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构建

2015-03-26 07:46:06张若光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联席会预审院系

张若光,单 聪

(江汉大学 党委组织部,湖北 武汉 430056)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增长,各高校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和管理重心下移工作。院(系)领导班子运行状况和决策情况不仅关系本院(系)工作开展,也直接影响学校整体运行和改革发展。

一、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

1.高校院系管理模式发展变化的历史沿革。

高校二级院(系)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高教事业发展经历了多次变更。1950年至1961 年间,高校院系实行院长(系主任)负责制。1961 年至1978 年间高校院系党总支(分党委)保证和监督系务委员会决议的执行和本系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系主任主持系务委员会和系的经常性工作。1978 年至1983 年间高校院系实行系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的系主任分工负责制,系总支委员会领导全系工作。1983 年后,高校院系实行系主任负责制,系总支委员会的任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对全系工作的正确完成起保证监督作用。

2007 年5 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学院党委(党总支)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2010 年8 月,中央在总结一些高校成功经验基础上颁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高校院(系)党组织参与本单位工作运行与决策的机制,[1]即“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

2.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的运行现状。

大多数高校依据《条例》基本建立了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界定了会议议事范围、议事程序、参会人员等,在厘清党政关系、形成工作合力、科学民主决策、推动院(系)发展工作中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对省内部属高校、省属高校、高职院校、独立学院的问卷调查和调研分析,部属高校、省属本科院校、公办高职院校基本建立了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其中“985”高校、“211 工程”高校办学规模较大,管理重心工作下移开展较早,院(系)人、财、物管理权限较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较为健全,议事规则和程序较为成熟,成效较好,有力地推动了院(系)工作开展。部分办学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在二级院(系)推行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受管理重心、院(系)管理权限限制,开展情况较省属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独立学院受体制限制,党政联席会议目前基本停留在校级层面,二级院(系)层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较少。

3.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存在的问题。

由于没有明确程序和机制界定,院(系)党政联席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运行实效受到一定限制。一是会议议事范围不清晰,党政联席会议包揽或代替其他会议,甚至存在党政联席会代替党委会的情形。二是会议决策不够科学民主,会前酝酿不够,会中讨论时间短,容易出现议而不决或议而难决的情况。三是会议决议监督落实不够,由于党政联席会议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决议执行落实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会议决议落实不够。

二、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的构建

当前党政联席会议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目前对于党政联席会议没有明确程序和机制界定。2014年12 月颁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于高校党委地位和工作责任进行了明确界定和指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主体责任。高校院系党委要在学院起到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开展过程中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通过建立预审机制、酝酿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来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模式,有助于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落实和开展。

1.预审机制。

提前预审确定议题。《规定》提出:“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2]科学界定党政联席会议议题是开好党政联席会议的前提。党政联席会议议题一般由院(系)分管负责领导提起,经院(系)党委(总支)书记或院长预审后确定是否提交党政联席会研究,也可由书记和院长共同审定。未经书记或院长会前预审的议题一般不纳入党政联席会会议内容。

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与术后镇痛效果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池瀚 周红梅 符新春 等(1)40

预审主要审查议题是否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范围内,而不是单纯的党务工作或行政工作。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商榷的事项应是党政共同负责的院(系)的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相关事项。党政联席会议事范围以外的事项,由院(系)党委和行政分别按职权范围,依据有关规定履行其职责,防止以党政联席会议包揽或代替其他会议。预审工作中,院(系)党委要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对不符合条件的议题不得纳入党政联席会。

2.酝酿机制。

充分酝酿征求意见,提出备选方案,防止议而不决或议而难决。党政联席会议议题一经确认后,议题提出人应提前将相关材料发与参会人员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两个以上具体方案,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还应在会前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

酝酿的方式和范围,应从有利于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当注重听取议题涉及人员、教授委员会代表、教代会代表的意见。酝酿可以采取会议形式,也可以采取个别沟通方式。酝酿工作中,院(系)党委要履行管理责任,推动议题在适度范围内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合理备选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酝酿是上会讨论前小范围的沟通,要注意不应随意扩散酝酿情况。

3.决策机制。

党政联席会议决策过程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进行,既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集体领导制度。党政联席会议议题的决策过程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不得越权决定重大事项。会议议事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党政主要负责人同时缺席不得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决策程序中,院(系)党委要履行监督责任,保证决策过程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

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问题应保证与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实际工作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党政联席会议的时间安排要充裕,一般一次提请会议讨论研究的事项不宜过多;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后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与会成员对讨论研究事项应当明确表态。主持会议的党政负责人应在充分听取与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共识,集体讨论决定,必要时可采取不记名投票。对分歧较大的重大事项,可采取暂缓决定,待进一步调研、论证、协商后适时再议;或向上级组织和校领导报告,请求裁决等方式解决。[2]

4.执行机制。

在会议决策执行上,对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的严肃性应予维护。执行过程采取分工负责办法,由分管领导负责指导实施,相关系、室、所具体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监督落实。对会议作出的决定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会后可向上级组织反映,但在决策未作出改变之前,应无条件执行。执行过程中如遇到新情况确实不能按原决定实施时,应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复议。特殊情况下也可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征得党政联席会议多数成员同意后作出适当调整,并应提交下次党政联席会议认可。[3]决策执行中,院(系)党委要履行推进责任,积极推进党政联席会决策落实执行。

在贯彻执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过程中实行责任追究制。由于决策产生的失误,党政联席会议成员集体承担责任,其中主要领导负主责。执行过程中的失误,书记和院长(系主任)根据分工分别负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3]

三、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保障机制

好的机制重在落实,要把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落到实处,需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运行环节和程序、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加强对党政联席会议开展情况监督检查。

1.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运行程序和环节。

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的构建关键在执行。一是要严格按程序和环节制定议程。通过制定会议议程逐一落实会议各程序和环节。二是要注重发挥工会、教代会、教授委员会等群团组织对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的监督作用。三是院(系)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于不按程序召开、不按规定执行的情况及时加以制止。

2.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院(系)党政一把手关系。当前高校院(系)工作中,存在一定“重业务、轻党务”、“大院长、小书记”的现象。院长书记关系和谐与否,决定着院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院长(系主任)要关心党群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书记也要熟悉业务工作。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就学院工作、思想认识等开展经常性地沟通交流,统一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党委书记既要支持院长独立地开展行政工作,也要加强对学院工作的保证监督,切实起到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党政联席会运行中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既要坚持院(系)党委和行政集体领导、共同负责,又要做到个人分工负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挑”,工作中不留死角、不推诿扯皮。

3.加强对党政联席会议开展情况监督检查。

各高校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党政联席会议机制落到实处。一是检查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运行过程。通过查看议题预审材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材料,对运行的全过程环节进行检查监督。重点检查会议是否定期召开、纪要是否规范、议事范围是否按照规定执行、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内容。二是检查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实施情况。检查对于会议形成的决议是否有效的实施,对决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三是可以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情况纳入院(系)年度考核内容,以督促院(系)更好地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1]杨露.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认识与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3).

[2]崔润东,刘占军,等.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与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李妍.论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演变、创新和完善[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猜你喜欢
联席会预审院系
2021年境外机床协会、贸促机构及在华外企联席会召开
近代中国刑事预审制度考论
法国预审制度在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变迁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浅谈初步设计中建筑结构方案预审的要点
基于核心课程建设的预审学教学团队的构建——以广东警官学院预审学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第一次常务理事、理事联席会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32
第一次常务副会长、副会长联席会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32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大学生(2016年7期)2016-04-29 10:12:06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