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

2015-03-26 10:11曾建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现代物流体系构建

曾建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

曾建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现代物流体系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物流作业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必须实现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确保快捷的配送服务、保持较低的物流成本、优化物流企业的规模、达到合理的库存五个基本目标;现代物流体系的基本构架包括交通运输、信息网络、生产资料供应、销售与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网络的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必须从设施建设、政策支持、人才教育、管理创新等方面实施保障。

关键词:现代物流;基本目标;体系构建

现代物流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产业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的内容

现代物流体系是指通过结合现代的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将所有的物流环节都纳入物流系统中,实现物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构建起一套合理规范为的物流系统,为广大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有机体系。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的内容应该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作业、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四个系统。

(一)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现代物流的基础设施系统是物流运行的物质基础,它们是保障物流网络体系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它包括了4个系统:第一,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公、铁、航交通线路、车站、港口、机场等设施等。第二,物流运输工具。包括货运车辆、货运船舶、货运飞机等。第三,物流配送中心。包括为物流服务的仓库、装卸搬运机具和自动化设施等。第四,物流信息及网络设施。包括物流通信设备、计算机、专业网络、网络平台、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和信息部门的建筑物等硬件设施。

(二)现代物流作业系统。

现代物流作业系统是由物流的功能要素构成的,它包括物品的包装、物流的运输、商品的流通加工及物流的配送等基本作业。

(三)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是确保物流系统对内部实施有序管理,对外有效、准确衔接的有机系统。它由物流管理组织、物流规章制度、物流业务流程、物流评价指标、物流经营活动等管理要素构成。

(四)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由多个功能系统所组成,这些物流功能系统可以分为业务处理层、管理控制层、决策分析层、战略规划层。在物流系统中应该充分利用提升硬件设施,在完善合理的物流系统指示下进行所有物流具体的流程,所有的电子信息硬件设备为物流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二、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的基本目标

(一)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现代物流产业直接服务于工业、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服务于城乡居民的消费,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为此,现代物流系统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树立客户第一的观念,在提供完善的服务过程中,除提供一般物品运输的全流程服务外,还包括应该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一是农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报关通关、质量管控、组装与包装、保险服务等,以及提供核心活动中的货运代理、仓储管理、配送系统流程电子化及电子交换系统(EDI)服务;二是物联网技术运用智能信息处理、射频识别(RFID)货物追踪系统、网上交易与结算服务;三是企业流程再造(ERP)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咨询服务等。从而提高物流产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加速我国传统物流的转型速度,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

(二)确保快捷的配送服务。

确保在指定时间内及时将货物快捷地配送到消费者,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一是现代物流要运用多种手段确保货物的快捷配送,即通过提供买家指定集运、多式联运、快速送递、配送中心以及地区配送中心等手段提供快捷的配送服务。二是要依托于交通枢纽建立物流圈,重点应以北京、武汉、广州、成都、上海等中心城市为核心,发挥它们在地理、经济和物流优势,完善全国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形成可辐射到国内外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总之,现代物流的配送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从前期预测实施存货储备,向装运方式做出迅速反应的转变,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物流作业,将货物保质保量准时地配送到指定地点,这既是现代物流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追求的重要目标。

(三)保持较低的物流成本。

追求较低的物流成本,节约企业开支。因为物流在流通中商品价值并未得到提升,所以在物流过程中,如何降低时间与资源成本同时提高效率是提高物流业绩增长很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流通成本过高,对物流产业发展形成重要的制约因素。所谓降低物流成本有两个含义:一是要为物流运输减少费用,当前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突出重点是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不断“减负”、加快解决突出的“卡脖子”。二是除了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外,要注重在追求良好的物流服务下的低成本,即通过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自由调整配置物流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自由竞争,推动物流业以及物流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规模效益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四)优化物流企业的规模。

合理的物流的规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可以很大,因为大企业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全程物流服务;二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可以很小,小规模企业虽然在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相对大企业有一定的劣势,但小企业也能够提供非常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所以,最优物流规模应该体现在服务数量、质量和低成本高效率完成客户要求的规模上。

(五)达到合理的库存。

物流库存是否合理在于能否将资金流最大化运用同时降低资产的负担。库存情况可以视作衡量物流管理系统资源利用率的一个指标,货物库存少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库存较多占用大量企业资金存在价格快速变化的风险。所以货物库存的合理性是影响物流体系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正确的库存战略、合理控制库存数量、规划库存结构和库存分布是库存管理的必要步骤。

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

(一)推进交通运输物流系统的构建。

结合所有的海陆空运输物流方式,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物流系统,让它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在全国交通运输“五纵五横”网络建设日益完善的过程中,要改变成本高、周期长的单一运输方式,要重点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联运,保障无缝链接。即既要利用铁路运输路程灵活且运送量大的特点,发展全方位立体联合的物流方式,同时需要对产品保质、保鲜运输搭建具有保障的物流系统;构建依托高速公路形成以零担班车、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以箱式货车、冷藏车为主的城市货物快捷配送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以航空运输鲜活农产品的高速交通运输网络。

(二)完善信息网络物流平台系统的构建。

进一步加快发展综合通信网络平台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特点加速发展物流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RFID智能感测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北斗”(GPS)卫星定位技术,构建物流与市场信息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方式的物流联合运输方式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等各种物流方式的利用效率,实现各类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的信息建设需要以已经建立的全国物流信息网为主要信息平台,完善各区域联网物流的整体信息网络,以提供全国统一高效、准确的货物流通信息,如货物供需的具体信息,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实时可查,降低操作时间并且增加操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所有物流企业及相关行业提供一个良好发展的优质物流环境。

(三)加快生产资料供应物流系统的构建。

建立和完善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系统要从两个方面实施突破:第一,促进生产资料供应的市场化发展。一方面要打破生产资料供应百花齐放,构成无序竞争、资源浪费及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让市场化促发展,各级政府应该制定鼓励向生产资料服务领域投资的政策和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经营者在市场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格局。第二,提升生产资料供应物流服务水平。必须改变生产资料的供应物流服务水平不高的状况,确保物流企业将生产资料保质保量、及时送到客户手中。

(四)加速产品销售与第三方物流系统的构建。

在工农业产品及生产资料销售流通系统中,目前我国主要由批发与零售企业、产品进出口企业、大宗产品期货等构成;而农产品及生产资料销售则主要由个体销售者、供销社、社区网点、连锁超市和企业等构成。第三方物流主要是由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的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各种各样货物的专业化运输,但在偏远地区第三方物流分布相对欠缺,很多偏远地区第三方物流无法送达。为此,产品销售与第三方物流系统构建应通过培养和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对各类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和整合,形成多个全国性、区域性的三方物流规模集团,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质服务。

(五)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系统的构建。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必须依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需要状况、发展战略进行构建。完善物流网络体系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加快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区域性物流网是由区域内各个物流中心点及物流渠道组成的,所有的物流中心点的建立都需要对其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对周围的物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些中心点包括采购中心、加工包装中心、分捡运输中心、储存保管中心、供应服务中心、销售配送中心等等。通过物流中心点的建设,加强本区域物流体系的运营管理,体现本区域在整个物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并与我国其他区域实现一体化。第二,加快区域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一是构建满足区域内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快捷配送网络,区域物流配送网建设形成收集需求——集中处理——快速配送的格局。每一个中心点对应分支点范围内的物流系统,该范围区域内的物流系应根据采取批发配送、仓储中转、海陆空大宗运输和信息即时服务为主要的运作方式,构建满足区域内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快捷配送网络,支撑不断扩大的电子商务发展。二是构建多层次的高效物流配送体系。随着我国已经形成的京津冀城市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城市群的建立,构建城市群(圈)1小时送达的高效配送物流圈,依托产品物流基地及配送中心,服务于群(圈)内的产品加工、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及连锁超市;构建区域(特)大城市间24小时内送达的高效配送物流圈,依托区域市级城市为重点分支点,在完成区域配送目标的同时,可以满足全国其他中心城市的需求,对提高物流运转的效率产生重要是作用。第三,加快国际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在国内物流体系实现一体化基础上,依托“丝绸之路”国内边境物流中心与陆上国外近程国家物流体系相结合,主要以高速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大宗运输为主要的运作方式;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沿海的天津、上海、广州港口物流中心与海上近程国家物流体系相结合,构建48内送达的高效配送物流圈,实现高效同步发展。

四、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的运行保障措施

(一)完善物流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物流设施建设是基础任务。第一,建立和完善物流通道建设。从整体战略出发,先整合现有的基础交通设施资源,包括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等资源,统一规划和部署,如在车站、码头、机场和园区之间建设物流专用通道,根据需要开设固定航运专机、航运货轮、货运列车等方式,加快实现无缝衔接,通过依托于交通设施,打造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物流方式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一是有机整合现有的物流园区资源,通过新建物流园区和重组区域物流园区,从整体上提高物流效率,充分发挥区域节点物流园区的辐射作用;二是推动具有各个行业特色,并能够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如农产品物流园区、产业物流园区、商贸物流园区,将特色产业和现代化物流园区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互促效应,让两者互取共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加大物流发展扶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第一,要加强信贷、财政资金的投入。金融机构及政府财政要加大对物流行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要加快重点引领企业开展包括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工程等在内的10个领域项目建设,为“一路一带”节点重大项目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投入。第二,要做实物流优惠政策,针对现行政策中影响我国物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发展的法规,即相关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发展准入等的政策及审批要进行必要的清理,完善现行的物流政策及相关法律,将物流优惠政策没有落到实处的地方做实,从根本上保障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税收改革试验范围,落实物流快递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保证具有经营准许资格的物流企业可以享受到政策优惠。

(三)重视物流人才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进多层次、多样化的专业人才教育是构建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首先,建立完善的物流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发挥全国各物流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育优势,通过中长期的物流专业培育与中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教育相结合,提高物流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与素质。其次,加强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对物流业从业人员开展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此外,大力支持物流企业引进具有高等素质的国内外物流专业人才,进而带动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管理与创新,为提高物流业效率提供保障。

新阶段要在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下,加强物流业的管理创新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一,加速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加快行业标准的规范统一,整理并取消限制跨行业、跨地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抵制垄断市场等一系列乱用职权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实施相关管理的措施同时将物流企业的运营正规化,维护物流市场的秩序稳定。其二,建立完善物流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交通部门为主通过多部门协作,建立物流总量、物流成本、物流设施、物流网络节点数据、物流服务质量统计、物流数据库等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率与务质量,为物流业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三,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就目前来看我国物流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必须尽快改变我国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较落后状况,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应大力推进创新,一方面要重视对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中关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和普及物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必须促进物流企业推广应用互联网络管理、数据共享交换、GPS卫星定位系统、ETC系统、地理信息映射系统、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条形二维码技术、智能标签管理、射频技术、自动电子订货系统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科技水平。

责任编辑郁之行

·人文视野·哲学

作者简介:曾建民(1958—),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中图分类号:T-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12-0085-04

猜你喜欢
现代物流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大数据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参考意义
试论我国推进托盘标准化的措施
基于真实运营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建设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试论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