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和平区第四幼儿园 王 玫 赵玉梅 王维勤 张 欣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性的趋势,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与幼儿园改革及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幼儿教育改革呼唤幼儿教师专业化,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呼唤智慧型、研究型的幼儿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开展课题研究,成为教育“研究者”,将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策略。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的职业目标要靠教科研指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靠教科研引航,教师的业务提高要靠教科研助力。
园本科研具有理论性、创新性、推广性的特点。此项课题研究,园本科研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加强调的是自己园所的实际,立足我园教师队伍现状,结合幼儿园特色建设,以我园独立申报的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操作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切入点,从教育科研规划、实施到总结,立足实际开展园本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把人看做与社会有密切关系、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教育时要把教师看做有自尊、有感情、有主动精神的人。反对压抑教师,反对无视教师心理特点而仅谈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要突出情感在教师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倡教师之间的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教师一旦把自己看做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潜能具有信心,就会迸发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就会成为其内在的需要。人本主义理论为构建教师培养的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7种以上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教师培训将以此理论来指导一系列的教师素质提升的学习活动,将教师个人成长融入学校组织、融入教研活动、融人教师竞争的同时,又将教育教学评估、管理的教育资源引入学习机制,努力体现教师培养为学校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服务的思想。多元智能理论拓宽了教师培养的空间。
3.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之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进教师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一和谐中获得素质的提高,促进全面的发展。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教师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情境教育理论为探求科学、有效的教师培养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运用此理论把教师培养教育活动空间中的每一个区域构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以充分利用环境,控制环境。
4.自我实现人格论。马斯洛认为,一切人都拥有一种对于成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先天性追求和倾向。而这种追求的满足和实现,是建立在较低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的满足之上的。我们的潜能能否实现决定于个体和社会力量,这些力量促进或阻止自我实现。该理论为人描绘出心理健康的最高典型图景,为人类指明了努力的目标。这一理论对学校实施教师培养计划奠定了心理基础,对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以全员培训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引导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立足于我园实际,通过教育科研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
1.构建符合本园实际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科研管理制度。
2.探索适宜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园本科研管理策略。
3.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园本科研制度;立足于本园实际的幼儿园科研管理程序和方法;提高科研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成效。以幼儿园特色建设和我区、幼儿园对教师科研工作的业绩要求为前提,注重园所文化建设,构建学习共同体,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引领教师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科研,做到班班有微型课题,人人有课题任务,将教育科研纳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确保科研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让 “园本科研”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在开展园级科研活动的实际情景中,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
2.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制定的制度、实施的管理策略,进行归纳和提升,形成科学的、先进的、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3.案例分析法。针对具体情况,对科研培训、方案实施、教师成长的实际,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
4.文献法。积极搜集和研究有关科研活动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相关书籍,从中进行借鉴,以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操作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园全体幼儿,因此,全体教师都要参加到课题研究中,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员培训,明确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步骤,对课题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根据总课题要求,我们将3个习惯10个关键经验分到11个班,班组长是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承担制定子课题计划、实施、总结的任务。课题组领导小组对我园教师现有水平和课题开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难点、重点,寻找解决策略。
难点在于, 从 “九五”、 “十五”、“十一五”养成教育的研究历程来看,由单项走向综合的实践研究,教师们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比较熟悉,但是, “十二五”强化的是操作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们将实施方案打印出来发给全体教师,对每一种习惯的四步操作步骤分别进行了研读,强化意识,明确每一步的内涵和预期要开展的工作。
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四步法: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科学合理;尊重幼儿内化行为——主动学习;抓住时机不断巩固——随机引导;面向全体把握细节——点面结合。了解幼儿生活经历,把握原有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成教育目标。在生活中,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尝试学习、体验怎样穿 (脱)衣服、吃饭、收拾玩具等日常生活环节,并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独立完成,体验获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处。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并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最终使幼儿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感受。既面向全体又深入细致,将幼儿发展放在首位。
品德行为习惯养成四步法:挖掘生活提升经验——强调体验;创设环境积极渗透——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支持鼓励;拓展空间方法多样——强化巩固。关注幼儿生活和学习方式,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环境,将目标渗透于大环境(人、物)之中,随时随地给予指导与示范。以支持鼓励作为前提,鼓励幼儿遇到问题学会与同伴协商;学会欣赏同伴优点;宽厚待人,接纳别人的观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拓宽养成教育空间,不断强化与巩固,让良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成长。
学习习惯养成四步法: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家园共育;情感人手激发愿望——情感激励;强化规则意识培养——指导练习;建立自信身心和谐——快乐养成。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家长达成共识,立足于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走进小学,创设情境,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好学的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带幼儿外出观察、体验各种环境中应遵守的规则,并做出示范,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寓教于乐,开展 “快乐小棒将”系列活动,促进幼儿生动、和谐的发展,为入小学打下良好基础。
习惯养成即养成教育,是指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种处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将会使人受益终身。
人的习惯养成是多方面的。在全面贯彻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园情,发挥幼儿园多年来在幼儿品德教育、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上的优势,以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为重点,由过去的单项实验研究转向全面系列的素质教育。
我们在学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制定出包括生活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3个方面的幼儿发展目标。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特点,细化为阶段目标。
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中,我们遵循的原则有:
1.整体性原则。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包括3个方面,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良好情感的培养,突出能力的发展。其教育涵盖幼儿发展的5大领域7个方面。
2.系统性原则。发展目标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实现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3.可行性原则。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我区、我园的实际,其标准是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工作指导幼儿可以达到的,符合 “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在自身努力下能够接受挑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获得发展。
4.时代性原则。目标的制定要关注社会和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如社会责任感、环保教育、善于创造、乐于感恩、持续的学习力,等等。
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的讨论,凝聚了大家的教育智慧,构建了科学的、系统的、易于操作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发展总目标。这个体系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对今后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独特的作息方式决定了幼儿一日生活都是课程,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因此,在每学期初,我们为各班准备大量的课程参考书籍、特色课程建构经验,创设时间条件,教师集中寻找教育内容,形成包括一日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共育、评价重点在内的完整的教育内容,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人员落实,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有效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做到三个明确、三个结合:
三个明确,即明确教育内容要紧紧同绕着教育目标,不要脱节,注意把握各个习惯的操作模式。明确各领域的关键经验,教育内容制定要全面。如,音乐活动要包括唱歌、音乐伴奏下的动作、欣赏、节奏乐,每一部分都要安排相应的内容。明确子课题,找准切入点,平行班可以有相同的教育内容,更突出自己的重点内容。
三个结合,即教育活动与课题研究重点相结合,体现在各班的主题互动墙饰中,展现幼儿的学习进程,主题步步深化。科研成果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学期末撰写出高水平论文,等级结果纳入教师评价中。课题成果推广与幼儿才艺展示相结合,通过开展儿歌擂台赛、小巧手比武赛、情景剧表演赛将良好习惯培养蕴含其中。
虽然我们开题时间不长,但是各班围绕子课题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从情感入手,强化意识,不断巩固,形成习惯。
教师们深入研究习惯养成的关键经验,结合幼儿养成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日常生活教育、专项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整合教育因素,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骨干教师保华多年来深入研究幼儿数学教育,结合大班幼儿即将入学的特点,积极探索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关注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撰写了 《以数学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文。再有张韬老师从学习习惯养成四步操作法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
中三班的研究专题是 “中班幼儿规则意识养成操作模式的实践研究”,教师从利用谈话、认识规则,共同讨论、制定规则,归纳总结、便于记忆,日常激励、促进形成4个层次进行培养,效果显著。小四班的研究专题是“小班幼儿运动习惯养成操作模式的实践研究”,她们在引发运动兴趣、体育材料的投放上下工夫,总结积累出“体育活动中注重故事性与情节性,萌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充分发挥体育玩具多功能的作用,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注重细节,关注差异,开展多种游戏活动,培养健康的运动习惯”的实践经验。
一年多来,我们以落实科研实施方案为本,以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为培训、研究重点,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核心,以严谨的工作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孜孜以求,在科学研究之路上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