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5-03-26 00:42宋雪荣
中外医疗 2014年36期
关键词:抗凝临床效果

宋雪荣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其临床抗凝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9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他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华法林和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并就其临床抗凝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结果 经过临床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抗凝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跟踪观察,观察组的出血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无明显的改变,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非瓣膜性房颤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达比加群酯;抗凝;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116-02

非瓣膜性房颤,简称NVAF(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是心内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症[1-2]。非瓣膜性房颤的并发症多、风险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卒中、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4]。因此,积极提高非瓣膜性房颤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尤为必要的。该研究抽选2010年7月—2013年7月该院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94例。将他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划分,其中:对照组患者47例,采用华法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抗凝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在该院内进行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4例。患者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69.7±5.5)岁,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平均的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7例,观察组患者47例。经临床诊断,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非瓣膜性房颤的诊断标准,且均不存在严重的肝肾器官功能障碍、甲亢、心肌炎等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临床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692),2.5 mg/d,连续用药1个月[5]。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30163),110 mg/次,2次/d,连续用药1个月[6]。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肝功检查,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的抗凝指标INR(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出血情况以及肝功能ALP(碱性磷酸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4.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抗凝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INR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INR、APTT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NR、APTT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抗凝情况对比(x±s)

注:*为组内前后比较的P值<0.05。

2.2 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分析

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47例患者中均无出血情况发生,其出血率为0;观察组47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出血情况,其出血率为10.6%(5/47)。观察组的出血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统计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P、AST、ALT以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无太大的改变,且组间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对比(x±s)

3 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认为,非瓣膜性房颤是一种具有持续进展性的慢性疾病,并且它的病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它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危害严重,是中风的一项独立性危险因素,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且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他的心律失常病症。因此,对它的治疗应该以抗凝治疗和率律治疗为主[7-8]。达比加群酯是近些年来临床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它的抗凝效果显著,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且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应用中一般无需进行常规性的剂量调整和凝血功能监测。它与传统的法华林治疗相比,其治疗窗较宽,出血率降低,且不用进行频繁的血液监测,操作实施更为简便,在临床应用中的限制较少。目前,达比加群酯在临床上多被用于治疗全身性栓塞以及非瓣膜性房颤,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9-10]。该次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治疗后的INR、APTT值较之治疗前以及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均较高,且经过一个月的跟踪观察发现,患者的出血率较低,仅为10.6%,且各项肝功能指标(ALP、AST、ALT、Tbil)水平的变化不大,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就表明,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INR及APTT的指标水平,增强患者的抗凝功能,并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患者房颤病症的效果。同时,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小,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出血情况,且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保障患者肝功的正常,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较高,从而更好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endprint

[参考文献]

[1] 邵丽娜,白小涓.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10):723-725.

[2] 赵沿祥,刘芳,王营.达比加群酯在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1,32(8):36-37.

[3] 彭超,瘳荣宏.达比加群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58-60.

[4] 张运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30-34.

[5] Joachim S,Hildegard S,Karin R,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the directoral thrombin inhibitor dabigatran in healthy elderly subjects[J].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ClinP harmacokinet,2008,47(12):47-59.

[6] 郑立文,刘晨,文应峰,等.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39-2740.

[7] 章殷希,丁美萍.达比加群酯的临床药理及其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1):1227-1231.

[8] 胡慧霞,李艳,汪明,等.不同抗凝剂对房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24(12):2310-2312.

[9] Uetrecht J.Idiosyncratic drug reactions;past,present,and future[J].Chem Res Toxicol,2008,21(16):84-92.

[10] 刘敏.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4.

[11] 田国祥,夏常泉,王晓兵,等.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达比加群酯抗凝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5(4):419-421.

[12] 袁早送,黄从新,郭宗文,等.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9):947-951.

(收稿日期:2014-10-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抗凝临床效果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