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礼逊《通用汉言之法》出版过程考

2015-03-26 08:32叶锋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东印度澳门印刷

摘要:1811年,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完成了《通用汉言之法》。根据史料和前人研究,可以对《通用汉言之法》的出版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02-0109-03

作者简介:叶锋(1977—),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1807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来华,“揭开了中西关系史的另一页”。 [1](p397)为了方便后续的传教事业,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掌握汉语,马礼逊大致在1808年开始编写《通用汉言之法》,到1811年完成。1815年,该书在塞兰坡印刷出版。

马礼逊夫人所编的《马礼逊回忆录》记载了《通用汉言之法》的出版过程:“东印度公司特选委员会把马礼逊先生的《通用汉言之法》献给了孟加拉政府,希望这部书能够出版。可是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这部语法书的手稿被搁置了近三年,直到1815年才在塞兰坡出版,费用由东印度公司支付。” [2](p298-299,p159)之后,许多论著谈及该问题时大都沿用了马礼逊夫人的说法。

台湾学者苏精主要利用马礼逊与马士曼之间的有关信件,提出“东印度公司广州办事处在1812年初将稿送到孟加拉,建议印度总督出版。经过两年半后,马礼逊才在1814年收到孟加拉政府决定由雪兰坡(即塞兰坡,笔者注)印刷所出版的通知”。 [3](p140)苏精的研究厘清了《通用汉言之法》在印度流转、出版的大致过程,相比前人说法进步不小,由于论题所限,论述过于简约,只告诉了读者结论,缺乏明确的考证过程,且某些史实在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本文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通用汉言之法》未能在广州、澳门出版的原因、该书离开中国的时间以及在印度的流转和出版三个问题的探讨,较为详细考证了《通用汉言之法》的出版过程。

一、《通用汉言之法》无法在中国出版

1811年,马礼逊完成《通用汉言之法》的编写,当时被英国上流社会普遍认为最懂汉语的斯当东看过后,对其也是颇多赞誉, [3]但该书却未能如斯当东希望的那样尽快出版。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广州和澳门根本就不具备尽快出版该书的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马礼逊来华初期生活艰难,印书费用高昂。马礼逊来华初期,在经济上并不宽裕,甚至有点窘迫。他刚到中国的那段时间,发现一切比想象中还要艰难,仅是生活方面的开销就经常让他捉襟见肘。他汇报:“房租和食宿费用非常高昂,这么高的费用让我寝食难安。我现在租了两间不带家具的房子,房租250银元。如果包食宿就要400多。” [2](p299-300)在另一封写于1808年底的信中,马礼逊继续谈到超高的生活费用让他难以承受,表示:“在我尚未接到关于费用问题的指示之前,我什么也不能做。” [3](p161),而在那时,马礼逊作为传教士的年薪只有200英镑。 [4](p86)因此,马礼逊在来华的头三年,生活过得格外清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809年,马礼逊在他的婚礼上被东印度公司聘为翻译,才有了一定的改善。

马礼逊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伦敦会的后续资助使得马礼逊可以进行印制一些小册子的工作,但费用还是非常紧张,因为初期印刷的费用很高。之后来到中国的米怜记述:“印刷《使徒行传》的费用高得惊人,一册的费用超过半个银元,等于后来印刷整部新约的价钱。” [3](p83)正因为费用的牵绊,马礼逊1811年至1814年在广州所印差不多都是小册子,除《教义问答》略多点,有30页,《使徒行传》只有6页,《〈圣经〉提要》只有1页。 [3](p4)与这些小册子相比,《通用汉言之法》全本有285页之多。要印行这样的“恢宏大作”,其印刷出版的费用显然不是当时的马礼逊个人以及依靠伦敦会就能解决的。

第二,广州中外人士接触受限,澳门葡人不会相助。马礼逊所处的时代,清政府不但厉行禁教,对于居住在广州外国人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嘉庆皇帝屡次颁布禁教令,对中国人信教、协助印刷宗教书籍等行为给予严惩。嘉庆十六年(1811年),正是马礼逊开始在广州印书的那一年,皇帝发布上谕,再次重申禁教令,但若百姓与外教沾边,视情节轻重分别定为“绞决”、“绞候”和“为奴”。 [3](p335-337,p178)

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马礼逊对在广州印刷费用的高昂进行了解释,他在给伦敦会的信中说:“无需隐瞒的事实是:这个价格(印刷《使徒行传》)高于刻印中国书的价格,因为我是外国人,所以包括了一定数额的风险金。” [3](p310)因此,即使资金充裕,马礼逊在广州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也无法印制《通用汉言之法》这样大部头的著作。

虽然澳门的政治环境比广州稍好,但由于马礼逊新教徒的身份,“澳门的天主教主教和神父嫉妒心强,因此住在澳门格外困难”, [3](p153)想要在印刷出版该书上得到澳门殖民当局或当地天主教会的帮助,更是难上加难了。更有甚者,马礼逊入华之后的那段时间,英国因为觊觎澳门和葡萄牙差点反目,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因此,在需要依靠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当时的澳门显然也不是印刷出版《通用汉言之法》的理想之所。

第三,广州、澳门缺乏活字印刷设备和人员。《通用汉言之法》是一部为汉语初学者而写的汉语语法专著,因而采用了中英文混排的方式。全书中文字较大,英文单词显得细小,音节表、声调表和部首表中的单词则比正文的更小,而注释中的字号甚至比上述表中的还要小。 [3]

中国传统的木刻雕版印刷因为无法雕刻细小的英文单词,显然无法达到《通用汉言之法》的印刷出版要求。要清楚地印制如此细小的英文单词,只能使用铅字。英文只有26个字母,使用铅活字显得更加划算,刻制多套字母,只需花时间排版,便能解决英文单词的印刷问题。而要实现中英文混排印刷,从节约成本考量,汉字最好也能采用活字。

当时,使用铅活字进行印刷的技术在西方已经相对成熟,但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却依然是雕版印刷术。马礼逊要在广州或者澳门实现《通用汉言之法》的出版,就必须拥有相关的活字印刷设备以及印刷工。这些条件,在当时的广州和澳门是不具备的。在马礼逊的建议下,东印度公司派遣首位印刷工携带设备于1814年9月到达澳门,建立起印刷所。

从1811年完成《通用汉言之法》的时候起,马礼逊应该就筹划着将书出版了。通过与马士曼的通信,马礼逊认为将书稿送往距离中国较近、又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有能力印制中英文混排书籍的塞兰坡印刷所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通用汉言之法》离开中国的时间

马礼逊考虑之后,决定将书稿送到印度寻求出版。那么,该书是什么时候离开中国的呢?

苏精根据马礼逊1812年2月写给友人的信件,认为:“东印度公司广州办事处在1812年初将稿送到孟加拉,建议印度总督出版。” [4](p140)关于此事,我们查阅了其他的相关史料,认为《通用汉言之法》书稿离开中国,被送到印度的时间应发生在1812年下半年,具体来说是8月之后。

马礼逊夫人《马礼逊回忆录》相对于其他史料来说,是更权威的记录,其记述是:“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这部语法书的手稿被搁置了近三年。” [3](p298-299)根据该书出版亲历者马士曼的说法,《通用汉言之法》是1815年8月印刷完成、正式出版的。 [4](p142)那么,如果“手稿被搁置近三年”的说法可信度高的话,《通用汉言之法》离开中国的时间便只可能在1812年8月之后。查阅《马礼逊回忆录》关于《通用汉言之法》的记载,我们发现,与该书稿出版有关的信息集中出现在1812年12月的记录之中。马礼逊1812年12月在写给伦敦会友人的信中,还颇有兴致地谈到:“我在中文语法书后增加了一册《中英对话集》。” [3](p340)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恰好也记述了相关的史实:“1812年11月9日,他(马礼逊,笔者注)致函益花臣,提及已送往印度加尔各答付印的文法以及一本作为课本的会话书。” [3](p178-179)

据此,我们确定:《通用汉言之法》离开中国,被送往印度的时间应该是在1812年11月前后。这不但和“耽搁将近三年”的描述相符,而且《马礼逊回忆录》中与《通用汉言之法》书稿出版有关的信息集中出现在1812年12月也说得通了。

三、《通用汉言之法》在印度的流转和出版

《通用汉言之法》大致在1812年底来到印度之后,先经过英国的印度殖民政府,然后由威廉堡学院进行审查,最后送到了塞兰坡的印刷所出版。当时,英国印度殖民当局有关东方语言著作的印刷出版工作很多都由塞兰坡印刷所来承担。

根据《威廉堡学院年鉴》,为了方便管理印刷出版事务,学院通常在印度总督前来视察之时召开一年一度的院务会议,通过其审查的书籍才能获得政府的出版资助,并安排塞兰坡印刷所印行。1812年度的院务会议已于当年9月30日召开。 [3](p297)而马礼逊《通用汉言之法》却在11月左右才从广州寄出,该书稿很有可能放置在印度殖民政府,等待1813年院务会议的时候再交给院方。

1813年9月20日,威廉堡学院召开第12次院务会议,时任印度总督明托来到学院。 [6](p343)据史料记载,那时明托即将离任,很有可能借此次前来学院的机会将众多需要院务会议处理的事务进行交托。所以,笔者判断,《通用汉言之法》来到威廉堡学院的时间是1813年9月。

《通用汉言之法》来到学院之后,并没有匆忙交于院务会议讨论,而是由懂中文的马士曼、拉萨尔等人具体进行审查。根据马士曼的说法,其对《通用汉言之法》的评估是在1813年底1814年初进行的,评估之后印刷出版该书被基本确定下来。1814 年5月,马礼逊得知“孟加拉政府已经决定用英国纸出版500份我的汉语语法,印刷该书需要花费6000卢比,纸张费800到1200卢比。” [3](p407)《威廉堡学院年鉴》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这一年经学院推荐、拟由政府资助出版的书目单,其中提到了马礼逊的这部著作:“《通用汉言之法》,马礼逊牧师所作。他是东印度公司广州大班的汉文秘书。其大作是体现欧洲人勤奋和能力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打开了一条获取被欧洲人视为困难的、几乎未知的语言的道路。” [5](p421)

此后,《通用汉言之法》由马士曼负责,在塞兰坡进行印刷,于1815年8月完成,正式出版。至此,《通用汉言之法》的出版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本文对该书出版过程进行了考证,为相关研究进行了必要的补遗。

猜你喜欢
东印度澳门印刷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澳门回归日
绿色印刷
东印度公司的陨落
东印度公司的兴衰:一部全球化的历史
东印度公司们的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