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昭
告慰大师启励后学的一部力作
——刘奎林教授和他的新作《灵感学》
孙 昭
1.思维科学的一员大将。刘奎林,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思维科学教授,是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灵感思维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思维科学学会原理事长,自20世纪80年代始,刘奎林就与钱学森结下学术之缘,前后就思维科学研究通信数十封,被钱学森称为“思维科学的一员大将”,足见大师对其的倚重与期待。可以说,奎林教授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一直致力思维科学研究,著述颇丰,影响广泛,尤以《灵感发生初探》、《潜意识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评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两篇论文为最,两文皆由《中国社会科学》外文版转发至国外,得到国外相关专家的积极回应。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的潜意识理论、潜意识推论、思维定势和灵感模型是被学界广为认可的“四大创见”。
2.思维科学的一部力作。奎林教授的新作《灵感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全书6篇19章,煌煌38万言,观点鲜明,行文质朴,论理说事交错行进,理论现实交相辉映,读来饶有兴味,掩卷诚有所思。其书价值有三:
第一,系统地构建了灵感学的研究体系。作为现代思维科学的基础理论组成部分,该书是一部结合东方的传统智慧与西方的最新成果,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在理论与实践当中构建起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本遵循,又结合科学发现、文艺创作的经验为主要途径的灵感学。《灵感学》梳理了中西方灵感研究的历史流变,探求灵感发生的本质和机理,进而说明灵感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规律,并且提出包括“调潜七法”在内的诱发灵感思维的模型和方法。书中多种研究方法并用,学术框架别具一格,诚谓灵感学研究当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成果。
第二,创造性地回答了“灵感之谜”的三大难题。灵感这束“思维激光”给整个认识史留下一个惊叹号,同时也带来了三个难题:灵感是否为人类所共有?灵感能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存在?灵感是怎么发生的?《灵感学》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有力的回答:一是通过语汇考据和历史考察,证明了灵感是人类所共有的精神现象;二是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以及模糊数学等非线性科学理论的研究,证明了灵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三是通过修正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理论,重新界定潜意识,运用“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灵感发生的本质。
第三,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灵感启迪智慧,创新开创未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各民族理论思维能力较量的世纪。思维能力集中表现在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而要实现创造创新就绕不开灵感。无论是当下还是将来,强调对灵感的研究和应用都至关重要。《灵感学》的问世应该能给诸多研究者以启迪,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灵感创新功能,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更能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有所裨益。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桂芝]
B804.3
A
1008-8520(2015)02-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