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关系中式表达研究述评

2015-03-26 07:13王才英李荣宝
关键词:研究述评因果关系

王才英,李荣宝

(1.泉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7000)



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关系中式表达研究述评

王才英1,李荣宝2

(1.泉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7000)

摘要:因果关系是4大基础逻辑关系之一,写作时能否得体运用关系着文章的流畅和理解。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产生原因、教学策略及研究盲点几方面回顾整理了历年有关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关系中式表达的相关文献,以期对教与学有所帮助,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议论文写作;因果关系;中式表达;研究述评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107.1315.01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07 13:15

议论文是中国大学生日常训练和写作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其本身就是一种因果关系。因此,恰当地使用因果连接词可以使文章中的论点与论据、论据与论据之间有效粘合,增强文章的流畅性和语义的完整性,从而使文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韩礼德和哈桑[1]13指出,因果关系是4大基础逻辑关系之一。从狭义上讲,因果关系连接成分是逻辑上可以表达因果关系且有连接功能的语法成分,而该文要讨论的因果关系是一种范畴、一种广义上的因果关系,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关系聚合体——在很多层面如词、词组、句子、句群、段落、篇章上都有所体现。因此,广义因果关系包括条件、假设、目的、推论,这些都是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而且大量地体现于语言表达和语篇构成中[2]。英语教学改革势如破竹,最终目的是将英语回归其语言工具的本质,改变过去教材和教学内容都太过关注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及语法知识的现象。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更应回归到遵循语言规律、民族思维及风俗习惯,把文化和文学融合到技能和语法教学中,能说、写比较地道的英语。因此,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需要教师把相关研究引向深入,因果型语篇模式中的不同语篇层次的基本结构、变异结构以及它与其它语篇模式的包容关系等问题都值得认真探讨。这类讨论不但能够拓展师生的语篇修辞视野,提高英语听说、阅读与写作能力,而且对丰富汉语因果型语篇的展开形式具有借鉴作用。同时,对中国大学的英语写作及教学有实际指导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英语写作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逐年递增,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展;一些英语写作教程及专著也涉及相关研究;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写作相关课题数量也很多。该文将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产生原因、教学策略及研究盲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有关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关系使用的研究廖廖无几。从中国知网可找到相关文献:晏尚元[3]、杨建生[4]、张亚飞,何华清[5]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情况。而大部分作者研究的视角如莫俊华、陈新仁、吴珏则对准非英语专业学生。这可能与这类学生数量远远多于英语专业学生有关。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中外英语学习者之间的对比,如晏尚元、张亚飞和何华清。

二、研究内容

(一)语料来源

研究的文章大多来源于各类语料库,有中外语料库的对比分析,也有基于中国学者自建的语料库或者来自限时作文及抽样分析。晏尚元自建小型语料库FSU,并以美国大学生写作语料库LOCNESS及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语料库CLEC为参考语料。莫俊华[6]、郭笑甜[7]采用的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本族语者语料库(FLOB)。李晓利的研究基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及其自己建立的一个小型英语母语者参照语料库[8]。戴俊红对比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限时议论文写作中的因果连接词,以及LOCNESS语料库中母语学生的因果连接词使用情况[9]。赵霞的研究语料来源于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的笔语子库(WECCL)[10]。陈桂斌、杨贝蓉收集了从大学1年级开始到大学2年级第1个学期、共3个学期的学生作文,并自建小型语料库[11]。张亚飞、何华清[5]的研究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张燕的研究对象是197名河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2年级学生,针对作文的连接、衔接特点,她对这些学生4级模拟作文中的好作文和次作文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12]。

(二)研究层面

学者研究因果连接词使用情况的较多(截至2014年9月10日,在中国知网以主题为“大学英语写作因果连接词”查找,可以找到55篇相关文章),而研究句法(截至2014年9月10日,在中国知网以主题为“大学英语写作因果复句”查找,可以找到6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章)、段落和语篇的论文较少(截止到2014年9月10日,在中国知网以主题为“因果段落/语篇英语写作”查找,找不到相关的文章,只能找到“语篇英语写作”相关度较高的文章)。

1.连接词层面

赵蔚彬[13]、罗一[14]、晏尚元[3]、杨建生[4]对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进行了语料库研究,发现学生因果连接副词使用较少,几乎很少使用词汇衔接。大多数研究者讨论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因果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如张燕发现:在好作文和次作文中,增补连接和因果连接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好作文中的增补连接词和因果连接词的使用更为丰富多样[12]。郭笑甜与她有同样的发现,并提出:学习者中介语语用逐渐向目的语发展,但存在语用石化现象,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7]。李晓利描述了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者使用so和therefore的位置。她发现:中国学生的作文里普遍使用了so的“句首位置”,但是英语母语者却相对倾向于使用so的“句中位置”(57.14%);中国学生没有把therefore放在“句中位置”,但是英语母语者大多把therefore放在“句中位置(50%)[8]。笪立对国内外有关英语写作中因果连接词使用的各种研究进行了述评[15]。

2.句法层面

近年来,英语因果复句研究已经引起较多关注。很多学者(廖巧云[16];徐盛桓、李淑静[17];牛保义[18]等)从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因果句进行了探讨。陈文凯[19]从句法、语义和语用3个层面,对英汉语说明性因果关系表达法进行了对比,发现显性表达法既有交叉相似部分,又有不同之处;句子层次上的隐性表达法彼此相差甚远。这些区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特点。殷凤娟认为,因果句式是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认知和识解投射到语言中。因此,在表达因果关系时,英语和汉语有着迥然不同的句式,主要体现在句法构造、表现方式、句式信息和焦点分布等几个方面。她从认识论的认知差异、宗教文化的差异、汉字与西方文字体系差异等角度对此进行深入的阐释[20]。王瑞珍认为,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因果状语从句受汉语因果复句的影响最明显[21]。杨军燕简要介绍了英汉复句研究的背景,探究了英语学习者特别是成年人在运用英语复句时汉语复句结构对其产生的影响。但这些研究者大都单纯研究英汉因果复句的不同,或研究翻译中的因果表达,并没有把这些理论与学生的实际写作关联起来[22]。

3.段落层面

叶定国提出3种英语段落结构模式:(1)直线型段落结构模式;(2)平行线型段落结构模式;(3)折射线型段落结构模式。在实际写作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对英语段落结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即重视典型的直线型段落结构模式的教学,而忽略其他两种段落结构模式并对其进行系统教学[23]。刘朝彦认为,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英汉段落在组织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在统一性的问题上,汉语段落显然要宽容得多,螺旋式的展开方式使汉语段落可以“迂回而言它”;英语段落则单刀直入,不容许任何偏离主题的句子出现,内容上高度统一。连贯性在汉语中更多地以“意合”的方式来体现;英语段落则使用显性手段明确地做出标记。多数汉语段落的完整性要跨自然段来实现;英语的自然段则往往就是意义段甚至可以等同于小文章,结构上很完整,圆满地交待清楚主题思想[24]。虽然以上两篇论文都没有涉及因果段落的写作,但对因果段落的展开有实际指导意义。

4.语篇层面

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on研究了语篇衔接模式[1]。中国许多学者在英汉语篇对比方面也作出了许多研究,其中包括胡曙中从语篇的开头、段落以及结尾的组织方式探讨了英汉语篇的差异[25]。朱永清等通过大量语料对比,描述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26]。黄振定提出由于人类思维的普遍性,认为英汉语篇的逻辑关系总的来说是共通的;但由于逻辑范畴的复杂性和语言表达的差异,英汉语篇的逻辑衔接手段还有很多差异[2]。其文中例证了因果英汉语篇的不同,但很遗憾该研究同样偏重翻译。吴敏之认为,因果型语篇模式是英语最重要的修辞结构之一,但是当前中国学界的因果型语篇模式研究尚未跨越基本的因果逻辑关系介绍阶段,而英语族人的修辞学著作一般也只是简要讨论它的段落结构图式[27]。张晓[28]认为,语篇中的连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称连贯,另一种是关系连贯。根据相互连接的小句之间的层级关系,连贯关系可分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根据不同的概念层次,连贯关系可分为概念关系和认知关系。从体现形式来看,英语中的因果连贯关系可以分为显性因果连贯关系和隐性因果连贯关系。从语篇中相互连接的语篇片段来看,因果连贯关系可分为句内连贯关系和句际连贯关系。从语篇理解的角度来看,因果连贯关系的建构不仅需要语篇内的信息,还需要语篇外的信息,更需要人们据此进行推理。他还对学生写作时语篇的错误进行了研究,发现学生的作文总体结构上不连贯,汉语式篇章结构使用频繁[28]。

从以上的讨论可知,探讨因果连接词和因果复句的研究多于段落和语篇层面的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技术便于操作和语料易获取;另一方面说明了语篇层面的研究仍待加强。

三、产生原因

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关系中式表达产生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认知、英汉差异、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李晓利认为,教师过度强调连接词在提高作文连贯性和衔接性方面的作用是主要原因[8]。晏尚元认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强调连接词在衔接连贯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过度概括目的语言,导致他们在写作中过多使用连接词;由于学生英文写作知识不够全面,以为连接词是唯一达到语篇衔接连贯的方法,却忽视了语义衔接和句法衔接手段的使用[3]。殷凤娟认为,中式表达的原因是由于认识论的认知差异、宗教文化的差异、汉字与西方文字体系的差异等[20]。陈桂斌、杨贝蓉认为,导致英汉因果复句的差异及中式表达的原因是受到教学模式化训练的影响[11]。王瑞珍认为,原因在于受到英汉文化差异及两种语言特点的影响[21]。杨军燕认为,在英语写作中,语言习得、语义形态和思维模式是英语因果复合句结构受到汉语复句结构影响的原因[22]。杨建生认为,中式表达是由于中西方思维模式以及英汉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4]。

四、教学策略

李晓利提议,教师应该避免过度强调连接词在提高作文连贯性和衔接性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有效而且有度地使用连接词;教师应该讲授一些除连接词以外的衔接手段,如分词结构等,帮助学生摆脱对连接词的过度依赖;对于连词和连接副词的区别,教师应该进行专门的讲解[8]。晏尚元强调,在今后的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对因果连接词使用频率过高和多样性不足的问题予以重视,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首先,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因果连接词使用多样性的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地使用因果连接词,消除连接词越多越好的错误观念,鼓励学生使用其它的篇章衔接方法,如同义词衔接、平行结构衔接、代词衔接等[8]。王瑞珍提出,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英汉复合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比教学和英语的句法训练[21]。杨军燕认为,要认识到在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并帮助学生对此有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和强调母语的正向迁移,消除和减少母语的负向迁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融入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概念;介绍英汉句法,对比异同,精讲多练;建议学生多看、多读地道的英文,因为正确的输入才能有正确的输出[22]。戴炜栋指出,外语学习者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多属于暂时性石化,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如果有机会接受最优化输入,渡过这一阶段,其语言学习会进入另一高峰[7]。

五、研究盲点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一些领域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第一,研究者对因果连接中的显性连接关注的较多,而在母语广泛使用的隐性因果(隐性因果是指能表示因果关系的单词动词和词组动词、非限定短语、无动词短语、特定的句子结构、定语从句)在写作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衔接手段相互转换,在英语写作研究中仍是空白。第二,相关文献关注连接词的较多,而关注段落和篇章的较少,原因可能在于不可操作,如无法量化。第三,针对英语专业纵向(高低年级阶段、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研究还较少。第四,在英汉语篇中,逻辑连接大多情况是共通的,但有时仍有差异性,如英语是时空关系,汉语却须改作因果关系,反之亦然。目前,以上研究领域还无法找到或很少查到涉及写作方面的相关论文。

综上所述,因果逻辑作为议论文中的一种常见的连接模式,往往由于中式表达的干扰,使文章晦涩难懂。该文梳理了历年的相关文献,首先指出了既往的研究只停留在连接词及其母语干扰方面,而完整的研究应该从多个层次考察因果关系表达,不但要考虑因果关系的语句,也要考虑因果关系的段落乃至篇章,要形成跨语言的系统比较。其次,对其成因的研究也应该是多层面的,该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的研究对实际的写作教与学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6.

[2]黄振定.试析英汉语篇逻辑连接的异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39-42.

[3]晏尚元.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因果连接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9,(5):75-80.

[4]杨建生.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使用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85.

[5]张亚飞,何华清.英语专业学习者因果类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379-382.

[6]莫俊华.中国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教学,2005,(5):45-50.

[7]郭笑甜.英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及其石化现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6):50-51.

[8]李晓利.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情况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2):3-29.

[9]戴俊红.非英语专业学生限时议论文写作中的因果连接词使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76-180.

[10]赵霞.非英语专业学生因果连接词使用情况调查——一项基于看图作文和WECCL语料库的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1,(2):36-39.

[11]陈桂斌,杨贝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学生对因果连接词的习得情况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5):596-598.

[12]张燕.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衔接特征的实证研究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9):80-82.

[13]赵蔚彬.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03,(2):72-76.

[14]罗一.研究生英语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59-62.

[15]笪立.英语写作中因果连接使用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21-122.

[16]廖巧云.英语实据原因句探微[J].外国语,2004,(4):46-52.

[17]徐盛桓,李淑静.英语原因句的嬗变[J].外语学刊,2005,(1):56-62.

[18]牛保义.英语因果复句的认知语法研究[J].现代外语,2006,(4):338-345.

[19]陈文凯.英汉语说明性因果关系表达法对比[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0-101.

[20]殷凤娟.英汉因果句式差异及文化阐释[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26-128.

[21]王瑞珍.关于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因果复合句结构受汉语因果复句结构影响的调查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0,(3):140-141.

[22]杨军燕.汉语结构影响英语因果复句正确表达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62-163.

[23]叶定国.英语段落结构模式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7):99-103.

[24]刘朝彦.英汉论说文体段落组织的差异性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1):76-80.

[25]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6]朱永清,郑立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7]张晓.英语语篇中的因果连贯关系[J].外语学刊,2012,(7):96-99.

[28]吴敏之.英语因果型语篇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118-123,128.

(责任编辑乔志杰)

A Research Review on Chinglish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English Argumentative Essays

WANG Cai-ying1,LI Rong-bao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Fujian 362000,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7000,China)

Abstract:Causality is one of the four basic logic relationship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luency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essays.This paper summaries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Chinglish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English argumentative essays from objects of study,research contents,causes,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 blind spots in the research,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field.

Key words:English argumentative writing;cause-effect relationship;Chinglish;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H 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1-0029-05

作者简介:王才英(1973-),女,福建武平人,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翻译及英语教学法研究;李荣宝(1957-),男,福建武平人,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FJJKCG14-209)

收稿日期:20140921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句中的时间顺序与“时体”体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交通事故外伤及其医疗行为与颈髓损伤间的因果关系鉴定1例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