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亮,刘 云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2.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为人所摒弃的落后道德逐渐出现,进而在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频频滋生的违法、失信、冷漠等道德滑坡形成的意识怪圈,正严重影响着年轻一代。对此,党中央科学分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此种怪像,进而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建立和完善社会宣传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社会宣传机制建设为主要抓手,通过创新和完善社会宣传机制激发人们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净化人民群众思想意识,进一步规整道德意识形态。
社会宣传活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源远流长。中国东汉末年已将‘宣’、‘传’两字合用,用于社会生活领域”[1]P107。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宣传”一词,渊源于1622 年罗马天主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创立的“信仰社会宣传委员会”,意思是通过传教士使用各种文字、语言符号传播教义。社会宣传一词被广泛运用,是在18 世纪下半叶美国反殖民主义的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利用社会宣传手段普及其革命思想,批判敌方革命思想意识。
如今社会宣传手段已经融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机制的形式把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有机的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在理论思维领域通过多种形式,阐明某种观点,使得人们相信并行动。以往历史充分且明确地证明,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宣传机制工作,对于推动实践活动,制定启蒙、教育和行动为系列的战略目标,促进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面临当今道德滑坡的形势下,利用社会宣传机制这把利剑,矫正已经蚀化的社会道德意识,促进文明新风的形成,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以雷锋精神作为社会宣传机制的内在意蕴,引导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建设和履行,打破道德滑坡的意识怪圈,势在必行。
当今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雷锋精神作为中国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用活社会宣传机制这个中介,加强雷锋精神常态化活动建设,紧握时代发展脉搏,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丰富内涵,活跃形式,不断设计推出更多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新载体和新形式,进而推动雷锋精神更为广泛的传播。
强化雷锋精神常态化,首要条件必须建立起精神领域通向实践领域的桥梁,从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检验雷锋精神现实化的具体进程。因此,推进雷锋精神公共载体建设,是实现雷锋精神逻辑理念、思维概念走向社会实践、现实生活的必经之路,也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力量之源。
1.打造雷锋示范社区,是扎牢文明风尚的现实基石
雷锋示范社区建设,是推动雷锋精神融入群众心灵深处的现实基础,是践行雷锋精神推向新高潮的驱动器,是实现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送上“像春天般温暖”的避风港。
长沙作为雷锋的故乡,是传播与弘扬雷锋精神的先锋阵地,一直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作表率、打头阵、当先锋,不断培养出意志高昂的道德模范。近些年来,长沙不断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绿色社区、品德高尚的社区生活,提出建立“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为主题的社区生活风尚,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哪里有困难力量就往哪里使,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切积极因素,为民办实事,致力于雷锋社区建设,高效高质地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在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望城各区,在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县各县市,根据不同的社区类型,选择有一定基础的社区已经建立16 个示范点。
学习雷锋示范社区的建立,不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而且有效的建立道德标杆,为人民大众提供了科学的道德行为准则,大幅度提升了居民的道德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尚。从而,更好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建设雷锋纪念博物馆,是弘扬雷锋先进事迹的重要窗口
雷锋之伟大,其精神之精粹,影响和鼓舞着我国乃至世界人民,因而,恢弘雷锋精神,实现其常态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切而行之的重大任务。以建立雷锋纪念博物馆为手段,是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窗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中国青少年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现今,我国最著名的雷锋纪念博物馆是湖南雷锋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杭州雷锋纪念馆。
当下,我们要打开思路,努力建设湖南雷锋纪念博物馆的主阵地作用,采用先进手段、吸收经验、创新办馆方式,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将其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传播、弘扬雷锋精神的神圣道德殿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雷锋纪念馆也更要转变那种旧的计划体制下坐、等、靠思想,不仅要在办馆思路教育形式及内容上要解放,而且办馆模式、管理体制等都要解放和创新,只有彻底改变传统做法,基地才更有发展,才能更为科学的、广泛的传播雷锋的先进事迹,弘扬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对此,笔者通过实践考察精心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办馆思路上,要打开思路,敢想稳做,积极调动与吸纳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力量与雷锋精神相结合的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融入到建设雷锋纪念博物馆的工作中来,把雷锋伟大精神覆盖整个中华大地。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要积极广泛搜集文献文物资料,使基本陈列不断充实,专题也要紧扣时代形势,陈列方式则要突破一张图片一块挂板模式,采用沙盘场景模拟,引进声光电。从而,在丰富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让人民大众不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享受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审美盛宴,而且能更快的、更高效的让雷锋精神感染受教育者。
第三,在教育形式上,变坐、等观念为积极、主动组织多形式巡展、演讲、报告等活动。根据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需要,送展上门,送教上门,只有将这些创新思路贯穿于雷锋精神传承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有效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永葆雷锋精神青春活力。
建设好雷锋纪念博物馆,发挥弘扬雷锋精神的重大社会载体作用,对于宣传雷锋精神,实现雷锋精神嵌入人民大众的日常行为当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创办“雷锋超市”,是服务困难群众的有效平台
“雷锋超市”的创办,是党实现民生工程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重大中介,集中展现党和政府践行群众工作的基本思路,深刻体现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执政为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理念,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同时,“雷锋超市”的建立,为广大人民群众与困难群众之间搭建了一个爱心凝聚的平台,体现了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将学雷锋精神常态化落于实处,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友爱互助情结,更好的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社会理想。建立“雷锋超市”,是对弘扬雷锋精神活动形式的创新,是突破个体力量,融合个体于集体力量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助的需要,更是促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打造团结友爱诚信友善社会风尚的“良药”。
“雷锋超市”的建立,将为强化雷锋精神常态化注入了新时代的精髓,丰富了新时代气息的救助精神,将依托“雷锋超市”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激活更多的新“雷锋”,为打破道德滑坡意识怪圈,为社会文明和谐进步添砖加瓦。
文艺是人的精神食粮,承担着宣传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神圣使命,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文艺阵地建设是履行宣传雷锋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环链。
1.开展“雷锋歌曲大家唱”活动,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粮仓
“雷锋歌曲大家唱”活动是促进雷锋精神常态化的有效形式,是用情感陶冶群众,激发大家采用艺术手段宣传和践行雷锋精神,艺术形式自身具有的美感是打开社会主体心灵窗口的“金钥匙”,其感染力无以复加,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粮仓。
2012 年7 月12 日下午,由抚顺市体彩中心冠名的“体彩杯”雷锋歌曲大家唱网上擂台赛“暖世的歌声”,从当年三月末开展以来,备受市民关注,歌声飞扬,群情激荡,全市各县区的90 多个社区、近万名干部居民参与其中。选手们歌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歌唱雷锋的老歌,还演绎了《雷锋还在我们行列中》、《雷锋精神闪烁光芒》等歌曲,赞颂了新时期的雷锋、弘扬了当代的活雷锋,激发了市民践行雷锋精神的强烈热情。“抚顺市文明办实践调查,此次‘雷锋歌曲大家唱’活动举办带来的社会效应积极且深远,该活动举办一年多以来,抚顺市群众生活指数提升2%,道德生活指数提升4%”。[2]可见通过大力开展“雷锋歌曲大家唱”活动,对现实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十分重大。
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积极举办“雷锋歌曲大家唱”活动,把雷锋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播撒于中华每一寸土地上,并让其善行蔚然成风。
2.举办“雷锋精神”论坛活动,是巩固道德意识的堡垒
雷锋精神深深根植于国家发展、时代需要和人民愿望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早已超越国界、超越时空,体现了时代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具有永恒的价值魅力。深化对雷锋精神科学内涵及对雷锋精神与时俱进品格的基本认识,雷锋精神应当根据时代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雷锋精神常学常新,不断焕发强大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因此,举办雷锋精神论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是推动学习雷锋精神常态化的有力推手,同时深化了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重大意义的基本认识。
在“雷锋精神”理论与实际工作者论坛中,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颜晓峰提到:“1997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仅北京的观众就达128 万多人次,说明了广大群众无比渴望雷锋精神的复兴。雷锋生于旧中国,长于新中国,无论是在农村、工厂和部队,无论是当通讯员、推土机手还是汽车驾驶员,无论是出名前还是出名后,雷锋充满了真诚之情、上进之心、奉献之意,总是竭尽所能,为党的事业多作贡献,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在本职工作中当好螺丝钉。雷锋去世后,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兴起高潮,雷锋精神蔚然成风,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标志”。[3]这段话充分表明雷锋无私之心,雄魄之气,伟大之德,那么在当代,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把雷锋同志的“精气神”播撒开来,传承始终,赋予时代内涵。站在学理的视角,举办“雷锋精神”论坛活动,能够把雷锋精神得到较好的宣传与交流,通过论坛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与体悟、宣传与感染,把自身对雷锋精神的领悟传达于人,在论坛中生出火花,推动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发展道德意识形态,让其不受社会反动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淡化,形成堡垒构架。
新闻宣传工作是引导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群众在本职工作中拼搏向上,励精图治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把学雷锋常态化活动做得有声有色,只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功能,就能起到“一石击起千重浪”的效果,通过新闻媒体对人民大众富有教育意义的重要事件、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等先进范例、成功经验,宣传报道后,都能引起强烈反响,激发群众学雷锋的热情。
1.采用信息网络平台,是普及雷锋精神的新兴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鲜明的特征。以手机、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给我国各领域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一代新人,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客观认识信息网络的宣传作用,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建立学雷锋网络阵地,深化传播介质,扩大传播空间和速度是对当今社会传播雷锋精神的客观把握。对于采用信息网络平台传播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深入挖掘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可谓精致纯善,其爱国主义精神时刻感召世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其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楷模标示,鼓舞人们陷入险滩也得勇往直前;其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教育着我们端正心志、实事求是等等。雷锋精神细腻而深远,在现时代,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第二,充分报道学雷锋重要活动。雷锋精神常态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时空性,强化学雷锋活动经验交流与沟通,就必须借助中介增强各地区之间的学习,及时报道举办的各项学雷锋重大活动,把高质量、高水平的活动形式宣传开来,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活跃学雷锋活动氛围。
第三,大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抓典型、树模范,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的重要手段,弘扬与践行雷锋精神更应该注重模范的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各地道德楷模就能产生辐射效能,调动大众的学雷锋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运用公益广告载体,是倡导雷锋精神最直接的方式
公益广告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的陋习,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公益广告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和深远的,他可以弘扬历史传统,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思想方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宣传和倡导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通过电视传播雷锋精神,提高宣传效率。电视改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电视传播的功能是多样而广泛的,使人们的感知得以延伸和扩展,实效性高,影音效果呈现丰富,易于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传播范围广且影响大,把大众对世界的关心提高到一个尽可能的程度。因此,通过电视传播雷锋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最直接的方式传播雷锋精神,是最快的方式了解到学雷锋的先进事迹,通过影音的审美效果感染大众,产生共鸣,高效地推动学雷锋常态化、持久化。
第二,通过广播传播雷锋精神,提高宣传质量。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广播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对于弘扬雷锋精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广播界注重从社会关注的大量热点、难点问题中筛选出重点报道题材,选准切入点,提高报道质量。对于雷锋精神的广播传播可以跨过千山万水,到达全国的各个角落,可以瞬间传到受众终端,实现每时每刻宣传学雷锋活动,唱响学雷锋主旋律,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第三,通过文化墙传播雷锋精神,深化宣传介质。文化墙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宣传的时尚形式,以视觉美感刺激大众眼球,形成印象深入心灵。文化墙宣传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特点,产生的效果不可估量。在日常生活中,把雷锋精神转化成图形及文字等形式,采用文化墙宣传方式推动雷锋精神践行并常态化是最直接的方式,并且能把雷锋精神与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效融合,引导大众积极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
运用社会宣传这把利剑,把雷锋精神嵌入人们的内心,修正道德意识形态,打破道德滑坡意识怪圈,阉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以我为中心”频频滋生的落后道德怪像,强化雷锋精神常态化,让道德阳光耀射每一个心灵。
[1]宋宝安.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2]石亚玲.关于雷锋精神常态化的调查分析[J].含弘论丛,2013,(2).
[3]颜晓峰.雷锋精神实践探析[J].社会学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