拜的倾向。应该说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的、有问题的,正确的态度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发展艺术,既不肆意贬低传统,也不盲目崇拜传统。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从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来看,古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对继承强调得更多一些,如中国传统艺术是非常强调继承的;而现代艺术则对批判与否定强调得较多一些,如现代主义诸流派都是以激烈的批判者和破坏者的状态出现在艺术舞台上的。从整个艺术发展历史来看,艺术发展的速度也不完全相同,往往是在继承消化与破坏否定之间轮流变化,某个艺术门类在稳定了一段后就要寻求新的变化,而新的变化产生之后又要稳定一段时间。虽然我们要求艺术家要不断创新,但是创新是有时代的共性的,事实上个别艺术家即使有主观的创新愿望而没有创新的时代条件的话,这种创新步伐往往迈得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在某种潮流或风格占据统治地位后,欣赏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期待心理,他们并不期盼着艺术总是在不断变革,相反他的期待视野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期,这也就使得一些艺术家即使想要创新,但也未必获得其受众的认同。如中国台湾歌手费玉清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种稳定的风格,他的“粉丝”也只认同这种风格,他想变都不行。同样地,中国山水画自从宋代以来,一直以一种稳定的风格延续到清代,其原因也是因为艺术发展中的求稳心理使之然。因此,艺术的发展是变与稳的统一,而不是一味求稳或一味求变。
2.2 艺术的发展是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艺术的发展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形式的发展。但是,形式与内容并不是和谐统一、同步发展的。在艺术发展的内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非同步性是经常存在的,甚至可以说这是艺术发展的常态,而内容与形式的发展的同步协调不是说不可能,但其可能性及实际发生的太小了。在艺术发展中,经常可以见到内容超前发展而形式滞后或相反的形式超前发展而内容滞后这两种情况发生。
2.3 艺术发展中的创新还往往以复古的形态出现
艺术发展中的否定与批判总是对当前的流行风格来说的,如何否定当前的流行风格,艺术家当然也有可能创造一种全新的风格,但艺术家也可能会追溯到更久远的艺术传统而实现对前的风格的否定,这种“隔代遗传”由于有了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因而在复古的口号下完全有可能导致一种新的风格的创造。艺术史上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次大的发展就是“文艺复兴”,而从字面上看,它的目的就要复兴古希腊艺术的伟大传统,而实际上要完全退回到古希腊艺术是完全不可能的,回到古希腊中的“希腊”也都是各人心中的“希腊”,而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标准,这样在否定当前的艺术风格上欧洲人达成了一致,而各种艺术上的创新都被看作是古希腊艺术的复活。同样的情形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中也经常出现,一些人往往从字画上理解中国艺术史上的各种复古派,认为他们是顽固不化,但实际上很多人是在复古的旗帜下从事着创新的事业的,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为艺术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中国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复古”促成“创新”的,在“复古”追求“古雅”的过程中,艺术家实现了对当前的“流俗”的艺术趣味的超越。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产品,与社会、历史、时代、哲学、宗教和作家艺术家的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化教养、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创作才能、人格情怀、生命体验有着非常特殊又密切关系。换言之,对艺术生产能够产生作用的只是物质生产,还有其他的很多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在特定的情况下还很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理解艺术发展的规律,有肋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在继承中未求得发展,在发展中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 沈澈.设计概论[B].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黔.艺术原理[B].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山.动漫角色设计[B].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