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2015-03-26 23:40:59梁云
关键词:政治环境思想

梁云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福州350108)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梁云

(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福州350108)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打破了信息发布的时空限制。大学生使用这些媒体发布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自媒体世界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自媒体;大学生;自我教育;注意问题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加快了信息的接受和传播的过程。这种信息的传播和接受过程实际上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自媒体的发展既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度,也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契机。

一、自媒体下大学生自我教育新特点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见,自我教育既体现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在自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被赋予新的特点。

1.自媒体概念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含义。2003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对“WeMedia(自媒体)”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自媒体是“第五媒体”基础上使用的新概念,属于互动传播范围阶段。当前的自媒体表现为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也包括手机连接的网络。自媒体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传播。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大学生运用自媒体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二是提高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区别自媒体环境中有用的和垃圾的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2.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新特点。大学生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个性特点,使得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得到广泛运用,这种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得大学生自我教育呈现新特点:第一,自主性更加突出。自媒体的运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量,他们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多种信息,在与自媒体接触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权。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去选择自己所想要接受的任何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党团等教育者指定的教育内容。第二,多样的选择性。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它自由选择自己所想要的信息,发表意见,搜索自己想要的视听内容,实现自我服务。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呈现出多样的选择性。第三,社会性特点。马克思认为,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就在于它的社会性。虽然自媒体网络里的世界是“虚拟世界”,但这个世界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实世界”相呼应。在“虚拟世界”里虽然大学生个体性自主性增强,但是任何人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自我教育。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迫切性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网民的年龄结构显示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2]。网名的年龄结构在20~29岁占的比重最大,而这个阶段正是大学生和研究生集中的阶段。因此自媒体已经被大学生广泛认可和使用,使得当代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自我教育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这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表现。

1.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需要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媒体开放自主、自由平等、互动即时、个性自由等特点,越来越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下,倡导大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改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其主观世界。第一,大学生参与各种事物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得益于自媒体的开放自主、自由平等、互动即时、个性自由等特点为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们在参与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是自我衡量、自我选择、自我服务的过程,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成长。第二,大学生表达某事物的意识增强。自媒体即时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随时可以发表对某一事实的看法,是一个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自媒体为个体分享信息,分享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表达自己的心情、状态。第三,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媒体的发展增强人的自主性,使人的自由发展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加强。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经历三种形态,其中第三个形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有个性,是第三阶段[3]。自媒体的发展使得第二阶段大大向第三阶段推前了。在“虚拟世界”的“自由”王国里,虽然是尽享自在自为,但是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自我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不可或缺的通道和工具,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但是自媒体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冲击,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为复杂。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受到挑战。在自媒体世界里,谁都是信息和文化的创造者,打破了文化话语权的垄断,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发生变化,教育者的权威和话语权受到强烈挑战。“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公信度遭遇普遍怀疑和人人都是网络信息主人的情况下,教育者的道德话语霸权同时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和监督,其后果是因普遍怀疑而产生了信仰危机。”[4]第二,自媒体的运用是否得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自媒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关键是使用它的人。大学生能否正确应用自媒体为自己服务,体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自我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3.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大学生个体不能脱离社会,只有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才能适应当前社会新形势的发展,具体来说:第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自我教育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增强自觉性和技能,主动开发大学生身上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第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加强自我教育。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他们的突出特点是富有活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热衷于新鲜事物、勇于挑战、富有冒险精神;个性张扬、追求民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但是“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6]。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自媒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自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受到了冲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必然受到挑战,这是一个不可回避和忽视的话题。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充分利用自媒体的教育作用。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熟练并掌握自媒体的运用方法,准确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自媒体交流互动性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和非常固定的教育交流方式,需要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互动和教育作用,积极发掘他们的教育潜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青年大学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自我教育根本上要从自身做起,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就能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媒体是客观和中立的,关键是使用它的人。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

3.从监督者角度看,必须优化自媒体环境。自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扩散性,它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个性的重要媒介因素。因此,自媒体的监督者和制造者也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自媒体环境,净化信息质量。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和法律机制,对散播违法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息和思想坚决不能在网上散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在自媒体环境下恶意散播不利于团结的信息要追查到底,并追究法律责任,比如现在规定转发违法不真实信息500次要追究法律责任等。其次,要积极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正面宣传和报道,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再次,要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积极培育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的大学生意见领袖,通过他们来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宣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4]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6]曹银忠,许方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1).

[责任编辑:赵天睿]

G642

:A

:1008-7966(2015)01-0159-02

2014-11-10

梁云(1987-),男,江西赣州人,助教。

猜你喜欢
政治环境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