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政治生态的历史借鉴与当代理路

2015-03-26 05:17李斌雄兰洁
河南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廉政政治生态

李斌雄,兰洁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重构政治生态的历史借鉴与当代理路

主持人语:“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对我党自身建设提出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新发展。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政治生态”。此后这一具有系统性的概念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表述,也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当前“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3月又明确提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从“净化”到“重构”再到“山清水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不仅阐明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思想,也为我国现阶段重构政治生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重构政治生态,纯洁党的肌体、营造优良风气、净化从政环境,特邀请一批长期从事党史党建、廉政与治理研究的专家从我党局部执政的经验、长期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实践和对政治生态的理论探讨等方面对政治生态进行深入研究,以史为鉴,明理而行,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当下我党廉洁政治生态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究以提升廉政领导力重构政治生态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径。这些专家的研究既相互独立,又相得益彰。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特约主持人:江南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玉生

政治生态;廉政政治生态;大数据;建设

我国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理论探索

李斌雄1,兰洁2

(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环境与人类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一种新型政治观得以产生,这就是以解决政治系统与环境之关系问题和政治发展问题为中心的生态政治观(不同于以解决生态环境危机问题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绿色政治观①),是对于阶级政治观、利益政治观、人本政治观的补充和发展。生态政治观也是方法论,是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认识和处理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之间相互关系问题的自觉运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始运用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行政系统、政党现象特别是政党制度现象、政治现象展开研究,由此形成了行政系统的生态分析、政党制度的生态分析以及政治生态论的成果。2007年年底安徽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政治生态建设任务,标志着地域层面净化政治生态工作正式启动。自2013年以来,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社会系统逐步被日益蔓延的腐败现象所污染的客观现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各种场合明确提出“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政治任务。目前中国各地净化政治生态的实践效果也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好评。由此,“政治生态”这个名词就不仅是学术界探讨的概念,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大众媒体广泛关注的热词。同时,随着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走向深入,“廉洁政治生态”(简称“廉政生态”)以及“廉洁生态”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反腐廉政研究领域。然而,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治家或实际工作者,都对“廉洁政治生态”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基本特征、要素和结构、系统和环境、具体内容和形式以及廉政生态生成的原理、机制和路径等缺少科学、准确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有必要在比较全面地评述目前我国学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认识成果的基础上,从学术研究方面提出推进政治生态和廉洁政治生态问题研究的思路和建议。

一、关于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学术研究进程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认识过程有如下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

第一,对生态政治和环境政治展开研究。中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认识过程起步于生态政治和环境政治的认识拓展。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暴露了人类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在欧美国家逐步产生了集中于生态政治理论、环境运动团体和绿色政党研究的环境政治研究。我国学术界把生态政治学定位为环境政治学,认为其是生态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②。生态政治研究阶段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域和问题域,这就是在抽象层面研究自然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引起人类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由此引发传统政治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型。也在具体层面研究自然环境危机问题如何影响政治系统的政策输入和政策输出,政治系统的政策输出如何影响人类社会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一定的政策输出已经和将会导致怎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或生态危机。

第二,对政治生态展开研究。这是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问题的阶段,其研究的重心在于解决政治系统自身的产生和发展问题[1]。政治生态本来属于一个不同于“绿色政治”或“生态政治”的概念,政治生态学具有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域[2]。只是政治生态的研究方法与生态政治的研究方法都是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一般方法论的特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这个阶段又产生了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运用生物系统的原理和规则衡量政治系统的生态政治研究,这是一种仿照生态系统规则探讨解决政治问题的政治研究思路,属于一种理想性的探讨,并没有立足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事实层面进行科学抽象。二是基于理想追求的政治生态研究。例如,认为政治生态就是追求生态化的政治,政治生态概念反映的是政治生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达到理想状态的政治[3]。或者运用生态学追求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理念来研究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问题。三是基于政治系统自身发展要求的民主、法治、廉洁理念的政治生态研究,这就逐步指向廉政生态学的研究。

第三,对廉政生态及其建设展开研究。这是将政治生态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反腐廉政建设的研究阶段,是政治生态研究的具体化和细化研究。构建廉洁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然追求的目标,廉洁的政治生态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中共领导人、实际工作者或学者都对政治生态及其建设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研究一直呈增长之势。廉政生态问题也是政治生态研究不可避开的一个课题。有的学者提出了“廉洁政治生态”或“廉政生态”③的概念,其研究内容相对细致,并不以宏观的理论体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者更注重于将政治生态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和具体实践当中,其研究角度与内容都较为多样化。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刚刚起步,只是发表了论文集而没有专著出版④。廉政生态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域虽然比较明确,但其研究的学术性远远没有达到生态政治和政治生态研究的学术深度。

二、关于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

我国对于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问题的研究有两种相互联系的研究取向: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和以完善政治学理论和方法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这里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概述目前关于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研究已经形成的主要观点。

第一,中共领导人和实际工作者关于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自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3年1月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以来,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的问题持续引起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习近平关于净化、营造、重构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是人们进行理论和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这些重要论述归纳起来,主要观点有:关于“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4],“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的观点,阐明了政治生态的基本理念[5];关于“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的观点,阐明了政治生态的清浊度与党员干部的从政环境优劣度之间的相关性;关于“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的观点[6],阐明了导致政治生态污染的原因和根源;关于“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的观点[7],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重构政治生态的重器;等等。总之,习近平关于净化、营造、重构政治生态的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现阶段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和廉政生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指针。

根据习近平关于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的战略部署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提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为此首先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关键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反腐败,领导干部要做表率[8]。这就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价值目标、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之间的关系。此外,我国各级各地党政实际工作者对净化、营造、重构政治生态和建构廉政生态展开实践和理论探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观点。例如:认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必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首要任务;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必然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是治本之策;领导干部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灵魂;政治作风是政治生态之要,抓作风反腐败是有力保障;完善法律制度,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优化政治生态等主要观点⑤。这些研究大多立足于我国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而进行的,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特点。这说明我国的政治实践进程也提升了人们对政治生态问题的认识进程。

第二,学者对于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我国学术界对政治生态展开学术研究比较多、时间比较长,而对廉政生态展开研究比较少。政治生态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刘京希的《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和夏美武的《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前著对政治生态的一般理论、思想源流和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社会体系生态法则、政治生态体系建构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关系、政治生态文化机制等一般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也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被权力腐败现象所污染的机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建构现代民主政治的生态学检视观点。后著则基于政治生态的结构功能分析,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诱因展开多维分析,提出了调整政治结构功能、促进政治体系的生态适应性,优化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推进各体系间的生态平衡,建立政治生态评价制度、实现对政治作为和政治产品的科学验证与分析的对策建议。此外,朱庆跃的《1921—1978中国共产党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试图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历程置于政治生态学的视野来把握,通过对三个长时间段的反腐败政治体系构建历史实践的考察,指出,“政治体系构建与政治生态环境的变迁之间存在着共性和规律,反腐败政治体系调构正确与否关键取决于对特定时期政治生态环境内容的科学判断”的观点[9];并提出要把进一步深化内外政治生态环境的变革,视为有效而彻底地反腐败的基本途径。该研究拓展了党的反腐倡廉史研究的新方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政治生态学与廉政建设的关联性研究。此外,国内学界也发表了一些关于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研究的学术论文,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加以评述。

三、关于深化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研究的建议

(一)深化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概念之价值特征的认识

什么是政治生态?这是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重要问题。所谓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10]。而生态的原义则是指处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自然环境关系之中的生物群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政治生态论这一现代政治学术语“主要被用来描述环境对政治行为的影响”[11]。因此,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12]。一定社会的政治生态主要表现为这个社会的政治主体状态、政治行为状态、政治关系状态、政治制度状态、政治文化状态和政治发展状态,同时也表现为自然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政治行为的影响状态,还表现为政治系统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状态等。政治生态有机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政治系统内部各个行为主体“生态位”的确定性,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整体性,政治系统由于对环境开放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流所保持的动态平衡性,政治生态系统由于开放多样性和竞争协同性而保持的政治生命活力。

学界对政治生态的分类,还没有具体展开研究,这里初步从历史事实层面和价值追求层面对政治生态进行划分。基于历史事实层面的政治生态分类有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生态、封建制国家的政治生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态等。中国近现代以来,可以划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态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态等。从空间事实层面划分,政治生态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范围划分为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一国的政治生态和地方政治生态、单位政治生态等。基于价值追求层面的政治生态分类有专制的政治生态和民主的政治生态,人治的政治生态和法治的政治生态,腐败的政治生态和廉洁的政治生态等。

这里,所谓腐败的政治生态是指政治关系和社会环境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被腐蚀或被污染的状态。例如,政治系统内部关系以及国家机关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和形成了违反公认价值规范的交易行为,即表明政治关系和社会环境与政治系统之间的关系被污染。从静态角度看,廉政生态是指政治关系的廉洁性层面和社会环境与政治系统之间关系的廉洁性层面,实质上是合乎公认规则(包括合乎道德规则、法律规范、纪律规范等价值规范)的政治关系。从动态角度看,廉政生态是指使不廉洁或不够廉洁的政治关系达到廉洁的政治关系,这时的廉洁具有使动词的含义,即具有“使……廉洁”的含义。因此,所谓廉洁政治生态,也就是使政治生态(包括政治、市场和社会之间的生态关系)永葆廉洁性。廉政生态建设的目标就是使政治、市场和社会等主要方面具有廉洁性,也就是建设廉洁政治、建设廉洁市场和建设廉洁社会(狭义的社会概念)。

从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人类社会政治系统的历史走向和价值追求是从专制、人治、腐败的政治生态逐步走向民主、法治、廉洁的政治生态。这样,政治生态的主要价值属性和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和廉洁,其最终价值追求是使政治系统促进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价值理念必然成为现阶段建设“生态化的政治体系”的应有价值追求。

(二)加强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领域主要学术问题的研究

政治生态概念究竟主要是一个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现实问题的描述性词语,还是有其固有的学理内涵和外延的科学概念?这就需要科学揭示政治生态的本质和良好或恶劣的政治生态生成的机制。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治体系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不是政治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有其优势和局限?是否还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如何划分生态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廉政生态学之间的学科边界?能否认为生态政治学就是以解决自然环境污染问题为中心的政治学理论,而政治生态学则是以解决政治系统与社会环境关系问题为中心的政治学理论,廉政生态学则是以解决政治体系自身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被腐蚀的问题为中心的政治学理论。如果说它们之间的逻辑起点或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同,但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有明显区别。如何科学分析廉洁政治生态的客观特征?划分腐败政治生态与廉洁政治生态是否存在明确的分界?如果存在客观的分界,划分腐败政治生态与廉洁政治生态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些学术问题都是摆在学界的重要问题,也有利于推进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

(三)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和廉政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的研究

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可以划分为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外政治生态(包括国家机关政治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也有学者将政治生态划分为官场政治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是由各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所构成的。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是这个地域范围内的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与人们的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状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13]。由此可见,政治生态不仅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也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等属于政治体系内部各要素,党风政风属于政治生态中的政治系统,家风、人际关系环境、社会风气以及其他经济、社会、文化系统等属于政治生态中的社会环境因素。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提出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当前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把净化和重构政治生态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关注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廉政生态概念提出和廉政生态建设研究的问题导向。因此,廉政生态建设研究的主要问题可以列举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腐败蔓延、廉政生态关系研究。当代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社会收入差距两极分化;市场逻辑侵蚀公共逻辑和政治逻辑,由此导致腐败现象蔓延,培育了庞大的特殊利益群体,特权阶层坐大。那么,当代中国为何会出现这种廉政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生态?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生态背景下,中国式腐败类型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国际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式改革、发展与腐败互动关系的历史现象存在多种理论解释。例如改革导致腐败的必然论、改革与腐败并存论、改革发展与腐败对立论、改革代价论等。最近又有美国学者魏德安提出的“双重悖论”[14]。那么,如何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改革开放背景下腐败类型的特点以及反腐廉政生态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就是一个具有宏观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是政治体制改革与腐败蔓延、廉政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权力体系内部横向权力制约监督力量疲软,纵向权力委托代理层级多,权力代理人行使权力容易任性和失范,导致权力腐败尤其是“一把手”权力行使失控经常发生。这就需要探讨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从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机制,否则再理想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设计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防治腐败的效率、效度、效果和效益。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环境和外域文化环境与改革开放新时期腐败蔓延、廉政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是否必然导致中国人的规则意识和公民意识的缺失?现代外域文化是否必然导致中国人全民的趋利动机?由此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外域文化环境对中国廉政生态建设的利弊得失,探讨反腐廉政建设的文化生态路径。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外开放与腐败蔓延、廉政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与廉政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特点就是党政权力体系的双轨运行。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体系的领导党和执政党。中共党内权力运行轨迹深刻地影响国家政权运行轨迹。这种特殊的权力运行系统的生态效应决定了执政党在廉政生态建设中的主导生态位。因此,研究廉政生态建设问题首先需要研究中共党内政治生态以及党群之间的生态关系。中国共产党人重视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入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说明了这个特点。

(四)加强廉政生态建设之策略和路径的研究

廉政生态建设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建设廉洁政治的实践涉及政治系统内外部的多种影响和制约因素,腐败的历史存量、现实变量和未来的增量都难以定量地准确认识和测量。因此,必须以生态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和廉政建设的对策问题,而建设廉洁政治生态的有效策略和路径的选择就具有重大意义。当代中国反腐廉政建设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反腐廉政建设既具有共性规律,更具有特殊性规律。因此,不能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机械套用于中国特色的反腐廉政建设,也不能照搬他国的廉政建设模式,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廉政路子。

注释:

①绿色政治观属于绿色政治和绿党所主张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其基本理念有生态优先、基层民主、女性平等、自治、分权等价值理念。

②[英]安德鲁·多布森著:《绿色政治思想》,郇庆治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郇庆治将生态政治学定位于环境政治学比较准确。另见这套环境政治学译丛包括[德]斐迪南·穆勒-罗密尔等主编:《欧洲绿色政党》,郇庆治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以及郇庆治著:《欧洲绿色政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李和中、邓明辉:《政府廉政生态的构建与策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4期;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27—31页;唐贤秋:《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围堵与构建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5期,第48页;等等。

④⑤红旗东方编辑部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大家谈》,红旗出版社2015年版。这是一本汇编了众多作者研究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文章集。

[1]张友渔.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3]夏美武.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3-10(1).

[5]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摘录[EB/OL].赣南日报电子版,2015-03-20.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1).

[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7(1).

[8]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N].学习时报,2015-05-18(1).

[9]朱庆跃.1921—1978中国共产党反腐政治体系构建的历史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10]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英]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2]李斌雄,姜向红.当代中国构建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问题和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2015,(1):5—11.

[13]栗战书.科学发展要有好的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2010-12-21(11).

[14][美]魏德安.双重悖论:腐败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M].蒋宗强,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D26

A

1007-905X(2015)12-0001-25

2015-10-10

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09JZD0003);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资助(14ZD035)

1.李斌雄,男,湖南岳阳人,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兰洁,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廉政政治生态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廉政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