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

2015-03-26 11:56杨海丰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兴趣科学情境

杨海丰

摘 要:探究既是学习科学的目的,又是学习科学的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是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有效的科学教学即通过课堂课外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感悟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的知识、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态的度。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要素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发探究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实践、探究、交流,并将所学知识运用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科学 情境 探究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a)-0109-02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为目标的启蒙课程。它的重点不在于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在于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应深深地根植于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上,使得学生既要学会科学知识、方法、技能,又要培养科学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在探索中发展儿童的探究兴趣,并且通过科学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就此,围绕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浅谈所想。

1 创设情境,引发欲望

课前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充分的设计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为学生预设出探究的情景,从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引导学生能动探究的教学环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动态生成教学”,它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教师灵活调整,生成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使教学处在不断“渴求”生成的状态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学习材料相联时,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探索问题情境的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越贴进生活,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高,如在仿生的教学中,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欣赏解放军飞行表演队的飞行员,驾驶歼十战机在蓝天翱翔的画面。我问学生“同学们想飞吗”,学生回答“太想了”,于是我讲述了飞机的发明史,提到古人从鸟飞翔中得到启发而发明飞行的最早雏形工具这一历程,引導同学观察鸟与飞机的相似之处。接着提出“锯是怎样发明的,瓦特怎样发明蒸汽机的,你从哪些生物上得到启发的”等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科学的关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的感情。

2 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满足的源泉、愉快的动力。游戏可以使儿童的体能、智力、交际、感情等方面得到很好发展。尤其是针对小学生,以多种游戏形式组织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认识物品中,我设计了摸袋子辨别物品游戏,按学习小组准备纸袋,里面装有糖、橡皮、铅笔、小刀、硬币、花生等物品,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摸,比一比谁猜对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再如,在镜子教学中,课前组织学生猜谜语“你蹲它也蹲,你蹦它也蹦,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话音刚落,学生争先恐后竞猜,就在学生为猜中谜底而兴奋不已时,我的一句“就让我们一起玩镜子吧”话语,将学生亢奋的情绪带到了“镜子”教学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3 组织实验,体验乐趣

“听说的,易忘掉;看见的,易领会;做过的,易理解”,这一哲理深刻地揭示了探究经历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把“关注学习的结果”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以培养实践能力、养成实践习惯。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主动地参与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等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探究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在太阳与影子的教学中,我把课堂设在学校的操场上,四人一组,观察直立竹竿影子的变化。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学生兴致盎然,其乐融融,在快乐的实验活动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再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手电筒在黑夜中照明和汽车前照明灯在夜晚行走的录像。让学生猜想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学生说了很多种。有的同学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没有即刻回答,而是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在三张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的卡纸上,在同一位置各打一个小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直立在桌面上,每张卡纸之间的间隔为20厘米,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排成整齐的一列。最后一张卡纸之后20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幕。将手电筒放置在第一张卡纸前20厘米处,让手电筒的光线射进小孔。让学生说出在屏幕上的发现,并在记录纸上试着画出光的前进路线。然后在小范围内任意改变移动卡纸、屏幕间的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说说这时在屏上看到的情况,再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线,并让学生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学生在看看、画画、想想、说说的活动中验证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

4 运用电教,深层探究

电化教学独有的显现特点是它先进的表现方式,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活力,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卵石的形成》这一课时,通过电子白板媒体模拟实地情景:(1)滦河上中下游两岸的地形特点,以及上游沟壑纵横的群山和破碎的绝壁;(2)咆哮奔腾的河水中携带的大小不一的石块互相摩擦碰撞。学生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讨论探索三个问题:“上、中、下游呈现不同形态的原因,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神斧奇功感染了学生,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分析、推理,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方案,探究出了卵石的成因。再如《地震》一课,利用电教媒体播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视听资料,房倒屋塌、桥梁断裂、道路扭曲、天塌地陷的场景震撼着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强烈愿望,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带着一种乐学的情感心态,积极投入到探究地震成因的实验活动之中。

5 注重延伸,保持热情

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一般是在校内教室、实验室,教学时间、场地往往受到限制,探究条件、材料局限性很大。这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不利于观察现象,了解规律,进而使科学课中的开放主体性难以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各种可利用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由兴趣转向志趣,采取预留悬念、开阔视野、走向自然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探究欲,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路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探究视野延伸到大自然、走进网络。如在学习《动物》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分组探究,知道了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但学生想知道的还有很多,因此,这堂课为学生一共设置了五个问题:(1)蚯蚓吃什么;(2)蚯蚓怎样繁殖后代;(3)蚯蚓为什么能在那么脏的环境里生活;(4)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地,那么低的温度,他们受得了吗;(5)大雁迁徙,是如何正确找到来回道路的。学生想弄懂弄明白的问题有很多,我因势利导,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外观察探究,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再如,在学生学习了我们周围的小动物之后,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动物的兴趣勃发。于是课后,我让学生观察一下蚂蚁,巢穴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是怎样寻找食物的?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通过课外的探究实践,学生掌握了好多有关蚂蚁的知识。这种把科学课向课外延伸的办法,让学生在更开放、更广阔的环境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探究实践提供了不竭动力。

总而言之,组织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学,要以探究性学习活动为核心,利用各种手段和要素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其求知探索兴趣;搭建探究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探究、大胆实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自主探究环境,让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生成在亲身探究的活动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素质教育方向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 冯成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179.

[2] 杨世健.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2):95.

猜你喜欢
兴趣科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