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春
(黑河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99)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应该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环境,尤其是需要注重优化人文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黑河市地处中俄边境、东西方文化的融汇点。作为国家最北部的边防屏障、对外交流的窗口,黑河市紧跟时代发展新要求,抓住发展新机遇,多措并举优化人文发展环境,在打造文明和谐城市,提升城市竞争辐射力、人文环境亲和力、国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人文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黑河市作为边境口岸城市,由于一些客观和历史原因,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国家富边、兴边、强边等一系列组合政策的推出,黑河市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能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大力优化人文发展环境,打造一个文明、开放、包容、诚信的边境发展环境,必将受到中外投资者的青睐,促使本土企业家扩大投资兴业,形成“洼地效应”,大量资金、资源、资本、政策、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随之向黑河汇聚、流动,弥补资源结构的缺陷,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1]。
人文环境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文景观即为旅游产品,例如实物化人文景观、建筑文化等,让旅游者直观感受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二是行为化的人文精神,例如城市市民文明素养、精神风貌、民族信仰、社会风气等,带给旅游者身心体会,会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一个地方褒贬优劣的评判[2]。优良的人文环境,能够带给旅游者愉快舒适的体验,有获得感和认可度,能够产生“连锁效应”,聚集更多人气,汇聚八方游客,带动本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优化人文发展环境,打造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将产生“亲和效应”,既能保障人们安居乐业,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良的党风政风民风,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激励全市人民以“人人谋发展、人人树形象、人人是环境”的主人翁情怀,积极主动投入到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城市受益,人人受益。可见,优化人文发展环境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中俄两国友好交往中,人文交流合作已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边境地区发展环境好坏,关乎中俄交往的效果和前景,黑河作为中俄边境城市,在促进中俄交往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连接欧亚大通道作用,已被纳入“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被定位为沿边开发开放区域中心城市。在这种大背景下,更加需要不断优化人文发展环境,通过对俄全方位的文化、艺术、旅游、学术、医疗、科技、媒体等人文交流合作,增强中俄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俄友好关系的宝地。
黑河市立足本地实际,不断优化人文发展环境,逐渐形成了具有北疆地域特色的人文发展环境。
黑河市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最近处只有700米,被形象称为“两国一城”。黑河市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空中索道建成后,旅客入境全程只需3分钟,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中俄边境线上绝无仅有。2015年6月29日,中俄两国在黑河市举行了世界上最大能源合作项目之一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工仪式,中国境内段起点就是黑河市,充分凸显了黑河市的区位优势,将为黑河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黑河市拥有独特的中俄边境文化、古朴绚烂的民俗文化、带有特定历史特征的知青文化、革命色彩浓重的红色文化,相继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民族主题公园——中俄民族风情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知青博物馆;全国唯一全方位展示百年中俄友好史实的旅俄华侨纪念馆;以及中俄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基地。厚重的历史、文明的交融,形成了黑河市独具特色、浓郁醇厚的欧陆文化,成为黑河市标志性文化品牌,2010年被评为首届中国文化风情魅力城市。
自1982年国家恢复黑河口岸以来,黑河市与俄布市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等人文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在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框架内,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对俄人文交流活动,并已日趋规范化、常态化。自2010年开始举办的“中俄文化大集”,已连续举办5届,并上升为两国国家级文化交流项目;连续举办了15届“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互访、11届“友谊横渡黑龙江”、18次“六一”国际儿童互访活动,被国家外交部列为中俄民间交往机制化项目;与布市联合办学,建立孔子学院,黑河学院被确定为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单位,先后有近3000名学生走出国门学习和体验俄罗斯文化;2015年将联合举办黑河市——阿穆尔州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苏抗日战争历史陈列馆也将在黑河落成揭牌。总之,“两国一城”人文交流活动已日趋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交流格局。
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历史、自然、体制等因素,黑河人文发展环境与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创新思维,研究本地发展优势,打造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人文环境。
优化边境城市人文发展环境,应着眼新形势,立足新常态,以全新开放的理念,多措并举提升人文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打造“中俄风情之都”。黑河市具有独特边境区位优势,可以依托边境秀丽的自然风光和风格迥异的东西方文化,打造具有异域风情的欧陆文化,在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突出俄罗斯风格,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俄文化特色品牌。“中俄民族风情园”后期规划建设应设计异国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体验活动,如中央电视台利用在“中俄民族风情园”拍摄的以反映二战时期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场地及场景作为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同时,要广开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以2016年“中俄媒体交流年”为契机,广泛宣传推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二是打造“特色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在历史中积淀出来并为该城市居民所接受认可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对城市历史传统传承、精神风貌总结和价值追求的提升[3]。要充分挖掘黑河历史文化,采用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城市精神表述语,提炼出包含开发开放、包容共赢、文明厚重、创新卓越、爱国奉献等元素在内的表述语,展现当代黑河人的时代风貌,凝心聚力促发展。三是打造“旅游文明城”。应巩固全国卫生城成果,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建设中塑造城市形象,营造诚实信用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对旅游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报道,设立的旅游投诉热线要有专人负责,对投诉事件处理情况公开报道,不断净化旅游环境,树立文明黑河、礼仪黑河、开放黑河的良好形象。
随着在黑河定居、工作、学习、旅游的俄罗斯人日益增多,黑河市民对内代表黑河市形象,对外则代表中国形象,市民素养的提升对优化人文环境十分重要。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形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以争创文明城市为契机,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文明新风,打造“学习型、健康型、创业型、友好型”人文环境。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孝顺好、恩爱好、家教好、勤俭好、邻里好”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二是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开展“最美市民、教师、医生、护士、民警”等行业优秀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各行业人员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形成“优化环境,人人有责”理念,并使行为常态化。三是开展人文载体创建活动。通过人文环境载体活动,聚拢人气,体现活力,展示文明,彰显和谐。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健身、科普、法治文化活动,以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参与[4]。建设多功能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完善图书馆、黑河普希金书店等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图书量,满足市民阅读需求。通过举办“全民读书月”、“社科普及月”、“文化大讲堂”活动,以及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多种学习载体,大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氛围,打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市民人文素养。
黑河市富有的丰富历史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形成的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应注重深度挖掘,展现黑河市历史人文特色。一是发掘弘扬红色文化。随着东北抗联历史被广泛关注,东北抗联精神正被大力弘扬。黑河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驻地和中共北满省委机关所在地,应大力发掘抗联英雄事迹,加大寻找抗联战士遗骸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发掘中苏反法西斯战争事迹,广泛宣传抗战精神。二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黑河市有39个民族,历史上是满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北方少数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各民族共同缔造了古朴绚烂的民俗文化。特别是鄂伦春族的摩苏昆说唱艺术、桦树皮文化桦皮镶嵌画、狩猎文化及兽皮手工技艺,还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如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达斡尔族敖包会等民族节日,构成黑河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5]。可以引导民营资本参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利用,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之路。加强民族艺术队伍建设和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强化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及家庭文化传承力度,实现后继有人。三是宣传弘扬知青文化。应成立知青文化研究协会,组织研究学者和老知青举办知青文化学术交流研讨,挖掘知青文化内涵。2009年成立的黑河知青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知青博物馆,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弘扬知青精神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主题巡演等多种形式弘扬知青文化的正能量。
黑河市作为对俄边境城市,应发挥桥头堡作用,以中俄2012年签订的《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为准绳,扩大对俄人文交流。一是加大汉语俄语培训推广。应依托中俄两国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开设汉语和俄语课程,在俄罗斯推广汉语,在黑河推广俄语,培养语言人才。依托社会办学,在全市开展全民俄语培训,扩大俄语普及范围,方便中俄民间交往。二是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应在中俄人文交流常态化大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对俄互访、文化周、文化产业合作、互派留学生、互建人才培训规划等交流机制,加深黑河与俄阿州互信互惠的伙伴关系。三是扩大人文交流领域。全方位开展对俄人文交流,促进黑河对俄人文交流向多层次、宽领域、多元化方向发展,实现从政府到民间的广泛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相互认同。提升高层交往能力,积极争取承办国家级、省级对俄人文交流活动,扩大黑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交往领域,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地位,开展全方位文化、艺术、旅游、学术、医疗、科技、教育、卫生等交流合作,宣传弘扬丝路文化,打造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人文交流合作的典范。
[1]唐娟.我国区域资金洼地效应影响因素研究[J/OL].湖南大学,2010.
[2]娄义华.人文环境建设是旅游发展之核心[N].重庆晨报,2012-02-03.
[3]杨开刚.城市人文环境比较研究——以河北省11 地级市为例[D].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06-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 culture.people.com.cn/n/2015/0115/c1013-26387591.html.
[5]张恩亮.打造中俄风情之都——谈文化与城市[C/OL].hei longjiang.dbw.cn/system/2012/04/20/053815489.s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