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校园”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与实践研究

2015-03-26 06:21:04杨文东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团课外体育教师

杨文东,何 忠

“运动校园”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与实践研究

杨文东,何 忠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下滑。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与2005年相比,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m跑3项身体素质指标全面下降。女大学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m跑成绩也比2005年低了不少[1]。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长期不被重视和不切实际的管理与引导。长期以来国内很多学者将课外体育活动定义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就将课外体育活动限定在体育教学的从属范围,在体育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被忽视成为必然。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也有学者提出,课外体育活动应与体育教学并重,体育教学以“学”为主,课外体育活动以“练”为主,这种“双中心”的教学观点固然是一种进步,但先不谈是否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就其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双中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取得平衡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要求高校“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保障”。

1 课内外一体化平台建设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2]。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工作主要分两大部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很多高校使这两个部分形成了完全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状况。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言,大学体育课每周一次90min,受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时间等的限制,很难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而课外体育活动往往因受重视程度不够或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管理松散,学生参与度不高,持续时间不长,同样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两者独立进行往往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因得不到充足的练习时间,而体会不到历尽艰辛后取得成功的成就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没有练习目标,盲目练习而得不到认可,进而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课内课外一体化平台建设,以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为手段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量化,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学生期末体育课程考核的成绩中,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形成一个整体,不分课内课外,都是期末考核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进而形成习惯,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这项工作的要点是制定详细的量化标准,既要体现课程的导向作用,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参与热情,尽可能的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在量化标准中得到肯定,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 校园精品赛事平台建设

校园体育竞赛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体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通过调查走访和查阅文献发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逐年提高,高校体育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为校园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校园体育赛事项目设置日益增多,极大的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外,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促使校园体育竞赛组织形式、举办方式等日趋多样化,这为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理论保证。然而,校园体育竞赛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例如:1)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多而杂,没有形成系统、有序的竞赛体系,有些体育竞赛活动偶尔举办一次,不能长期进行;2)项目设置不合理,简单的套用竞技体育的规则和方法,使很多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无法参加比赛,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3)竞赛监管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与健康校园体育文化相悖的不文明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校园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发展,因此在校园精品赛事平台建设中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校园精品赛事平台建设,以精心筹备突出,周密策划重点项目体育比赛,将其打造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符号,众多校园体育比赛中的经典,辅以院系、社团、年级、班级等与之配套的不同级别的体育比赛,形成“金字塔”型赛事体系,层层选拔,层层递进,在打造出“校园体育明星”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比赛中,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校园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在平台建设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合理设置比赛项目,在项目选择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能力,即为大多数学生喜爱能够广泛开展的体育项目;2)赛事组织形式要丰富,灵活设置比赛难度,尽可能的让体育竞赛面向全体在校学生,以竞技体育的形式推动群众体育发展;3)正确引导,加强监管,在赛事筹备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正确理解“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理性面对比赛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冷静处理比赛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加强对比赛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比赛环境公平、公正;4)加强宣传报道,既要保证比赛进程的实时发布,也要对比赛项目相关的知识进行普及,发掘在比赛过程中体现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人和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发挥体育的多元育人功能。

3 校园体育社团平台建设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指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不受专业、年纪等条件的限制,由有着相同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开发、建设和管理,以促进个体发展为目标,并在学校的领导和扶持下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团体[3]。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是未来高校体育活动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突破我国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体育社团是发挥体育多元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体育特长,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交往,推动学生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校体育社团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个别高校还曾尝试以体育社团取代大学体育课的改革方案,虽然最终结果不够理想,但足以说明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但是学者的理论认可还需实践检验,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发现,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诸如缺乏有效管理、体育资源不足、未得到足够重视等因素影响,其重要的课外体育锻炼和多元育人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此基础上,对校园体育社团平台建设形成如下构想:1)结合课内外一体化平台建设,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进行量化,通过鼓励、肯定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2)完善外部管理机制,去行政化,由学校体育部门对体育社团的组织和日常活动进行直接监管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形成组织严密的体育社团体系;3)加强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注重对社团骨干力量的梯队培养,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社团运行有章可循,活动有序开展;4)结合体育教师指导平台建设,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力度;5)加强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条幅、海报、QQ群、微信群等宣传手段,对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对社团自身情况进行广泛传播,以提高体育社团的影响力,体育社团的宣传同时也是对健身理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间接宣传。

4 体育教师指导平台建设

高校体育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先进的运动理念,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拥有其他学科教师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组织的过程中摆脱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条框的限制,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结合相应专业指导,能够更多的吸引有锻炼需求的学生自愿的加入进来,形成良性循环,对活跃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5]。在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文献的整理过程中发现,课外体育活动缺乏体育教师的指导是导致部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缺失的因素之一。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中体育教师指导平台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配置体育教师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是体育教师指导平台建设的关键。

4.1 统一管理

体育部门对教师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校内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便于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信息收集和汇总,及时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4.2 完善制度

制定和完善相应制度,让体育教师在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肯定教师的课外指导工作,而不单纯的依靠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体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地常抓不懈,以课内外一体化平台建设为引导,辅以校园精品赛事平台建设、校园体育社团平台建设、体育教师指导平台建设为支撑,优化校园体育资源配置,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构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1]大学生创业网.大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堪忧[EB/OL].[2013-05-23].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13-05-23/133119. htm.

[2]李淑菊.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3]任 刚.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4]马新东,高前进,周 越,等.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5]杨文东,何 忠,朱大清.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指导课外体育的长效机制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8).

Research of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Campus

YANGWendong,HE Zhong

在分析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四个”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方案,相互支撑形成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体系。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平台建设;实践研究

Based on theanalysisof thepresentsituationof the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in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four”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latform construction scheme to support each other and form a system of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extracurricular sportsactivities;platform construction;practice research

G807.4

A

1003-983X(2015)05-0455-02

2015-02-09

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14G341);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14369);湖北文理学院2014年度教研项目(JY2014002);湖北文理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JY2013005)

杨文东(1978-),男,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资源.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襄阳441053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Hubei,441053

猜你喜欢
社团课外体育教师
缤纷社团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